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证明你的同事不是AI?

 typlr2d 2019-01-20

作者:张憬


这天,同一办公室的X君忽然凑到我跟前,神神秘秘地说:“我几乎可以肯定,新来的实习生是个机器人!”


我:“……”(简直风中凌乱)



1


好吧,新来的实习生确实有一种机械的气质。


他永远穿着蓝色上衣,永远在八点整准时到达工位,精确到秒;永远在十二点整准时离开工位,永远吃一种我们谁都没听说过的代餐粉。在一天之中,他起身去接水的时间一定是上午十点、下午两点和下午四点半。在他的鼠标垫正西侧,从左往右依次排列着中性笔、铅笔和橡皮,三者的位置就像奥运领奖台上的冠亚季军一样神圣不可调换……


不过也不能就这样说人家是机器人吧。


我反问:“现在的人工智能都这么先进了吗?都能消化水和代餐粉了?”


X君俩眼一瞪,“只靠水和那种有股汽油味的代餐粉提供能量,你不觉得那样更可疑吗?”


“人家明明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你咋知道他长的是血是肉?我们都没见过他手上胳膊上有任何小伤。而且体检我也没见到他来。”


“……”


“我的怀疑是有根据的。”X君神情越发严肃,这家伙一转身摆了个一阳指的造型,“你看,那是什么?”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了公司外面走廊里安的大镜子。



2


我……竟然有点明白X君的脑回路了。


真人和AI有什么区别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拥有自我意识


阿尔法狗可以打败人类棋手,但这对于它来说只是完成设置好的任务。它并不会产生“我爱围棋”“我赢了,好开心”“我也不能只下棋,再会点别的才有出息”这样的想法。从这个角度说,阿尔法狗并不“内秀”,它和很多机器一样,只是“高效”。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但目前为止,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没有找到真正可靠的办法,让机器人明白“我”这种独特的存在。


如何判断一个个体有没有自我意识呢?有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是照镜子。


1970年,美国图兰大学的心理学家盖洛普发明了非常简单的镜子实验,用于度量自我意识。这个实验的逻辑很简单,不管我们穿得多新潮、发型多古怪,当站在镜子面前时,我们立刻明白镜子里的那个人是“自己”……


话说回来,我们确实从没见过实习生在走廊里照镜子。这家伙每天一丝不苟地梳着三七分短发,倒也不像是个不在乎形象的人。



不过,事情其实很容易澄清,无非就是让实习生承认一下镜子能照出他自己嘛。


这天早上,我、X君和实习生一起路过走廊里的镜子。我假装随意地跟实习生说,“你看那是什么?”


“镜子。”


“镜子里是什么?”(我内心OS:兄弟,快说那是你!说了就妥了!)


“是像。”


“什么像?”(我内心OS:那是你的像!你的!)


“虚像。”


“什么的虚像?”(我内心OS:你你你!就一个字怎么还不说!)


“八点整上班,再不走要迟到了。”



3


X君两手一摊,“你看,我就说他是AI吧?关于镜子,他的回答多么像一个读取数据的结果!”


我说,“你别急,人和AI也不是只有这一条区别。”


我不信这件事这么难弄清楚。自我意识就算没验证明白吧,但是人和AI毕竟一个是活的,一个是死的。


对了,生物会繁殖,机器不会。很多人已经不把生娃当做使命了,但与繁殖紧密相关的求偶本能还在,毕竟人类是一种有性别分化的生命。一般来说,提到对象或者有可能处对象的人,平时再怎么古板的年轻人也会有点什么不一样的反应。


不管是园丁鸟的炫耀,还是黑猩猩的捶胸顿足,本质上都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行为。但是它们再生动不过地展示了,在性别出现以后,地球生物为了成功繁殖后代,继续传递自己的遗传物质,可以发展出怎样复杂和多姿多彩的社会行为来。


这天下午,X君也在,我再次假装随意地问实习生:“年底圣诞节打算怎么过呀?要不要和对象出去浪漫一下?”


“没有对象。”


“哎,我有好几个刚毕业的校友,今年计划在圣诞节的时候集体联谊。你感不感兴趣呢?”(我内心OS:兄弟,能流露出兴趣就行,害羞也行,都算证据!)


“为什么圣诞节联谊呢?据我所知圣诞节是一位宗教人物的生日。”


“啊……只是找了个靠近年底的节日,这样比较喜庆……”(我内心OS:这都什么奇怪的关注点!)


“可是据我所知宗教节日讲究的不是喜庆而是神圣。”

“那你去联谊吗?我可以介绍你过去。”(我内心OS:能不能别再跑题了!)


“现在是下午四点半,该去接水了。”



4


怎么办?两次证明都没有结果,X君已经认定实习生就是AI了。这家伙顶着那么大的脑洞,成天一副看透一切的样子,还总意味深长地对我摇头……我的胜负欲受到了刺激。


这回必须来点硬核的了。我想到了ATP


热力学告诉我们,熵,是趋向于增加的。但薛定谔他老人家曾经说过,有机体以负熵为生。也就是说,生命自有一套处理能量的办法,和外界相通却不相同。而这里的关键,就是ATP。


通俗地说,ATP就是地球生命通用的能量“货币”。……和货币一样,ATP分子也不会被消耗,它只会在“高能量”和“低能量”两种状态里无休止地循环往复,为生命现象提供能量。……换句话说,ATP大概就是生命大厦建筑师所需的柴油和电力。


而ATP这个东西,是可以用手持荧光设备检测出来的。如果借到设备,在实习生身上采个样测一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天,我把ATP荧光检测仪拿到了办公室,开始思考一个更加实际的问题:如果说服实习生,让他配合采样?难道真的要告诉他,X君怀疑他是AI?


