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京二胡的结构认识

 cxag 2019-01-19

   一、京二胡的简介 

  京二胡音色圆润而浑厚,音量洪大,主要用于京剧伴奏,流行于全国各地。京二胡的结构和二胡惟肖,琴体比京胡稍大,较二胡稍小。所用材料(除鞔的皮外)和制作方法也与二胡相同。琴筒多为六角形,用红木,花梨木和紫檀制作,以花梨木制作的为佳,红木次之。 

  京二胡的琴筒鞔的是蛇皮,这是与二胡最显著的区别,也是音色上与京胡谐和的关键所在,先用鳞大油润和较厚的蛇皮,皮薄则发音空。 

  京二胡在京剧音乐中,根据伴奏的不同曲牌,京二胡采用五度关系定弦,其音高比京胡低一个八度,属于中音乐器。京二胡是文场乐队的配奏乐器,与京胡和月琴一起和称三大件。京二胡的起源是从1923年梅兰芳先生编演《西施》开始的,当时梅兰芳先生感到音乐很单薄,就用了很多种乐器试听,最后选定了在二胡基础上创制的京二胡,从此京二胡就被加入到京剧乐队中,成为京剧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在伴奏中,它运用包、随、衬、补、垫等艺术手段来完成唱腔的伴奏,增加了音乐的层次。因为它在音高上比京胡要低八度,它的声音圆润浑厚,与高亢明亮的京胡音色水乳交融、沁人心脾,从而使音区和音色产生了对比变化,使音响层次得到了丰富,音调变得更和谐,音响更洪亮,大大丰富了京剧乐队伴奏的表现力;同时对京胡的声部起到了补充和陪衬的作用,达到了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的效果。 

  二、京二胡的发展 

  京二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20年代末由王少卿和洪广元研制,是京剧的中音伴奏乐器。 

  京二胡,又称“瓮子”。在二胡的基础上,为适应京剧音乐的需要而创制的中音乐器。音色圆润、浑厚,音量宽大,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最早,为京剧伴奏的拉弦乐器只有京胡一种。20世纪20年代末,梅兰芳与王凤卿在上海合演《五湖船》(又称《荡湖船》),感到伴奏的音乐枯燥单调,缺少一种有厚度的中音乐器的衬托。

  著名京剧音乐演奏家王少卿与北京京胡老艺人洪广元经过研究试制,将“苏州滩黄”二胡去头截尾、去掉音窗和改蒙蛇皮后,就产生了京二胡。 

  京二胡首次用于京剧,对京剧旦角京二胡的发音和情感,起到了升情绘境的作用,发展了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因而得到梅兰芳的肯定,他演出《宇宙锋》、《西施》和《凤还巢》等剧目都加用了京二胡。50多年来,京二胡的形制一直没有改变,故有王派京二胡之称。1960年代以后逐渐改用钢弦。原本京剧的场面(京剧称乐队为“场面”)没有简称京二胡的京剧二胡这种乐器,直到1924年,才由梅兰芳的琴师王少卿仿民乐二胡创制出京剧二胡这种乐器,搭配京剧胡琴(京胡)演奏,最早只用于梅兰芳剧团的演出伴奏,后来成为青衣行当的伴奏乐器,逐渐又扩展到小生等各行当,现在已经是京剧不可或缺的重要伴奏乐器了。

  三、京二胡的结构 

  京二胡的结构和二胡相似,琴体比京胡大、较二胡小,除琴筒蒙蛇皮外,其它材料与制作方示与二胡相同。京二胡的琴筒蒙蛇皮,这是它与二胡最显著的区别,也是音色上与京胡谐和的关键所在。宜选用色黑鳞大、油润较厚的蛇皮,皮薄则发音空。 

  琴杆比二胡的短而细,全长64.5~64.9厘米。琴头方形,平顶无饰、稍向后弯曲。琴杆实心,故无复共鸣作用。 

  弦轴木制,雕有直条或斜条装饰线纹,美观实用。弓子全长68~70厘米,竹杆粗端在弓的尾部,与京胡的恰恰相反。 

  琴弦使用丝弦或钢丝弦,所用丝弦比京胡用的丝弦要粗些,丝弦以细密光润、粗细均匀的为好。京二胡的弦马和千斤钩与京胡的完全相同。 

  京二胡的琴筒有讲究,一是要圆,二是要厚度一至,三是竹子的丝路要细要密。拿一把演奏二黄的京胡来讲,其琴筒的内圆直经一般要在49毫米上下。(大筒就更大点,西皮的大约45-43毫米)这是京胡的其一要素。现在的琴筒都来得顺便,旧社会里有的琴筒要经过几年的复杂的精心制备才完工。有传说,制琴人首先选好向阳的地点找好竹林,选好竹苗。一候长到自己要求的尺寸就砍下竹子。然后让其在模型规范下自然风干,用干桐树叶包裹后,再在下面用桐树叶烟熏一年以上,再检查其变型否。然后才能作琴筒用。 

