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 有外因有内郁气虚血虚 夫肿满之病,乃由脾胃虚弱,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清浊相干,隧道壅塞,郁而生热,热久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肿满,外虽坚满,中空似鼓,经云:鼓胀是也。治宜补脾,又须养肺金以制木,使脾无贼邪之虑,滋肾水以制火,使肺气得清化之,令却盐味以防助病邪,断妄想以保母气,如此方安。世人多以利药,取一时之快,其胀复作,使真气伤而去死不远。悲夫,如病浅,脾气尚壮,若与疏通似乎得理,然亦不可与利药也,临病之际,宜谛视焉。 形证 丹溪云:朝宽暮急者血虚朝急暮宽者气虚终日急者气血皆虚也肥白人腹胀者是气虚有痰瘦黑人腹胀者是血虚有热。 脉法 脉法云: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 诀要曰肿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弱阴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则可治虚则危急 治法 一鼓胀,名单腹胀,乃是脾虚之甚,必须远音乐,断浓味,宜大补中气,用四君子汤加苍朮陈皮神曲厚朴大剂服 血虚腹胀宜四物汤加减用 肥胖人腹胀者,宜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用 瘦黑人腹胀者,是血虚有热,宜用四物汤加黄连厚朴之类 脉实人形壮盛者,可攻之,宜用十枣汤三花丸二方俱下水肿类 因怒气伤肝,脾胃不和,宜用平肝饮子调中顺气汤 因食积腹胀者,宜用平胃散加神曲砂仁槟榔香附 因肉积作胀者,宜用平胃散加草果砂仁槟榔或阿魏丸 因血蓄作胀者,宜用抵当汤或参芎东加红花桃仁 因七情所伤,浊气在上生胀,宜用木香顺气汤 治方 方见虚门脾虚主药加味用 方见湿门治肥胖人腹胀合平胃散加减 方见气门 方见虚门治血虚腹胀加减用 方见脾胃门治见前一治食积肉积 治怒气伤肝,邪中脾胃,心腹胀满,呕逆脉弦 防风桂心枳壳赤芍药甘草木香人参槟榔当归川芎陈皮青皮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浊气在上则生胀满乃七情所伤 陈皮厚朴当归苍朮草豆蔻木香青皮益智茯苓吴茱萸泽泻半夏升麻柴胡 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肝木气盛克于脾土,不能运化,胃冷中虚,遂成肿满 半夏厚朴桂心枳实茯苓当归人参大附子川椒甘草 姜五片煎服。 治中满寒胀,大小便不利,四肢冷,腹中寒,恶心痞闷 益智半夏木香茯苓升麻川乌人参青皮当归干姜柴胡黄连黄浓 姜三片,煎服。 治瘦人腹胀有热 黄连厚朴槟榔茯苓当归芍药木通陈皮半夏香附 姜三片,灯心十根,煎服。 治湿热伤脾,浊气在上,清气怫郁为胀 沉香白朮陈皮枳实白茯苓泽泻当归木香青皮大黄厚朴 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坐卧不安,大小便涩,滞气喘,身肿 厚朴黄芩益智草豆蔻当归黄连半夏广朮升麻吴茱萸红花甘草柴胡 姜三片,煎服 治湿热肿胀,大小便不利 木香槟榔当归黄连枳壳青皮黄柏黄芩三棱陈皮香附牵牛(末)莪朮大黄 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治血蓄作胀 水蛭虻虫(各十个)大黄(一两)桃仁(十二个) 治血胀烦躁妇人亦服 当归半夏川芎蓬朮木香砂仁白芍药甘草人参桂心五灵脂 姜三片,紫苏叶十个,煎服 治湿热内攻,心腹胀满,及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滑 陈皮木香滑石槟榔白朮茯苓猪苓泽泻肉桂甘草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一切气虚作肿 人参肉桂甘草桑皮桔梗陈皮枳实麦门冬青皮大腹皮半夏苏子茯 姜三片,煎服。 治气留滞,四肢浮肿,心腹胀满 木香猪苓泽泻赤茯苓半夏枳壳槟榔苏子 水二钟,灯心十根,煎服。 治气胀肿满 紫苏桑皮大腹皮陈皮桔梗杏仁草果甘草茯苓 姜三片,煎服 治喘胀肿满 紫苏大腹皮槟榔陈皮茯苓木通木香桑皮 水二钟,姜一片灯心二十根煎八分,不拘时服。 陈皮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 治腹胀气秘方见秘结门 治验 熨法用玄明粉四两桃仁一两研如泥,将麦面水和作条子,围脐外,若碗口大,将前二味末置其中,以布隔,仍用盐一斤一包,炒热,于圈上熨,久则去之,其肿自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