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草与中国传统文化

 369蓝田书院 2019-01-18

艾之起源

人类对火的利用是历史进程进入文明的一大步,远古时代火被认为是自然界赋予的神奇力量。艾草历史之悠久,其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作为引取“天火”的媒介[2]。《淮南万毕术》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古人将冰制作成球形透镜,聚焦光引燃艾草取太阳火,故艾草又名冰台。《淮南子·天文》中亦有记载:“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取金杯无缘者,热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周礼》等史志有“阳燧以铜为之,向日则生火”的记载。《本草纲目》曰:“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故结合历史考证,现认为阳燧或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或为一种青铜的凹面镜,放在太阳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放置艾草,聚焦太阳光便能燃烧起来。但无论是刨冰取火亦或阳燧取火,艾草作为引取“天火”的媒介,随着火之起源而出现,是艾草最早的记载。

艾与巫术

在火的利用并未普及的远古时代,阳燧作为获取“天火”的器物,其地位可见一斑。人们将其推崇为“神器”“天镜”,仅掌握在巫师等少数权利者手中,用于祭祀或宗教仪式之类的神圣场合。古时巫医不分,巫师往往包含祀官和医官双重身份[3]。《五十二病方》中有取粗麻的碎末裹在干燥的艾叶里,在颓疝患者的头顶正中部灸治,要把皮肤烧溃烂为止的记载[4],这种灸法便可视为巫医结合的产物。巫师用“天火”驱赶邪气,用艾草占卜。据考证认为殷商以前,艾草常作为占卜工具,预测凶吉[5]。在古时的北方,巫术掌握在萨满手中,“篙草卜”便是萨满运用蒿草杆预测凶吉的占卜术之一[6]。西夏人“以艾灼羊髀骨以求兆”,名“炙勃焦”,即用艾草熏灼羊胛骨,以羊胛骨灼裂的纹路来判断吉凶祸福,故又被称为“死跋焦”[7]。

艾与医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关于艾草医用的记载。《庄子》云 “越人熏之以艾”。《孟子·离娄上》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8]可见,早在春秋时期,艾草的疗效就已被认可。孟子所谓“三年之艾”,更是对艾草使用的进一步认识。保存3~5年的艾草最适宜艾灸,既祛除了燥气,又保存了药性。《五十二病方》中有将艾草燃烧的艾烟熏烤治疗痔疮的记载。《伤寒论》中便记载了艾叶,胶艾汤时至今日仍是治疗血虚寒滞、月经过多的妇科良方。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载“以艾灸病人四床角,各一壮,令不相染”,是以艾叶烟熏消毒预防瘟疫传染病。《名医别录》最早把艾叶作为药物记载:“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慝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9]宋·苏颂《图经本草》:“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百病尤胜。”并附有“明州艾叶”图[10]。复道即今河南安阳汤阴县,四明即今浙江宁波[11]。该书最早提出了注重艾草品质的道地药材。《蕲艾传》是论述艾草的专著,描述艾草“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明·李时珍是对艾草极为推崇的一位医家,对艾草的称赞不胜枚举,其著作《本草纲目》[12]对艾草做了大量研究及记载,包括“艾叶能灸治百病”“艾灸则通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并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蕲艾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

艾与民俗

1
端午插艾

端午插艾是一项传统习俗,相传唐僖宗年间,黄巢的起义军攻打邓州时,黄巢被一位妇人的大义所感动,便承诺这位妇人只要在门前插上艾,便不会有人攻打,消息传开,家家户户都插上艾草,保以平安,并由此沿袭至今。端午节也称“卫生节”。古人认为端午是“恶日”,5月蚊虫滋生,瘟疫易于流行,《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13]艾草可祛除秽气,端午插艾便有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另有古民谣唱到“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端午有悬艾人、戴艾虎的民间习俗,虎为百兽之王,戴艾虎是对邪魔的一种震慑,以驱散邪气避鬼。

2
民间食艾

自唐朝开始,《食疗本草》便有将艾草食用的记载:“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子许,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14]农历三月三是食艾最佳的采摘期,清明节前后,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艾叶做成食物。清明节,江南地区有吃青团的习俗。青团的由来据载始于太平天国年间,将领李秀成被清兵所困,农民将糯米与艾叶汁做成青色的团子,混入青草内供李秀成食用,竟发觉味道颇为不错。客家人食艾糍,赣州则爱做艾米果。广东的客家人用艾草的根煲汤,以祛寒暖胃。而艾叶中天然孕酮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尤其适合女性服用[15]。安徽的部分地区,产妇有食用艾叶煮鸡蛋的习俗,孕期或坐月子期间食用以暖宫、理气血、调养身体。

3
艾叶药浴

“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在湖南,端午节有用艾叶洗端午澡的习俗,以防病祛邪,祈求健康。而在湖北的蕲春地区,世代与艾相伴的当地人,家里刚出生的婴儿有用艾叶“洗三”的习俗,以洗涤污秽,消灾免难,祈求平安健康,代表着长辈对子孙的殷切祈愿。许多年迈的长者一直坚持用艾草泡脚的习惯,取家中储藏的全柱艾草,入锅大火煮沸5min左右,温水浴足约20min,以温养身体,延年益寿。每日以艾叶泡脚还可除湿杀虫,治疗脚癣[16]。

小结

在历史的演变中,巫、医、俗的发展与艾草紧密相连,艾草在传统文化中意义重大。而艾草更具有逐寒湿、温经、止血等较高的医用价值,被誉为“草中钻石”。当代对艾草的认识却相对匮乏,以致艾草曾一度被埋没。虽然如今艾草文化逐渐兴盛,艾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艾灸养生、艾灸贴、艾草精油、艾草茶等各种艾草衍生品层出不穷。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人们对艾草的认识远远不够,普及“艾”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继承。


参考文献 

[1]张媛,赵鸿君.艾叶名词艾叶演变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49-51.

[2]李建民.艾火与天火:灸疗法诞生之谜[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21(4):320-331.

[3]洪宗国.艾灸溯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4):47-51.

[4]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83.

[5]高志平.艾灸源流说[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16-19.

[6]色音.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占卜习俗[J].西域研究,2001(2):93-95.

[7]赵小明.略论西夏的占卜信仰[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4):102-108.

[8]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154.

[9]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55.

[10]苏颂.图经本草[M].胡乃长,王致谱,辑注.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195.

[11]张元,康利平,郭兰萍,等.艾叶的本草考证和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3):245-255.

[12]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935.

[13]王毓荣.荆楚岁时记校注[M].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156-157.

[14]孟铣.食疗本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0.

[15]李真真,吕洁丽,张来宾,等.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6):1059-1064.

[16]张世云,蔡秀红.艾叶治脚癣[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2):45.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