  琴杆要求不是很大,竹子直,圆,经纬密实就行。有条件的能追求到那“十八罗汉”的紫竹杆就更好(一般就500毫米长,465-490毫米也行)。拉京胡尤为重要的是京胡的“弓”和琴筒的蛇皮。

   弓的竹枝要直,大小合乎自己便于掌握力度,竹节要尽量修平,长短也要量体裁衣,右手拉开弓尽并留有手腕回送的余地。不可太短,也不能右手手腕全拉直。二黄的琴弓普遍要长过西皮的。

   马尾是弓的灵魂。白马尾较黑马尾好。一把琴弓里的马尾,最好粗细一律。马尾在琴弓上的就位紧度要一致。这样拉出的琴声就不至出音不一,更能利于拉琴人掌握弓的力度。一把好的二胡或是京胡的弓,有时并不比琴便宜,甚至于还有高过琴的价格的。琴筒的蛇皮是整个琴的关键所在。蛇皮要求较严格。唱京剧就一定要有京胡伴奏,这是不可改变的规程。 

  四、京二胡的种类 

  京二胡有圆杆京二胡及半圆杆京二胡两种。圆杆京二胡的弦轴是直瓣的。半圆杆京二胡,也称扁杆京二胡,亦称王(王少卿)派京二胡,它的弦轴瓣纹是麻花形的。半圆杆京二胡在制作上选料较精、工艺较细。多为专业京剧演出团体所采用。 

  早期的京二胡,只有一种规格,经过制琴师与演奏者长期实践,根据京剧曲牌的不同,而发展为多种规格,创制了西皮、二黄、娃娃调和拨子等几种专用京二胡。 

  一把优质京二胡,音质上应音色清脆、明亮、纯净、圆润,发音灵敏集中,无噪音。在选材上杆竹必须干透,竹质坚实、饱满,不能有干缩、沟槽、虫蛀或劈裂现象,杆身直而不弯。紫竹应保持原有颜色、光亮润泽。筒竹应坚实、纹理顺直均匀、纤维粗大、无水渍现象。蛇皮要鳞大(脊部以五个半鳞者为上乘)、线白、板脆,以纯黑色的为佳。 

  在制作上,杆与筒的安装应适度,蒙皮松紧适宜,蛇皮鳞尖向下,脊部位于筒口中央。弦轴瓣纹均匀、线条清楚。轴与孔接触严密,无滑弦现象。新做的京二胡总比不上旧琴,这是因为琴筒和琴杆经过了长年的、自然干燥,适应了演奏条件,所以音质较好。 

  五、京二胡的保养选购 

  保养 

  好琴提倡专人专用。勿使蛇皮受潮,切忌强光照射受热。操琴完毕,一般蛇皮上要卸荷存入箱袋中,对蛇皮张力偏大的新琴,可以不卸马轻负荷存放,这样可使操琴时音质稳定。蛇皮上的松香粉尘应用软毛刷清除擦净,以防积垢影响发音。置琴盒内要保持干燥,要使蛇皮的张缩量越小越好,稳定音质。琴要定时操练,长期不用的琴,在琴内或者在琴筒内放几个红干辣椒,以防蛇皮上出现虫蛀孔眼。 

  六、京二胡的鉴别 

  筒子:纹理要顺,断面棕眼要大且均匀,竹黄要厚,竹筒要瓷实但还不能过分瓷实,否则会影响声音的震动。 

  轴:过去常用黄杨、黄檀,优点是光滑、细腻、美观,但易弯曲和变形。现在多用枣木、乌木、红木。紫檀不宜做琴轴,易伤担子。皮分三种:肉板、油板、脆板。脆板皮最佳,因为它美观、发音响亮。过去最讲究使用产自湖北的乌霄蛇的皮蒙京胡。因为它符合好皮“黑如缎、白如线”的标准。 

  弓子:多用剑竹、江苇、凤眼竹、以独竹节为最佳。一把好京胡的标准应该是:材料好、工艺好、音色音量好;另外还要有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保留价值。 

  总之京二胡属于中音乐器,采用五度关系定弦,比京胡低一个八度。京二胡在京剧音乐中,根据伴奏的不同曲牌,采用五度关系定弦,其音高比京胡低一个八度,属于中音乐器。京二胡发音灵敏,音量宽大,音色圆润、浑厚。除用于京剧音乐外,也用于川剧、豫剧和评剧等地方剧种的伴奏。

————————————————————————————————


    【附】也谈“京二胡”[摘录](任易妙)


    京二胡的技巧 

    京二胡的演奏技巧、情感表达与京胡基本一致。技巧核心即弓法和指法。大致有推弓、拉弓、全弓、中弓、顿弓、颤弓、垫弓、换弦弓、柔弓、抖弓、渐弓等十来种弓法;揉、打、滑、掸、 垫、颠、泛七种指法。京胡属高音区,音域窄,一个把位,音色尖、亮、单,声音穿透力强;京二胡属中音区,定音准,能形成纯和音,音域宽,主要是靠换把来增加音域,对演奏者的换把技巧要 求过硬,音色宽、圆、厚,包容性强。因此,在京剧伴奏中,京胡是乐场的圆心,是文场的领衔乐 器,起着带动的作用;而京二胡则不然,它所吸收的民二胡换把特色技巧,恰好给京胡一个补充, 使奏下把位的音色明亮起来。 

