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写一篇关于《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的分享笔记。 也许你不是一名电影编剧,也不会闲来无聊创作小说,但这本书中教授的知识对你同样有用。 喜欢看《奇葩说》的观众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或人生经历,从黄执中、马薇薇嘴里讲出来就很有意思,而从你嘴里讲出了却LOW爆了。 这不是因为你的经历不够精彩,也不是你的表达有问题。而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讲故事的时候没有套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听故事的人当然不会明白你在说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讲一个经典的好莱坞编剧法则,简称救猫咪法则。 这套法则也是好莱坞制作公司,在挑选剧本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个故事拥有下述所有元素,至少算是合格,不会让人看完一头雾水。 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会光讲理论,那就太无聊了。我将以经典电影《黑洞频率》为例,详述一个有套路的故事所应该具备的三个元素。 不过,这部《黑洞频率》,当然没有《泰坦尼克号》、《终结者》、《碟中谍》那么脍炙人口。之所以会选中它做分析,完全是因为这个故事的核心设定曾不止一次被全盘借用,但却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拍出了不一样的故事。可见这个故事核心设定之强,用一句中国俗语来形容就是万金油。也正是因为它“万金油”的特点,才更适合帮助读者了解救猫咪的奥义。 那么救猫咪的奥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点:1.让人意外的核心设定2.似而不同的蜕变历程 3.四平八稳的故事结构 1.让人意外的核心设定按照救猫咪定律,每一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救猫咪的过程。只有拥有一个让人意外的核心设定,才能让这个故事出类拔萃。 比方说《黑洞频率》的核心设定是儿子通过无线电拯救了早在他儿时就死去的父亲。 去年大火的韩剧《信号》也是建立在这套核心设定的基础上。而若干年前,在TVB创下收视奇迹的电视剧《隔世追凶》更是照搬了这套设定。那么这个设定好在哪呢? 其实,它无非是满足了救猫咪法则。救猫咪法则告诉每一个讲故事的人,在设计一个核心设定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意外:与众不同的卖点 (2)强烈的心理影像:灵感的整合 (3)观众和成本:明确的立意 (4)有杀伤力的片名:设定的高度概括 在这四条中,意外是最为重要的。 必须有某种程度的意外并且情绪上卷入到某个戏剧请境当中,就像发痒必须挠一样。——《救猫咪》 每一个故事的核心设定都必须有让人意外的地方。《黑洞频率》这个故事让人意外的地方就是一部无线电机竟然可以连接两个时空,让他拯救死去的父亲变得可能。 在发生这个意外后,男主角原本模式化的生活被打破。男主角要选择是否营救自己死去的父亲,同时也要承担自己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观众所关心的。 不过,也不是每一个故事的意外都需要这么传奇。 就好像贾木许的新作《帕特森》,它的核心设定中不过是一个公交车司机特别喜欢写诗,在一个星期内的遭遇。公交车司机爱写诗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其中却有着一个梦想的内核。所以,他拍出来的故事也会很吸引人 总之,无论你的故事是狂霸酷炫吊炸天,还是平淡生活小清新,你的核心设定都必须有一个让人意外的冲突点。 这样你的故事才有卖点。 2.似而不同的蜕变历程当你为你故事确定了核心设定后,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按照救猫咪法则,设计一个被大众接受的主角和将主角身上发生的故事规划到一个明确的故事模型中。 2.1关于主角三个重点所有故事都是关于一个家伙: 我能认同他; 我能够学习他; 我有充分的理由接受他; 我认为他应该获胜; 而且有原始的奖赏并能真正的吸引我。 ——《救猫咪》 一个故事是否吸引人,最关键就是看你能不能让听众沉浸其中。而让听众沉浸其中的关键就是主角,按照救猫咪的法则,设置一个主角必须同时设定三项内容: (1)主角本身:主角本身必须是个好人,这样观众才会有认同感,实践告诉每一个创作者,没有谁会对一个妖艳贱货喝彩、感伤和想要在他有危险的时候帮助他。 (2)主角所有行为的原初动力:此处的原初动力越原始,故事就会有更多人认同,越极端故事也就会会越小众。常见的原始动力有: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死亡恐惧。 (3)主角的对手:主角的对手必须是个比他强大无数倍的人,这样主角与他的对抗才会有意义。同时,与主角相对,他的对手必须是个十足的坏人,观众对于他的所作所为,是想要阻止、破坏、想法设法不让他的奸计得逞。 以《黑洞频率》为例,这是一部双主角的戏,故事的一开始就塑造了父亲英勇的消防员形象。他是一个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人,而且很聪明,可以在最危险的时候化险为夷。就是这样一个勇敢的人,死于火灾。他的死导致另一个主角儿子,在成年后无法维系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儿子的内心,很希望在父亲的陪伴下长大,这也让他的心中一直希望,父亲不会再若干年前死于火灾。这也就是儿子后面所有行为的原初动力。 而这个故事的反派,则是一个连环杀人犯。