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功说易:比卦的卦爻辞含义详解

 时宝官 2019-01-19

坤下坎上】

“坎下坤上”是地水师卦,如果旋转一百八十度,变成综卦,就是师卦后面的水地比卦。比,本义是挨着、靠着,引申为亲辅之意。比卦是讲人际关系的,但因为周易成书年代的历史局限性,这一卦的人际关系讲的是古代的政治关系,即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按《序卦传》所说:“众必有比,故受之以比。”意即人一多,就会产生谁和谁的亲比关系,所以师卦后面是比卦。师卦成“众”,是水在地中的容民蓄众之象,而比卦则是水在地上的亲比无间之象,水附在大地上,相亲相辅,互相依存。

道功说易:比卦的卦爻辞含义详解

卦辞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互相亲比,这种关系不仅在人和人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无论何时何地,亲比都是好事,亲善和睦,打成一片,互相帮助。如《杂卦传》所言:“比乐师忧。”师卦讲出兵打仗的,战争未结束之前,始终处于“忧”当中。但比卦不同,人与人能比肩,那是心与心相亲,是喜悦吉祥之象,所以卦辞直接言“吉”。

原筮,再三筮算。原的古义同“源”,《说文》谓之“水泉之本”,引申义是反复、再三,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左一次右一次,象流水一样没完没了。筮是用蓍草占卜真相。卦辞里用“原筮”的意思是指,和人亲比,要反复地、多次地探求其真实目的,也就是自始自终都在仔细考察和审视。

周易六十四卦中,只有蒙卦和比卦在卦辞里直接言“筮”。两卦言筮刚好相反,蒙卦强调“初筮”,拜师求教要有诚敬和信任,再筮则渎;比卦却强调“再筮”,与人亲比重在谨慎和考察。

比卦谨审的是,对方是不是“元永贞”。元,开始和圆满,意即对方的目的是全心全意的亲比,不夹杂其他目的;永是久长,贞是贞正,坚守正道来亲比。比卦讲的亲比,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自上而下,君王要求天下人都来亲比自己;二是自下而上,各方诸侯都来亲比君王。无论哪一方面,都要反复、谨慎地审视对方的“元永贞”,这样才能没有过失(无咎)。

不宁方来,这句自古以来便有争议。我们按照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的说法:“不宁侯谓不安顺之诸侯。易比卦辞云不宁方来,义与此同。”(这是注疏《周礼·考工记·梓人》中的“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而“不宁方来”中的“方”,在《说文》中的本义是“并列而行”之意。不宁方来,就是不安顺的诸侯一起来了。

后夫凶,后夫是后来的人。君王做到了“元永贞”,全心全意地寻求日久天长的亲比,且能坚守正道,原来不安分顺服的诸侯们也纷纷来觐见,以示归顺和臣服。在这种天下诸侯争先恐后来亲比天子的大形势下,依然有少数人落在后面,刚强自立怀有异心,迟迟不朝王所,这些“后夫”的结果必“凶”,下场肯定不妙。

道功说易:比卦的卦爻辞含义详解

爻辞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在“比”这个时代,初六是开始。和人亲比,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是“有孚”。孚,信任、信服,有孚是有诚信,让别人信赖。比之,包括两方面,去和人亲比、被别人来亲比。以诚信为基础,和别人互相亲比,这是没有过失的。

缶(fǒu)是古代一种大肚子的瓦器,外观朴素无装饰,或者当作打击乐器,或者用来盛装酒浆。“有孚,盈缶”,意为诚信充实于内,像装得满满的缶一样。外表虽然朴实无华,但是满腹皆诚,无可挑剔。

终,最后。来有它吉,“它”是文言文中的一种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它吉”是其他的“吉”,不是自己想要的好处,是另外的好处,而且是“来有”的,不是通过行动去“得”到的,另外的好处是自动来了所以拥有的。

初六是谁相比呢?是亲比全卦唯一的阳爻,君位上的九五。但是初六无位,和同样无位的上六无应,和九五又距离最远,只能以满满的诚信去亲比。九五见到最远方的人来亲比,且又满怀诚信,自然喜悦之至。因此,初六不仅无咎,亲比的过程顺畅无阻,最终还能得到额外的好处。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二以阴爻居阴位,得正,又居中,且与九五有正应,其性柔顺,又被君王信任,所以六二和九五的亲比,就像是天子和诸侯重臣之间的亲比,这非同一般,所以六二爻必须要讲究“分寸”,即“贞正得吉”。六二必须要坚守正道,这就得吉。不能守正,失“贞”则不吉。

