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脾饮---温阳健脾

 学中医书馆 2019-01-19

《济生方》

[组成]

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主治]

阴水。症见肢体浮肿,色悴声短,口中不渴,身重纳呆,便溏溲清,四肢不温。舌苔厚腻而润,脉象沉细者。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用于脾阳不足,水湿内停,而见尿少浮肿下半身尤著、腹泻便溏、胸腹胀满,或身重肢冷。舌苔白腻而润,脉沉迟者。本方与五苓散合用也可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或肝硬变腹水之轻症而属于脾阳虚者。

[使用注意]

本方温阳行气之力较强,若属阳水者则忌用。

[方义]

此足太阴药也。

(1)脾湿,故以大腹、茯苓利之;

(2)脾虚,故以白术、苓、草补之;

(3)脾寒,故以姜、附、草蔻温之;

(4)脾满,故以木香、厚朴导之;

(5)然土之不足,由于木之有余,木瓜酸温,能于土中泻木,兼能行水,与木香同为平肝之品,使木不克土而肝和,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 

经曰: 湿胜则地泥,泻水正所以实土也。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阴水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水肿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兼有气短乏力、怠情、懒言者,加黄芪、党参等以补气;尿少肿盛者,加泽泻、茯苓以加强利小便之功;脘腹胀甚,加陈皮、砂仁;心悸怔忡者,加重附子的用量,并加生龙骨、灵磁石;肝区胀痛,可加用青皮、三棱、莪术;大便溏泄者,应将大腹子改用大腹皮。

3.本方现代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阴水者。

[歌诀]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医碥》卷六方之实脾饮——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白术、木瓜(去瓤)、大腹皮、附子(炮)、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半两。

[主治]

《医碥》卷六方之实脾饮主治遍身肿,不烦渴,大便自调,或溏泄,小便虽少而不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5片,大枣1个,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医碥》卷六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实脾饮——

[组成]

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少用)、苍术、厚朴、猪苓、泽泻、木通、肉桂、山楂、麦芽。

[主治]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实脾饮主治水肿。

[加减]

喘,加桑皮、莱菔子;头面肿甚,加防风、白芷;腿脚肿甚,加汉防己;心火盛,加黄连。

[摘录]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方之实脾饮——

[组成]

厚朴、木瓜、木香、茯苓、白术、干姜、槟榔、草果、甘草。

[主治]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方之实脾饮主治泄泻阵阵作痛,脾虚发肿。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回春》卷三方之实脾饮——

[组成]

苍术(米泔制)、白术(土炒)、厚朴(姜汁炒)、茯苓(连皮用)、猪苓、泽泻、香附、砂仁、枳壳(麸炒)、陈皮、木香、大腹皮各等分。

[主治]

《回春》卷三方之实脾饮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

加灯心1团,水煎,磨木香调服。

[加减]

气急,加苏子、葶苈、桑白皮,去白术;发热,加炒山栀、黄连、去香附;泻,加炒芍药,去枳壳;小水不通,加木通、滑石,去白术;饮食停滞,加山楂、神曲,去白术;恶寒,手足厥冷,脉沉细,加官桂少许;腰上肿,加藿香;腰以下肿,加牛膝、黄柏,去香附;胸腹肿胀,饱闷,加萝卜子,去白术。

来自: 369蓝田书院 > 《国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