    以保留指为例。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在初学阶段就应该解决掉的问题,但它还是时常出现在伴奏中,其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引起演奏者的足够重视。保留指其实是京剧演奏的一个重要的指法特点,所谓保留指即保留二指,二指除独立技巧的单独按弦外,在其它手指按弦的时候同时保留二 指,保留指是京胡的指法特点,也是京二胡的指法特点。这样的设计是经过了长期舞台实践留传下来的科学方法,尤其在伴奏一些小生、老生、老旦戏时,保留指的运用可以很好地突出京二胡的浑厚。譬如,演奏一段快节奏的乐曲时,每个手指如果仅仅是单独地去按弦而没有保留指的话,那就不仅仅是关系到音色好不好听的问题,更重要的它将制约速度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 

    再谈揉音。揉音可使音色在圆厚中增加润滑,使之听起来刚柔并济。京二胡的揉音技巧实则来自民二胡。不同的是,京二胡不似民二胡的每个手指都加揉音,而仅二指须加,三指和四指通常情况下都不加,除非剧情需要,四指方可加。著名琴师何顺信老师曾在书中说到,揉音应该轻松自如,频率均匀,穿透悦耳。记得在启蒙阶段,老师也曾经告诫我们,揉音应该是手指按在琴弦上后再来揉,并不是在没有按实弦之前就开始揉音。现在有很多初学者为了追求表面的音色华美,盲目地乱加揉音,殊不知揉音频率快、幅度大,如此不但没有使音色变得完美,反而使原本圆厚刚劲的音色飘忽不定,听起来很不稳定,更糟糕的是,由于揉音的幅度加大,按弦力度也随之加大,在极 大程度上影响到音准。

    滑音,俗称“落音”。所谓落音,就是指在揉音的同时二指向上滑动。它是流派的代表。一个 京剧伴奏者能否把一个流派的风格与韵味表现出来,滑音至关重要。相信同行在初学时都会受到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如何落音以及落音的韵味。落音的关键在于演奏者对唱腔的韵味与感觉的领悟, 所以老师时常教导我们在演奏落音时揉音不可过多,拉大落音的过程,影响落音的速度;练习落音不可随心所欲,在京二胡与京胡合奏中,落音要一致,整体演奏效果才会好,才能浑然天成,反 之,就难以入耳。京二胡永远要记住,“托腔保调”是本职。作为一名京二胡的演奏者,在演奏生涯中一定会遇到不同的京胡演奏者,而他们每个人的演奏风格又都会有所不同,这时就考验京二胡 对落音的掌控能力了,我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去适应,而归根到底,决定这个适应速度的落脚点即对落音的悟性。 

    定弦,京胡和京二胡虽都是西皮63、二黄52,基本相同,但在音区上京二胡较京胡要低一个八 度,自然形成二声部,高低疏密各不同,显然增加了伴奏的层次感,丰富了表现力,也注定了京二胡在京剧演奏中只能成为协奏乐器,既非领奏,更非独奏。

    京二胡与京胡的协作 

    如上,我们了解了京二胡的非独立性,它不是一门独奏乐器,它是为了配合旦角演唱特色和综 合京胡的高音域应运而生的一种中音乐器。虽说演奏中对京二胡演奏者的要求与京胡同样全面,但也仅指对京二胡自身技艺水准的要求,京二胡就是协奏乐器,它与京胡的合作是关键。京二胡的演奏任务,就是要在音色上、声部上给京胡以陪衬、补充,绝非展现自我。除了因曲调情感产生的特 殊需要而采用其独特的技巧与手法外,在弓序、弓法和指法运用上,在音量控制上,都应做到与京 胡配合默契。这就要求演奏者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总结经验,懂得协作,无论台上台下都有一颗敬业心,良好的职业操守。台下能平和地与京胡切磋、磨合,取长补短,敢于谈出自己对音乐处理的不同看法;台上能全身心投入演出,无论什么情况都始终托着京胡,并能及时补救一切京胡有可能 出现的差错,能通力合作,求得统一的伴奏效果,并配合演员共同塑造出趋于完美的舞台艺术形 象。 

    舞台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尤以伴奏器乐为甚,妙音来自各门类乐器乐音的大成,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只是其中一员,即使是再有特色,只要是在团队的伴奏演出中,那也只能本着让整体乐曲层次更丰富,曲调更饱满的心态完成演出任务,这是亘古不变的团队意识。京二胡的二席位置始终提醒 着我们,要苦练个人技艺,演奏中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京胡、演员一个都不落下,手、眼、 心要并用,不快不慢,行云自如,将包、随、衬、补、垫等艺术手段运用得了无痕迹,与京胡水乳 交融,浑然一体。这就要求我们演奏员不仅在技艺上要精益求精,还要求我们在艺德上更上台阶,德艺双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