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很多人喜欢喝果汁,果汁到底适不适合我们的身体呢?古人是否也有果汁喝? 徐老师在课中讲到,古人有鲜榨汁,但是用于治病。 比如古人在抢救一些阴液枯竭的人时(比如有人患的是慢性病,他们的阴液会慢慢地枯竭,最后变为阴虚,甚至有点儿火旺的状态),就把那些药材榨汁,然后让病人慢慢地喝,小口频服。 中医里面有个很好的方子叫五汁饮,专门抢救阴液枯竭的人。它里面配了五种药材和食材,有荸荠、藕,还有甘蔗汁、梨汁、以及芦根。芦苇是“出淤泥不染”的,根也比较多汁、肥厚。而且芦根的外面是污泥,里面是汁液,所以它也是能分清浊的。五汁饮里的甘蔗汁还可以用麦冬汁代替。 榨汁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治疗热病伤阴、高烧等疾病。 一些早期胃癌、晚期萎缩性胃炎等胃病患者,他们会出现一种“口渴而不欲饮,饥而不欲食”的状态。表现就是嘴唇都干裂了,但是却不愿意喝别人拿给他们的水;肚子里明明空空的,但是不愿意吃别人拿给他们的东西。 为什么呢?首先因为这类患者没有消化那些东西的能力;其次别人端上来的东西不是他们自己所需要的。这类患者,半夜经常会感觉嘴干,然后就醒来去找水喝,可水到了嘴里又咽不下去。 《伤寒论》中有一句话叫“但欲漱水,不欲咽”,就是说想把水含在嘴里漱一漱,但是又不想喝下去,喝下去会觉着恶心。 这时候就可以用荸荠汁。如果这个人牙口还不错,就把鲜荸荠削了皮让他嚼,然后让他把汁儿咽了,把渣吐了,想吃多少就给他吃多少。如果他的咀嚼能力不太好,那就给他榨汁喝。 那么苹果汁儿、梨汁儿、西瓜汁儿等,又有什么副作用呢? 如果一个人没有体热的症状,而喝了上述这些汁儿,就完全是“阴上加阴”。 现在有的果汁广告鼓吹每天喝几杯果汁,就可以健康幸福地生活。然而现实是,如果每天喝几杯果汁,你不仅不会变得更健康,而且还会损害身体。 古人讲究“梨不见犁”,而现在由于我们掌握了保鲜、冷藏技术,甚至还可以让植物反季节生长,于是我们可以在任何季节、任何时间吃到梨。梨的酸、寒、甘性,会把春天的生发之气压制住。其他水果同理,所以越这样喝果汁,那种生、长、收、藏的生机就越被压制、被湮灭。 我们说的喝汁,是因为人病得嘴都张不开了,没办法吞咽了,所以才榨汁给病人灌下去。 如果是身体健康的人,我建议最好还是自个儿去嚼一嚼(毕竟吃瓜果和喝瓜果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吃应季的、长熟了的水果,尽量少吃榨汁的。 |
|
来自: 为什么73 > 《北京厚朴中医徐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