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一条新闻引起了人们强烈关注。武汉市一名12岁的少年黄艺博从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面对网友的一些质疑,孩子父亲称,这些习惯和兴趣都不是他们有意培养的,孩子的天性占了主动,“他上网只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从不玩游戏”。黄父称,黄艺博对于“民生”的关注已远远超过了自己,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时下,让孩子学习一项特长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许多家长更是乐此不疲。目前,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都参加各类兴趣班的学习。据笔者对本校小学生的统计,正参加兴趣班的学生已经超过半数,80%的学生有过上兴趣班的经历。
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小年纪能背三百首唐诗、会认三千个汉字、能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倒背如流,那么多半会受到舆论的赞扬与公众的羡慕。然而在上面这个个案中,一个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只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从不玩游戏”、爱看《新闻联播》、爱读《人民日报》,却引了舆论广泛的“谴责”。至少到现在还真没看到过哪一家媒体发过热捧的议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是一个期待着天才出现的国度吗?家长们不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天才吗?只要看看公众对丁俊晖的欣赏态度,就会知道大多数家长都盼着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丁俊晖一类的“神童”。
在舆论不赞赏这个“政治神童”的氛围中,我们能感受到公众的一种心理:不相信。不相信一个孩子会自动地从几岁起就对政治发生浓厚兴趣。按常识来讲,政治这种事,不同于背唐诗、读古文、弹钢琴,几岁的孩子能理解《新闻联播》与《人民日报》吗?背唐诗、读古文、弹钢琴等等,基本都属于反复的机械性学习,本质上是“死”的。即使儿童不喜欢、不理解诗文内容,但也可以通过反复的背诵或练习实现学习目的。但是政治,更多的是属于理解的东西,本质上是“活”的。没有深厚的学养、没有亲身的实践、没有丰富的经历,是不可能懂得政治的。
看看历史上,无论中国的外国的大政治家,没有从小就酷爱政治的。汉高祖刘邦小时候是个捣蛋包,美国总统罗斯福幼年也是捉鱼掏鸟窝的“行家”。2岁的孩子看《新闻联播》,估计和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差不多吧,无非是一个是真人在动,一个是卡通在动。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黄艺博可能真是一个政治天才,将来真能成为造福国民的大政治家。但是,就算如此,他毕竟也只是极端的个案,什么也代表不了。孩子的本性就是玩,绝不是政治。政治不是孩子的属性。我们看到,在公众对于此事的关注中,能够对一个孩子只喜欢国家大事、不喜欢游戏表示基本一致的反对,是一种成熟的表现。然而这种“反对”,倘若只限于孩子学“政治”,而对孩子学钢琴、上各种培训班都不反对的话,也说明这种“成熟度”是比较低的。
什么时候,成人真正对孩子的玩表示了欣赏,什么时候不再逼孩子学琴学画学书法,什么时候中国的家长们就真正成熟了。 http://luanpim./2011/657798.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