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嘉珉:世纪之交的黔西南州旅游概况(3)

 陈嘉珉图书馆 2019-01-19

三、历史遗迹(书中调为第一章第五节“名胜古迹”)

(一)贵州龙古生物化石。贵州龙是生距今2亿4千万年前的水陆两栖爬行类动物。1957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从云南到贵州,在黔西南顶效绿荫村发现该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此后,国内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的同时,又发现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鳄鱼”、“兴义亚洲鳞齿鱼”等。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19954月下旬,经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亲临鉴定,将其中226件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其中有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35件、三级112件、二三级鱼化石62件。《光明日报》于同年527头版头条报道之后,国内外许多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报道,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建在顶效的贵州龙景区,占11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贵州龙博物馆已经竣工并对外开放,馆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欧阳自远所题。馆内不仅陈列已经出土的各类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和岩石标本,而且还用图表模型和现代声、光、电技术,表现地质构造、地壳、古地理概况等种种地质现象、规律。在顶效绿荫村贵州龙出土量最多的山上,将建立贵州龙现场科普馆、贵州龙化石遗址保护区等。

(二)兴仁交乐汉墓群。兴仁交乐汉墓群位于兴仁县城西南雨樟镇交乐村,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交乐汉墓群多达100余座,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分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2号墓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14号墓为砖室“凸”字形墓;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墓葬建造年代大约在东汉和帝(89105)前后,晚至桓帝(147167)、灵帝(168189)时期。时至今日,交乐汉墓群出土的主要文物有:铜车马、连枝灯、抚琴俑、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摇钱树座、五铢钱、货泉、添盘、银器、琥珀、狮饰、烧料耳当、小骨铜串珠、玉牌、巴郡守丞印、巨王千万印、带盖刻花铜奁、铜俑、五钵钱纹铜碗、刻花铜瓶、铜甑、陶灶、水池田园模型等数十种。交乐汉墓群出土的文物,均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在目前贵5件汉墓出土的一级文物中,就3是从交乐汉墓群发掘出来的,它们是抚琴俑、铜车马、连枝灯。

(三) 兴义猫猫洞古人类遗址。兴义猫猫洞位于兴义火车站前数百米,于1974年冬被发现,次年由贵州省博物馆发掘。遗址出土古人类化石7件,打制石器、石材4000余件,骨器、角器多件,此外还有各种哺乳类动物化石等。据专家考证,猫猫洞古人类属旧石器晚期,距今12000年前后。距此不远的桔山镇丰都张口洞古人类遗址,也曾发掘出旧石器晚期,距今约1万年前的石制品、骨器、动物化石等700余件。猫洞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代表了一种区域性的文化特征,被考古学家称为“猫猫洞文化”。1980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中国古人类画集》,将猫猫洞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定名为“兴义人”,并称“在一个遗址内出土人类化石之多,石器材料之丰富,骨器数量之大,制作之精致,在华南旧石器时代晚期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也十分突出。”

(四)兴义万屯汉墓出土文物。197411贵州省博物馆在兴义市万屯镇发掘了7墓,出土文物有铜马车、抚琴俑、水塘稻田模型、提梁壶、斧、豆、镜、盘、灯、五铢、货币、摇钱树等大量国家级珍贵文物。

(五)花江铁索桥。清代诗人彭而述有一首题咏花江的诗:“铁索黑水旧知名,天水曾当百万兵。试问临邛持节客,当年何路入昆明?”诗中所写的“铁索”指的就是这座花江铁索桥。从明代开始,政府曾几次在这一带建桥,要么被洪水冲垮,要么毁于贼寇。清代光绪年间,军门蒋宗汉竭力筹款建桥,历6年之久,终于建成了这座长71,宽2.9,距水面高约70的铁索桥。铁索桥历经百年风雨,几经洪水冲击,抗战期间又遭日本飞机轰炸,至今依然寒光闪闪,岿然不动。

这座桥既是连接贞丰和关岭的纽带,也是贵州和云南交通道路上的一把锁钥,一个咽喉。对岸的古驿道直通关岭的花江镇,再经由黄果树瀑布直达安顺、贵阳,贞丰这边的古驿道则经由兴仁、兴义直达昆明。1952年,一群羊从桥上经过时,将铺在铁索上的大木坊踩断,贵州省交通厅于1953年将其修复。1984,贵州省政府再次对铁索桥进行维修,使其更加牢固、美观,并在桥头建了一座六角亭子。位于上游板贵乡的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这里便逐渐冷落下来,铁索桥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文物而存在了,所以1982贵州省政府便将它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索桥南岸贞丰县境内的古驿道上,有一条由许多大小摩崖石刻、石雕连接而成的书法艺术长廊,集中在桥头的有“飞虹”、“花江桥”、“万缘桥”、“功成不朽”以及一些候桥的记功碑等,可以让人回味久远的历史,抒发思古幽情。

()普安县松岿寺。普安县松岿寺距普安县城十五千米,建于明代中期,名“五龙观”,又因五条游龙似的山岭环绕松岿山,故得五龙顾胜的普安松岿寺。松岿山上,古松参天,山麓、溪水清澈。清顺治年间,当朝太监善权,出官四访名山大川来到谭家湾,见这里山水琦旎,恍若仙家圣境,便在此削发为僧,并出资维修古刹,将“五龙观”改名“松岿寺”。

(七)盘江奇石。南、北盘江水系覆盖区域辽阔,水位落差大,两岸峭壁入云,江水湍急,河床狭窄,滚滚江流把上游峡谷、沿途各支流中的各种岩石裹入江水,九曲百折,浩浩东来。数十万年间江河激流将各种岩石远距离搬运、剧烈冲刷,石块间互相撞击和泥沙的磨砺,在较缓的河床上形成一个个巨大的石滩,生成了质地坚硬、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的天然盘江奇石,形成鬼斧神工、大璞石雕的自然美丽。黔西南之壤,钟灵毓秀,宝蕴山辉,盘江水冲奇石圆润秀媚,其中的旱太湖石最为璀灿瑰伟,成为黔西南瑰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