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人对牛郎织女故事最大的误解是什么?牛郎织女为何会被拆散?

 快乐老年435 2019-01-18

尽管有许多如同老叶一般的“小编”,每逢七夕就会告诉大家:七夕不是中国的情节人,可是,把七夕当成情人节来过的风潮,还是一日胜过一日。

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中国古代的有没有情人节?

说起七夕,确实从古到今——至少是在二十年前,都不是情人节。

有关七夕最早的记载,源自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又源自古人对于星辰的崇拜。

在春秋之前,织女星与牛郎星还只是天上孤孤单单两颗星,各自默默运行,彼此没有任何联系。到了战国时期,第一次出现明确史料,将两位星宿扯在一起。

据秦国留下书简云: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在这个特定的日子成婚,就仿佛牵牛星娶了织女星一般,注定没有结果。不出三年,两人必定离婚。

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老百姓还把牛郎织女看成一对冤家,两人在一起绝对不会幸福。毕竟织女星与牵牛星相隔遥远,一看就是两地分居的样子。

在汉魏晋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古诗十九首》中,有名句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在中国,神话一直都是现实的折射。战国时代虽然七雄争霸,但百姓生活还算安定,人口不减反增。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是中国的大衰之世。汉末人口有两千多万,到西晋一统时,十不存一。

因为战乱,社会各阶层都大量出现了夫妻分离,无法团聚的现象,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风气,自然而然,便孕育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柔情与哀怨。

不过,即便在那时,史料中的牛郎与织女,与后来的民间形象也大不相同。

今天有关牛郎织女故事流传最广的记载,源自南朝《殷芸小说》,云: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据说,织女乃是天帝之女,每天辛勤工作,连梳妆打扮的时间都没有。天帝怜悯小女儿太孤单,于是将她嫁给天河西面的牵牛郎——注意了,这里的牵牛郎可不是后来凡间的牛郎,而是天上的牵牛星。

没想到织女成婚之后,竟然就自顾小家,把纺织的本职工作给耽误了。没有了美丽的朝霞与晚霞,天空景色大打折扣。天帝勃然大怒,便下令织女回河东,每年只有一天能够回家与丈夫相会。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并不是夫妻团聚,共诉情话的日子,更不是与小三勾搭的日子。

汉代史料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因为织女乃是纺织女神,古代女子又以纺织、女红为业,于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许多女子都会聚集在一起,大家比赛穿针、缝纫,看看谁的手工好。

唐代史料记载:

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唐代气息之日,皇宫之中都会祭祀牛郎织女双星,人家可不是祈祷爱情,而是都拿着九孔针,五色线,在月光之下比赛穿针,谁能成功,谁就有赏。

这种风气后来传遍天下,老百姓都在七夕之日进行穿针比赛。

这种比赛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乞巧”,即向织女祈祷,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因此,老叶认为,七夕根本不是什么情人节,而是三八妇女节,或者说,是三八五一劳动节。

更多精彩品神话,关注右上角叶之秋头条号,阅读专栏免费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