话说唐三彩
唐三彩是起源于唐代的一种精美的彩釉陶器。由于烧制的作品多为黄、绿、白三种颜色,人们习惯称这种彩釉陶器为“唐三彩”。其实在整个烧制过程中出现的颜色何止三种,还有赭、蓝、红、紫、黑以及过渡色,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色调。
这种彩色釉陶是用细腻的白色黏土也就是高岭土作胎,制成工艺品晾干后先用1000度左右的高温——烧胎(叫素烧)。第二次叫彩烧:即将素烧过的作品涂上颜色(挂釉),然后再经过八、九百度的温度焙烧。各种釉料在烧制过程中自然漫流,相互浸润交融,使得釉色呈现出由浓到淡的层次,看上去自然而又华丽,有一种别具一格的古典美。
“唐三彩”的名字是老百姓叫出来的。清光绪年间修陇海铁路时,洛阳北邙的唐墓被挖开不少,墓葬中发现很多三彩陶器。修路的民工觉得留着这些东西不吉利,竟把它们砸了个粉碎。后来让古董商们知道了,遂将出土的三彩陶器运到了北京,这才引起国内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视和古玩商们的垂青,一时身价百倍。不过发现它的代价也很沉重——洛阳北邙的墓葬被盗墓者挖得千疮百孔。

波斯商人、波斯骆驼(卷毛)
唐三彩在唐代是做冥器用的。所谓冥器,就是随葬品。在七世记至八世纪初,唐王朝国势强大,达官贵人、豪门巨富生前浮华堕落,死后也不忘夸富、攀比、炫耀:自上而下滋长起来的厚葬之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都相信“灵魂不灭”,都认为“事死者,如生者”,都主张把生前拥有的财富死后带到阴间继续享用。这些随葬品大到人物车马楼房,小到炉壶碗杯盆罐。当时中央政府的“门下省”设有“甄官署”,专门负责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墓葬时所用的冥器,并且明文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吏可领取不同大小的三彩器随葬品,实行供给制(级别不同福利待遇也不同!哈哈!)。这种风气大大刺激了唐三彩的生产。
阿富汗商人
自武则天登基到唐玄宗掌权是唐三彩极为盛行的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了开元、天宝这个盛唐时代,出土的唐三彩大都出于这个时期,其数量之大、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造成了十几年的政治动乱,民不聊生。厚葬之风渐渐平息下来,唐三彩的烧造也就随之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现在,仿制唐三彩的技术在洛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技术已经传播到了日本、朝鲜、伊朗、印尼、埃及、意大利。如今洛阳唐三彩烧制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臻达完美无瑕的境地,而且去的国家更多了,也更远了。
不待扬鞭自奋蹄

整装待发

黄骠马

仰天长啸

温顺
和谐
马、骆驼一家亲
汗血宝马

秉烛夜行
百宝箱(桌)
狗——人类忠实的朋友
绿衣使臣
老夫人
各显其能

三足鼎立

哇呀呀!(制服野牛)

三色牡丹盘

马踏白云盘

百宝箱
双龙戏蟾花瓶
蛇嘴高耳瓶

郁金香彩瓶
贵妇

蛟龙探海
金蝉脱壳
鸳鸯回头
瑜伽图五十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