他本来应该跟父亲一块死去,但却因为儿子改变历史活了下来。所以,这对父子有责任阻止这个恶人继续作恶。但让人恐惧的是,这个连环杀人犯本身是一名警察,很会隐藏自己,并拥有很强的侦查与反侦查能力。 怎么样父子联手捉连环杀人犯的故事,是不是很容易勾起你的兴趣。 也许你会提出一个反例,那就是《绝命毒师》。里面的老白可是个毒贩,总不能算是好人吧。 当然这里的好人都是绝对的,用TVB编剧常说的一个梗形容老白这样额角色,就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也就是他做一件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比如说:贩毒。 像这样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物经常出现在各个剧集中,其实是编剧们在寻求变化,先要塑造更加复杂的人物。但是这样的手法用的不好,导致的结果就会使观众不买账。而这类角色也被观众认识是官方要强行洗白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讲一个故事,对于人物最好要有自己明确的立场。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会让故事主题更加明确。 2.2故事模型你不可能告诉我一个创意,这个创意在经典影片里找不到影子。 ——《救猫咪》 本书的作者认为,现在你所讲的每一个故事,不过是古希腊悲剧或喜剧的变形,而这些故事模型,放在今日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十种: (1)“鬼怪屋”型:《电锯惊魂》、《科洛弗道10号》、《大白鲨》等 (2)“金羊毛”型:《阳光小美女》、《醉乡民谣》、《地心引力》等 (3)“如愿以偿”型:《重返十七岁》、《飞越未来》、《机械管家》等 (4)“麻烦家伙”型:《搏击俱乐部》、《虎胆龙威》、《冰血暴》等 (5)“超级英雄”型:《蝙蝠侠》、《古墓丽影》、《007系列》等 (6)“变迁仪式”型:《假结婚》、《真爱至上》、《大地惊雷》等 (7)“伙伴之情”型:《疯狂动物城》、《外星人保罗》、《怪兽大学》等 (8)“侦探推理”型:《大侦探福尔摩斯》、《七宗罪》、《唐人街》等 (9)“愚者成功”型:《阿甘正传》、《憨豆特工》、《人工智能》等 (10)“被制度化”型:《1984》、《飞跃疯人院》、 《人猿星球》等 而《黑洞频率》是典型的“如愿以偿”型的电影,这种电影会让你找到一只被放出瓶子的妖怪,他帮助你实现一个被诅咒的愿望,同时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 3.四平八稳的故事结构学习故事的结构,对于一个讲故事的人来说,就像画家学素描一样,基本却重要。 毕加索在成为艺术家之前,也是经过了多年的素描训练。而《救猫咪》这本书教给每一位读者一套实用的框架。 有多实用? 实用到就像英语四六级作文模板一样,拿起来就能用。 这套框架名叫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具体的内容我会附在结尾,这里就讲一下其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 (1)推动(催化剂) 在这一环节之前,故事的主要走向是在塑造人物。讲一下主角的背景、他现在的生活、他关心的和对他很重要的人或物。而在这一节中,会发生一个突发事件。在电影《黑洞频率》中是,儿子发现了无线电,并通过无线电联系到一个神秘人,通过了解那个神秘人知道对方就是他死去的父亲。 这让他原本平淡的生活被打破,一个问题出现了,儿子究竟应该怎么用这个可以穿越的无线电做点什么呢? 故事也由此展开。 (2)坏蛋逼近 在之前的环节,主角会取得一个阶段性的胜利。 在电影《黑洞频率》中就是,主人公的父亲救了一名被害者,改变了历史。父子因此都很兴奋,以为事情会这样顺利的进展下去,没想到的是父亲早就被坏蛋盯上。 在这一环节,父亲不仅没有就到人,反而被坏蛋抢走驾驶证,陷入危机。 (3)灵魂的黑夜 这一环节是全篇情绪的最低点,一般作品都会在这里死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像007、《碟中谍》这样的超级英雄电影,都特别喜欢在这一环节杀死一个对主角很重要的人,让整个片子的情绪跌到低谷,为触底反弹做准备。 高潮往往都是这样营造出来的,当然每个导演都有自己不同的手法。 《黑洞频率》这部电影采用的是让主角的父亲被人冤枉成连环杀人犯,而身边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是清白的。唯一知道真相的儿子(未来) 也随着无线电的损坏,失去了联系。 每一个正常的观众都会在这个时候问:主角要怎么办。 当读者有这样的心理时,这个故事就成功了。 讲到这里还是没有讲完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但之后的两章,着重于讲述剧本完成后,作者应该如何检查修改,套路没有那么强,也没那么好模仿。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套书全系列总共有三本,今天介绍的所有内容都来自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把整套书找来读读,很有意思。 注: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1.开场画面(第一页) 2.主题呈现(第五页) 3.铺垫(第1—10页) 4.推动(催化加)(12页) 5.争执(辩论)(12-25页) 6.第二幕衔接点(25页) 7.B故事(30页) 8.游戏(30—55页) 9.中点(55页) 10坏蛋逼近(55-75页) 11.一无所有(75页) 12灵魂黑夜(第75页到85页) 13.、第三幕衔接点(85页) 14.结局(85页——110页) 15.终场画面(11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