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德慧智胎教和婴幼儿的健康3(原创连载)

 秦之过也 2019-01-18

三、德慧智胎教和调养

 

德慧智胎教以道医学为基础,以德慧智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以道修身,以德养性。老子说:“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甚不殆。”说明,从母亲道德和性情储备情况,就是得知胎儿未来的大概。母亲的调养才是根本。《增补大生要旨》指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所以进行有效的道德修身练形,调养气血,调和性情,对于母亲和胎儿都非常重要。熊春锦先生的“苍龙练形”法等可以借鉴,日日坚持,适当运用,就可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有利于“虚中养婴”。
  据徐之才《逐月养胎方》云:“一月,宜食大麦,毋食腥辛,不为力事,寝必安静,勿令恐畏。二月,毋食辛臊,居必静处,当慎护之,勿惊动也。三月,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勿悲哀、思虑、惊动。四月,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五月,卧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处,厚其衣服,勿大饥,勿甚饱,勿食干燥,勿自炙热,勿大劳倦。六月,身欲微劳,勿得静处,食甘美勿太饱。七月,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勿大言,勿号哭,勿薄衣,勿洗浴,勿寒饮。八月,和心静息,勿使气极,勿食燥物,勿辄失食,勿怒大起。九月,勿处湿冷,勿着炙衣,不可转侧。十月,但俟时而生。”可见,一至十月,根据胎儿成长规律,母亲都要相应地进行安养性情。我国古代许多著名医药学家,对母亲在妊娠期间的情志调适都有详尽的指导。如医圣孙思邈对胎教的修身调养归纳为六项原则,可为今天的母亲汲取。

    1.调情志。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经历的一个特殊过程,在此期间,孕妇在生理上不仅要发生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集中体现就是孕妇的情绪的变化。《傅青主女科》中有“大怒小产”之说。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狂、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舒畅的心情,及时消除烦恼。

2.节房事。《产孕集》道:“怀孕之后,首忌交合。”由于孕妇伴有妊娠的不适,常有恶心、厌食、嗜睡、疲劳等不适反应,从而会导致自身及胎儿的营养不足,而且此时胎儿发育还不稳定。孕期的头3个月和怀孕7个月以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不便,此时胎儿又即将入盆,阴道受压变短,此时行房事,则会造成流产、难产或“生子多疾”。

  3.节饮食。《万氏女科》中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这就是说,孕妇的饮食要讲求节制,既不能少食,又不能过食,特别不能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孕妇只有节饮食、多吃清淡平和的食物才有助于养胎,孕妇若饮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重味,则易导致消化功能失常,影响胎儿发育。

  4。适劳逸。怀孕之后要有适宜的运动,使血液循环畅通,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使气血不畅,易致难产。正确的做法大致为5个月以前稍逸,5个月以后小劳。

  5.慎寒温。母亲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倾入,就会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中医认为:“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攸关性命。”“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右所逆,即致子疾。”孕妇怀孕以后,由于生理上发生了特殊变化,极易受风、寒、暑、温、燥、火的侵袭,尤其是遭受风寒侵袭之后,极易感染疾病,重则危及胎儿的生命

  6.戒生冷。怀孕以后,孕妇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往往口味不佳,尤其喜欢吃一些生冷的东西,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怀孕后阴血下注以养胎儿,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所致。殊不知,孕妇若贪恋生冷,便会导致脾胃受伤,呕吐、腹泻、痢疾等病症,既伤孕妇之身,又伤胎儿,不可不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