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村庄和它的“三字经”

 星海经 2019-01-20

  


去之前,朋友告诉我,城头镇首溪是个有故事的村庄。



首溪,顾名思义,村里有一条小溪流淌而过。溪水从四面的青山汇聚而来,流到村庄的上游忽然纵身一跃,形成一挂飞瀑,秀美壮观,这条溪也因此成为福清东门外的第一溪。瀑布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犹如白龙入水,村民们称之为“飞龙瀑布”,瀑布之下便是龙潭。据说龙潭深不可测,能与大海相通,曾经有人不慎将扁担掉到潭里,被人在平潭的海面捡到……


这样传奇的故事在首溪还有不少,其中村里人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举人公的故事:


首溪陈氏家族第十五代出了一名进士,名叫陈家攀,乾隆年间中了武举,及进士第,在泉州府任要职,村民尊称其为“举人公”。他为人谦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一次还乡祭祖,举人公听见外头有人争吵,便出去问个究竟。原来是一个族人放牛,将一坨牛粪拉在了别人家门口,那人非要族人将牛粪捡起来,双方争执不下,眼看就要发展成两个家族间的械斗。为化解邻里纠纷,举人公竟然蹲下身来,撩起长袍,双手捧起牛粪装进怀里。在场的人见了,无不目瞪口呆。举人公起身劝道:“乡里乡亲的,怎能为一坨牛粪大动干戈,伤了和气呢?”大家都觉得十分惭愧,纷纷散去。



据说过去村里新人结婚,都要跪拜举人公的画像,以期新人们学习他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精神。现在跪拜的习俗已不复存在,但举人公的事迹依旧代代相传,而且还被首溪人画到了墙上,编进了《村规民约三字经》里——“举人公,功德高。效先贤,不落后。”首溪村里有8个姓氏,以陈姓为第一大姓。村民们都以举人公为榜样,各个姓氏之间团结友爱,世世代代保持着良好的乡风。



 “望石桥,思亲恩。老虎墓,孝女出。”


一起被写进“三字经”的,还有“父母造桥”和“老虎墓”的故事。“父母造桥”说的是一个父亲想念出嫁的女儿,女儿好不容易回趟娘家,却被春天上涨的溪水拦住了去路,父亲于是决定出资修桥,方便女儿常回家看看。“老虎墓”讲述的是一个叫“溪妹子”的少女临危不惧,智诱猛虎、勇救慈母的故事。而今古桥历经沧桑,依然横跨于首溪之上,上世纪60年代为了引东张水库的水过桥灌溉,桥上又凌空架起了一座渡槽,远远望去仿佛桥上有桥。古桥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从桥下挖出的刻有“父母造桥”的断碑,却让人笃信父母的爱可以穿越时空。


据村干部介绍,这些故事并没有文献记载,都是从村里老一辈人的口中打听、收集来的,不仅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符合现在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2016年8月,首溪村开启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征程,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农村社区建设省级示范村”“福州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福清市文明村”。人们说起首溪,都会提到那部独具特色的“村规民约三字经”。



村规民约由来已久,在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为了让村规民约走进心里、落到实处,首溪村的包村干部周晓飞别出心裁,以“三字经”的形式,将村规民约浓缩成264个字,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细读首溪版“三字经”,里面既有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读书修身、勤俭节约这些值得继承的好传统,也有反腐守纪、移风易俗、禁赌禁毒、杜绝违建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01




“众乡贤,爱家乡。千里外,见肝胆。”


首溪村共有人口1000多人,其中3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做生意。上世纪末,经全村八大姓氏共同商议决定,将村里唯一的祠堂——陈氏宗祠改造成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移风易俗打下了基础。


2017年清明,首溪村利用在外乡亲回乡扫墓的机会,召开乡贤大会。会上,乡贤们一致同意成立“首溪乡贤会”,同时还设立了“首溪村发展基金会”,合计募集捐款100多万元。乡贤会成立后,广大乡贤成为首溪村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带头人。他们以身作则,通过俭办婚丧寿宴,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回报家乡,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他们捐建了幸福院,提升了卫生所。他们筹集资金推动“精品村”建设,例如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提升、打造廉政文化公园等。他们还发扬举人公精神,开设乡贤调解室,利用乡贤的威望,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


水是生命之源。过去首溪村的饮用水是从山上引山泉入户的,水质浑浊,困扰村民多年。乡贤会投资十几万元,安装了先进的过滤系统,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了给首溪的建设培养更多人才,乡贤会还设立了奖学及助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但是申请基金有个前提:要求接受奖励或资助的学生成为志愿者,每年抽出一天时间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提供志愿服务。


为了留住乡愁,在乡贤的支持下,首溪村对桥头的牛栏古厝进行了保留和修缮,打造成民俗文化馆,展览犁、耙、锄头等农具,保存了一代人的记忆。



 “美家园,同心建。桃花源,展新颜。”


新农村建设后,首溪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曾经,溪流两岸杂草丛生,道路泥泞,民居沿溪而建,外墙搭盖着鸡舍鸭舍,溪水还受到了上游养殖场的污染。这两年在乡贤的资助下,首溪进行了全面治理,拓宽了溪岸,整修了护堤,清除了淤泥,拆除了鸡舍,种上了翠竹和杨柳,岸上还修了一条两公里长的滨水步道。当夜幕降临,灯笼亮起,倒映水中,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村庄变成了大花园。乡贤会在村主干道、滨水步道和古桥畔都增种了树木,每棵树上都挂有牌子写有捐赠者的名字。乡贤会还发动村民开展志愿播种活动,将紫罗兰、金盏菊、矢车菊等花种播撒于路旁、溪边,连95岁的老奶奶都赶来帮忙。花开的时候,首溪村将变成一片花的海洋。


首溪村的节日也过出了新花样,给传统节日注入新的内涵。例如元宵猜灯谜;集体过母亲节,为80岁以上的老母亲送去鲜花和蛋糕;端午节变身美食节,比比谁的海蛎饼做得好;举办中秋百米长桌酒会,青红和米酒,都是家乡的味道……


今年正月初一,首溪乡贤会召开了新年的第一次大会,乡贤刘严雄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并带头捐款70万元修建通往龙潭的步道,以让更多的游客看到龙潭飞瀑的美景,爱上首溪这个“世外桃源”。



“首溪人,一条心。点顽石,能成金。”或许连许多村民都未曾想到,自己的家园会变得如此美好,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他们继续讲述着首溪村的故事,说着说着,也成了故事里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