比之自内,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说的。主观方面,六二与九五相“比之”,要“自内”而贞,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保持贞正,而不是言行上做样子,伪装总会露出破绽;客观方面,六二在内卦,九五在外卦,六二主动去亲比九五,叫自内比之。

【六三,比之匪人。】

匪人,行为不端的人,盗寇。也有学者认为,其实匪字本身就是强盗的意思,所以匪通非,非人是坏人、恶徒的意思。古人的用语习惯,即简洁又讲究语感,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所以没有啰嗦字,但为了朗读的语感,也会加上助词和虚词。所以,这两种解释是一个意思,匪人就是指不正派的人,没必要在匪字上多做纠结。

周易中提到匪或者匪人,就是从比卦六三爻开始的。匪人的特征就是邪恶,比之匪人就是所交非人,和坏人亲比。不正之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古往今来都存在,所以问题不在于匪人,而在于谁与匪人亲比。

初六因为环境孤立无援,所以主动亲比卦主九五;六二与九五正应,从内心深处就愿意亲比;六四上承九五,从爻位和爻性上,天然就是亲比;上六乘九五,从爻位和爻性上,天然是逆比,所以上六不与九五相比。

因此,从六爻的性质上看,匪人指的是上六。从爻义上看,上六爻自始即凶,没有好结果,本身以阴爻居无位之地,从取象上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具体爻义后面再说,但这里可以确定,匪人就是上六爻。

六三位于内卦之终,上六位于外卦之终,从爻位上可以应,但是六三和上六都是阴爻,爻性上无应。所以,问题就摆在六三面前了,你自身阴柔,不中不正,没有途径和缘由和九五亲比,又处于多危厉的爻位,唯一可能相比的,就是上六那个匪人。你比,还是不比?

六三若亲比匪人,便是匪人的同类。不必言凶咎悔吝,匪人自己就没有好下场,与之亲比者,结果不言自明。

【六四,外比之,贞吉。】

六四是阴爻,居于多戒惧的四爻阴位,自身表现出一种柔顺、亲善的特点。它和初六无应,但和九五是阴承阳的亲比,和六二一样,以柔居柔,和九五相亲比,都是吉相。但是两爻有区别。

六二和九五相亲比,是从内卦向外卦亲比,又云是从自心中愿意亲比,所以称“比之自内”;六四在外卦初位,和九五亲比是“比贤从上”,向外去结交比自己地位高、能力高的贤者,所以称作“外比之”。

六二和九五都是中爻,都以中道相比,中道本身含有正道之意,所以可以说,六二和九五以中正之道相亲比,六二在其所处的位置,只要守贞,坚守正道,就不会失去和九五的亲比关系,故曰“贞吉”。

六四在位置和爻性上和九五是亲比关系,但六四只以阴爻居阴位得正,不得中。六四得正,不如六二得中好。 六四能够和刚明中正的尊位阳爻九五相亲比,完全是因为位置相连和其自身是阴爻的缘故。

所以,六四在其所处的位置,保持自身阴爻的柔顺特性,就是六四的“贞”,六四坚守这个属于它自己的正道,才能不失去和九五的亲比关系。所以,六四也言“贞吉”,和六二的“贞吉”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九五是比卦唯一的阳爻,阴爻的亲比是柔顺之态,阳爻的亲比是刚健之态,所以加个“显”字。这是从爻象上说。

从爻义上来看,九五居中得正处于尊位,取象君主,诸阴爻是与九五求亲比,而九五是亲比全天下。亲比天下要怎么做呢?显比。

显在《说文》中的本义是头上的装饰品,做动词用是展露、传扬等意思。九五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亲比,展现什么呢,按卦辞的说法,要展现自己的“元永贞”。即展现自己的圆满真诚长久贞正的亲比之意,这样天下人才能放心前来求亲比。

王用三驱失前禽,前禽指面前逃逸的野兽。网上资料解释前禽为跑在前面的野兽,这样的理解有误。查阅历史书籍可知,古代君王田猎,从三面包抄,割草围堵,留下一面,“置旃为门”,君王带猎者从“门”这边等候,迎面跑来的禽兽,任其逃走;背向猎者向门里跑的,将其射杀。按孔子的话说,这叫“舍逆取顺”。迎面来的,方向相反为逆,背对自己的,方向相同为顺。象喻舍弃逆臣、接纳顺民之意。

