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让藏家爱不释手

 新用户36705257 2021-03-22

  穿越千年而来的唐三彩,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如今也依然绽放着大唐盛世的光芒。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经过修整、晾干后,放入热火中烧烤先经过1000℃烧制,冷却 后涂上挂彩,再放入火中以900℃继续烧烤即可)中发生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朝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朝代出现了太多的经典、太多的不可思议,不论是艺术、文化还是经济,都一定程度上有了飞跃发展。得益于此,唐朝的各个领域迅猛发展,这里就包括陶瓷业。而陶瓷业的繁荣发展,就使得唐朝还有一个经久不衰的代名词“唐三彩”。

  唐三彩是指中国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但主要以黄、绿、白(或绿、赭、蓝)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但由于实用性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即冥器和俑。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

  唐三彩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史料中关于唐三彩的记载非常少,20世纪以前,唐三彩鲜为人知,可以说它被人们遗忘了一千多年。直到20世纪初修筑陇海铁路,工程至洛阳邙(máng)山段时挖出了一批古代墓葬,出土了许多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釉陶器。这批器物一运到北京,便引起了王国维、罗振玉等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后经认定,这些器物是唐代墓葬中随葬的冥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专家根据其特征,将其命名为“唐三彩”。

  唐三彩不仅贵在釉色浓艳瑰丽,而且骆驼、马和人物等的造型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当时的国际场上,唐三彩就已负有盛名,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之一。

  唐朝的鼎盛从唐三彩中得以印证,这一切都和书中相吻合,唐人的生活水平甚至达到了我们现在,这在农耕社会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