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课 | 法: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解题能力如何提升?(一)

 山湖微波 2019-01-20

三、异中求同对比阅读法

        异中求同对比阅读法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异中求同方法要求学生阅读两篇无论题材还是形式完全不相同的文章,从中找出相同的人物特征或是事件线索。

这种对比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有较大的空间想象力。异中求同对比阅读主要适用于试题选取材料表面上看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时由表及里,发现两篇文章之间的共性,从而概括出蕴含其中的共同点。以《曹刿论战》和《唐太宗论止盗》选段为分析。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唐太宗论止盗》)

        从题材上看,两篇文章差异很大,如果学生的思维仅仅限于在各自的文章里找共同点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是论战,一个是论盗,题材完全不同。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发散思维,从两篇文章的主旨出发,由表及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因此,根据异中求同对比阅读法的特点和要求,可以概括出两篇文章所蕴含的一个共同道理是:作为社会的统治者必须关注百姓,心系百姓,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发展秩序,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统治者才能取得百姓的支持,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