所以,这一句中的“前禽”不是跑在前面的野兽,而是跑到君王面前的野兽。要知道,如果不是象上段说的,而是从君王这边开始三面围堵驱赶,野兽都从正前方跑了,君王带人从背后追赶,田猎的收获可就大大减少了。而是三面围堵,敞开的一面在田猎队伍的面前,这样才能保证收获。为了体现上天有好生之德,跑到田猎队伍面前的禽兽是不杀的,放走。往包围圈里跑的野兽,才是捕猎的对象,反正它们也逃不出去。

王用三驱失前禽,就是君王用三驱之法田猎,但是任由跑到面前的禽兽逃走、失去。这句话是比喻,意思是君王亲比天下,显展自己的元永贞,随便你们,君王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一切听任自然,绝不威逼强求。这种光明正大、无偏无私的态度,当然也是“元永贞”的表现。

邑人不诫,邑是都城,君王的国都,或者诸侯大臣的封地中的核心城市,邑人就是君王或者诸侯国王身边的人,国都中的老百姓。诫,《说文》谓之“敕也”,就是劝告、警告之意。

有学者把这句话解释为城市中的老百姓不惧怕(王),但在古籍中查不到“诫”有通用的惧怕之意,只有“警敕”之意,所以“邑人不诫”的意思是,附近的人不劝告之。即,不要求、劝说离自己近的人来亲善自己。君王亲比天下,处处都是“元永贞”,处处一视同仁,没有亲疏内外距离远近的区别。

所以,九五作为比卦的卦主,从三个方面解释了卦辞所述的“元永贞”,一是显,充分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善、久、正;二是顺其自然地舍逆取顺;三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党。这样做,当然是“吉”的,亲比天下会取得成功。

【上六,比之无首,凶。】

首字的含义较为丰富,查阅古籍,能用在这里的有开始、开端,或者首领、带头人。从字义上都能解释得通,所以有学者认为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是亲比之但没有开端,即没有开始亲比的机会;二是两方亲比但没有领头的,即没有分出主次。

笔者认为,第二种解释没有必要,因为在比卦的形势下,诸阴爻都是和卦主九五亲比,没必要再强调主次问题,九五至尊是天下之主。

上六是阴爻,居九五阳爻之上,这叫逆比,“阴乘阳”这种关系本身即是“凶”象。上六曰“比之无首”,想与人亲比,但没有开始的机会。因为九五爻辞明确以“三驱失前禽”表达了“舍逆取顺”的规矩,上六与之逆比,自然失去了九五的亲善。

与上六对应的内卦六三也是阴爻,彼此无应,而且六三把上六当作“匪人”,通常情况下是敬而远之的,更不会与之亲比。所以,上六欲与人亲比,开始就没有机会,到最后也没有结果,故而爻辞直接言“凶”。

对应卦辞来看,上六就是“后夫”,天下诸侯都来亲比天子,其他不归顺的也归顺了,唯独上六,还保持着“逆比”的关系,“亲比”无法开始也没有结果,其下场是很糟糕的。

所以,上六爻的启示是,与人亲比重在开始之时,开始就没做好,不能以“元永贞”为基础,结果通常也不会好。

道功说易:比卦的卦爻辞含义详解

【总论】

人与人亲比是好事(吉),但无论是君王让天下人来亲比自己,还是天下人前来比辅君王,都要谨慎地再三考虑(原筮)这种关系是否是善的、长久的、正义的(元永贞),保证没有判断错误(无咎)。君王做到了“元永贞”,原来不归顺的就会来归顺了(不宁方来),此时还不来归顺的结局肯定不妙(后夫凶)。

师卦和比卦互为综卦,都是一阳爻五阴爻,但是方向相反,一是武力征服天下,一是政治比辅天下,象征君王恩威并用的治国安邦之策。

对于君王来说,亲比天下的前提是自身的“元永贞”,光明正大、不偏不私、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亲疏等同、永守正道。

对于天下诸侯来说,距离最远的初六,亲比天子的前提是“诚信满满”;六二和九五正应,被九五信赖,六二需要坚守正道,以免失去九五的信任;六三未能亲比君王,但要处理好和匪人的关系;六四顺承九五,要坚守这种“顺”才好;上六指出,亲比重在开始,开始不好,结果会凶。

道功说易:比卦的卦爻辞含义详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