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纯修论治痤疮经验

 知识传承永恒 2019-01-18

温馨提示

赵纯修论治痤疮经验

(1)辨证论治痰湿蕴热型治以清热化痰散结,药用清热散结汤:金银花、蒲公英、黄芩、黄柏、桃仁、赤芍、薏苡仁、土茯苓、半夏、山慈姑、浙贝母、橘核、甘草。

若便干可加大黄、玄明粉;口干加玄参、知母、天花粉;丘疹色红加生地黄、牡丹皮。

痰湿结节型治以燥湿化痰散结为主,药用桃红香贝二陈汤加减:桃仁、红花、香附、浙贝母、陈皮、半夏、茯苓、橘核、薏苡仁、甘草。

若结节明显可加丹参、山慈姑、皂刺、青皮、白芷;若结节暗红难消可加破瘀药,如乳香、没药、赤芍、川芎、三楼、莪术、炮山甲;若结节呈皮色可加远志、牡蛎、海浮石、夏枯草、瓜萎。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破瘀,药用金银花、蒲公英、黄连、栀子、黄柏、生地黄、牡丹皮、天花粉、桃仁、赤芍、白芷、败酱草、紫花地丁。若结节久治不消加乳香、没药、山慈姑、皂刺。

(2)治疗特色以整体观念为主,注重利湿化痰。痤疮患者临床多见皮脂溢出过多,称为脂溢性体质。赵老认为,皮脂溢出过多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青春期以后由于性激素水平高及其对皮脂腺分泌的调节作用,使皮脂腺活动亢进,皮脂分泌旺盛,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腻润泽,若复因各种原因导致皮脂腺管与毛孔的堵塞,则可使皮脂外流不畅,皮脂积聚,形成粉刺、丘疹、结节等。

赵老认为,皮脂腺过度溢出,中医辨证为湿盛,湿盛为痤疮发病的根本原因,蕴湿可以生痰,表现在皮肤上即为粉刺、结节、囊肿等。故治疗上赵老强调利湿化痰为本病的基本治法,采用健脾利湿、淡渗利湿和化痰散结利湿之法。常用药有白术、苍术、茯苓、山药、薏苡仁、士茯苓、炙枇杷叶、浙贝母、远志、瓜萎等。

热邪为患为本病重要病机,治以清热凉血解毒之法。现代医学认为,当皮脂受微生物脂酶的作用,水解为三酰甘油,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使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当粉刺壁的游离脂肪酸进入附近真皮后,加上细菌感染,即可引起炎症,出现红色丘疹、脓疱、疖肿或脓肿。此等表现可辨证为血热或热毒,赵老认为痤疮患者的热邪来源有二:即脏腑蕴热和外邪化热生毒。

脏腑热:赵老认为脏腑热主要来源于肺、心、肾经。肺经血热自古以来诸多医家多有论述,如《医宗金鉴·肺风粉刺》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故临证时赵老多以黄芩、炙枇杷叶、全瓜萎以清肺热;以生地黄、牡丹皮、紫草以清血热。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见口臭、大便干结者则为大肠有热,赵老以大黄清泻大肠之热以通腑气,从根源上清肺热。心经热则指患者多欲念旺盛而化火,故治宜清神明之心火,常用黄连、栀子、莲子心。泻肾火可以间接地泻心火,故也可用黄柏苦寒入肾以坚阴泻火。

热毒之邪:《诸病源候论·面候》日:“面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立论本病病机为风热蕴结于面。外邪郁久或脏腑郁滞均可化热生毒,临床上即表现为炎症性变化,治疗时赵老多以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之类以清解外邪化热之热毒;以黄芩、栀子、黄连、黄柏以清脏腑蕴热之毒邪。

日久瘀阻血络,治以活血化瘀之法。本病由于湿痰积聚、脏腑蕴热及外邪化热,以致湿痰血热瘀结不散,阻滞络道,致使皮疹扩大或局部皮色暗红,结节硬而不消,相连而生。赵老认为此时宜用活血化瘀之剂,药以桃仁、赤芍、炮山甲、山慈姑、三棱、莪术,同时辅以行气散结或化痰散结之剂,如香贝二陈汤。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