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尹默旧居

 cxag 2019-01-17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海伦路还是条极窄的石块小路。504号的房子里住着位老人,平日里大多待在二楼练习书法。这天,他早早起床,洗漱完毕,戴好眼镜,在一楼的客厅正襟危坐,等候一位重要的客人。

敲门声响,夫人去开门,他也跟着起身,客人一进门便握紧他的手,

“我拜访上海高级知识分子,第一个就是你沈老!”

这位客人是上海市长陈毅,沈老,便是住在楼里的这位老人沈尹默。这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三天,正值百废待兴之际,陈毅亲自登门来拜访这位文化界的老前辈。




二三十年前,沈老便是文化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了。他主张教育改革,与蔡元培积极推进北大革新;和陈独秀等人轮流编辑《新青年》,推广新文化运动;而他自己更是一位非凡的诗人,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首散文诗《月夜》正是出自其手,后来他转向传统经典文化,作古体诗,写毛笔字……均是个中翘楚。

陈毅早听闻过沈老的大名,可惜一直没机会认识。如今,沈老已年过花甲,但气度风骨犹存,只是眼睛不好,即便借着厚如瓶底的镜片,眼前都是一片混沌。陈毅见状,又看屋子小旧,便提出要给他换个敞亮点的房子,沈老听罢,摆摆手谢绝了。每天读书写字的平淡日子,他很满足。



上午八点钟,是他开始练字的时间。眼睛不好,便用心来写。王羲之、王献之、米芾、赵孟頫……贴近纸面,在各朝各代的碑帖中,一遍遍地书写,认真地感受笔触在“起提顿收”间的灵动,在细微处体味前人的笔意,探求其神韵。

忘我于书法中的沈老,更是书法艺术的积极提倡者。陈毅到访后不久,他便在夫人的陪同下,前往北京见了许多中央领导,向他们提出,要复兴中国文化就要重视传统,尤其是书法教育。在他的倡导下,1961年,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上海青年宫也开办了新中国第一个面向社会的书法班,此时已年过古稀的沈老,仍亲自上阵教学……由此,书法教育在新中国蓬勃地开展了起来。

“自写情怀自较量,不因酬答损篇章,平生语少江湖气,怕与时流竞短长。”这是沈尹默晚年对自己的总结。他一生不激不厉,在海伦路504号的这幢小楼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25年,而他矢志不移的,是属于一代文人和教育家不忘传承、倾力普众的情怀。


沈尹默故居位于海伦路504号。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

1946年,沈尹默自重庆来上海,定居于此。直至1971年病逝。上海解放第三天,陈毅市长即来此访问他,他是市长访问的第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沈尹默在此筹组上海中国画院,倡议成立市书法篆刻研究会,被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任1959、1963年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故居为沿街庭院式洋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层。底层入口处凹入,三层后退,有阁楼,红灰色相间清水砖墙,红瓦木门窗。故居底楼是陈列室,有沈尹默的半身塑像,橱里陈列沈尹默生前用过的眼镜、笔筒等遗物和书法集、诗词集、书法理论著作等。二楼是书房和卧室。故居于1990年对外开放,属民办公助性质。



1988年7月15日,沈尹默故居被公布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4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万多平方米!虹口又多一个运动公园


虹口哪家糕团最好吃?亲测了7家

山阴路上的怀旧零食大起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