我在这边头疼,X君倒是对这个检测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啥?怎么用?好玩吗?让我玩一下!”)这家伙像个小学生一样,两眼放光地摆弄着仪器。他突发奇想,在自己的键盘上采了样,然后插到仪器里一检测……


妈呀,ATP爆表!



X君眼睛都直了,“难道我的键盘是活物?难道它是妖怪变的?”


“键盘不是活物,”旁边的实习生开口了,“但是键盘上有活物。那种ATP检测仪是用来检查卫生的,主要查餐具表面的细菌数量……键盘ATP爆表,说明太脏,该清洁了。”



5


镜子实验、求偶本能得出的都是不明不白的结果,既不能证明实习生是AI,也不能证明他不是AI。ATP爆表也不能保证样品本身是活的,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我们看不到却到处都是的小生命,叫细菌。


还有什么办法呢?我总不能为了证明实习生是血肉之躯,一拳把他打出鼻血吧?


现在,为了证明实习生不是AI,也就能闹出这么多麻烦。到了未来,科技真的制造出外形和行为都能以假乱真的AI时,我们又该如何分辨一个同事到底是不是机器人呢



我们都知道,人和机器人之间,本质的区别在于生命。技术的发展是爆炸式的,机器人可以越来越像人,我们是见证过科技奇迹的现代人,我们无法武断地说未来的AI一定不能做什么,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机器人不会真正拥有生命。


但生命到底是什么呢?你是否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


如果说生命的本质是新陈代谢,是与环境之间持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那一台呜呜作响的蒸汽机是不是生命?如果说生命的本质是自我复制,万一我们造出一套能打印自己的3D打印机怎么办?如果说生命的本质是对环境做出反应,那自动抓拍超速和闯红灯车辆的摄像头又算什么?


而智能生命、智慧物种又是什么?在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类该如何看待自己?


在不断加快脚步,追逐新技术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有沉下心来的时刻,去了解、去思考这些贯穿古今的大问题?


有没有一本“生命之书”,可以带领我们纵览人类追求生命真相的旅程?它是不是可以像故事一样有趣,又像教科书一样严谨,可以让我们了解生命的独特?


有没有一本“生命之书”,开卷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惊呼“原来如此”,掩卷能让我们陷入沉思?


有,那就是王立铭教授的新作:《生命是什么》。


PS:以上知识点部分就是选自《生命是什么》哦~


 图灵新知 
作者:王立铭


本书通过生动的文笔和有趣有料的生物学故事,揭开了生命科学神秘的面纱,不仅生动地解读了生命的定义及奥秘,而且详细地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展现 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讲述了科学家在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的重要发现。 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重新认识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地认识地球生命以 及其他智慧生命。


推荐语


浙江大学教授、科普作家、“文津图书奖”“吴大猷金奖”“菠萝化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得主

王立铭科普力作


推荐语

生命科学家饶毅、科幻作家刘慈欣、科幻作家郝景芳、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刘海坤 联袂推荐

推荐语


全景式解读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揭秘构成地球生命的十大要素,一本书带你全面了解生命科学


推荐语

回望40亿年演化历史,破解生命和智慧的奥秘,掌握和改变人类的命运


这是浙江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王立铭教授在《吃货的生物学修养》和《上帝的手术刀》之后的第三本热门科普图书。《生命是什么》更为宏大深刻,探讨的是生命和智慧的本质要素。环环相扣的十个章节揭开生命科学神秘的面纱,生动地解读了生命的本质,详细地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展现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曲折历程,讲述了科学家在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的重要发现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也是一本有意义的书。我们不得不承认,生命是什么,是一个和我们每一个人相关的话题。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活着的生命编年史


生命,如果不是因为其确实存在,本来可以很容易地证明其不可能存在。《生命是什么》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大自然的奇迹。王立铭用生动、诗意的笔触,带我们经历地球生命几十亿年史诗般的演化历程;通过对生命现象全景式的描述,让我们领略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


大咖推荐

本书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是广阔的视角,从生命的起源到自我意识,从分子生物学到社会学,使读者对生命科学有了一个全景式的了解;然后是本书明晰而生动的叙述,真正把生命科学作为活的科学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和诗意。

——刘慈欣 科幻作家


我很喜欢立铭的文笔,科学理性,但又充满个性化的思考,带着温暖的智者之光。他对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进化的学识积累非常深厚,科学实验和故事信手拈来。而更难得的是,他对人类的哲学历程也理解得十分透彻,在不多的篇幅中,把自古哲人对于生命和人类意识的争论,写得深入浅出,引人思考。

——郝景芳 科幻作家


“这是一本让普通读者理解我们到底是谁、从何而来、将向何处去的好书。 ”

——饶毅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立铭的作品是中文科普世界里凤毛麟角的存在,他对科学有独有的深刻解读方式,也有在科普世界里少见的写作视角。读完本书,你对“生命是什么”的理解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刘海坤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


嗯,我决定先不管别的,再好好读一遍这本《生命是什么》。至于X君和实习生的事情……我想,等我读完了,就有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