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著名比喻“上善若水”——感悟《道德经》(4)

 木子厚123 2019-01-17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原文第一层意为:上等善德像水,滋润万物而没有功利心。甘愿处在人们厌恶的低位,所以这种善德几乎接近于道。

原文第二层:老子用七个排比句,具体讲述像水一样善德的人:居住地方就是好地方,心像深渊明净深厚,待人真诚友爱,说话重信偌,做官会治理政事 ,做事尽力而为,行动合时宜。

原文第三层:具有上善的人,不与万物争功利 ,所以他没有怨尤,内心安泰。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一个著名比喻,利万物而不与争名利,且低调,这是世间最高尚的善德,也是世间最强大的心量。“万物”啊,那就包括植物、动物、凡世间有生命之物都在内吧,人类是高等动物,那更在内了。不管他贫贱富贵、上智下愚、鸿儒白丁、男女老少、喜欢的不喜欢的,等等,都利之而不与相争,这是何等博大胸怀。 

古今中外,人们看重的往往是权势和财富,“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丹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写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新装,实际上一丝不挂,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大小官吏却都虚伪地说皇帝衣服美丽极了,只有小孩子敢说皇帝没穿衣服。讽刺权势者的丑恶,真是入木三分。

有些权势者或土豪,在利浴世界,在人们讨好恭维中,往往会不自觉摇头晃脑,轻率漂浮,失去了定海神针,就像那个皇帝,不知自己何等丑陋。趋炎附势者,也许有苦衷,但毕竟是不好的。

老子的上善若水,与这些恶劣人品,是水火不相容的。

有人说,老子的水德之喻,真是伟大。水可结冰,可化为气,变为云彩,变为洁白的雪,掩盖污浊,可排山倒海,汹涌澎拜。水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组成,其性稳定,等等。老子在第八章用水比喻上善,是基于水滋润万物和总往低处流这两大特点,老子认为这是出于水的本性,就像道家圣人的上善。并没有的人说的那么多。

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只取某一点或几点相像,并非是全像。比如“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也只是说共产党与太阳发光发亮这两点像,不是还要说共产党像太阳一样是一个圆盘。再说2500多年前的老子,也不会懂得水由氢氧原子组成,这知识是近代才有的。

学习古文,联想好,古为今用更好,但是也要基本遵照原文意思,离得太远不太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