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统一天下此人功不可没,但因把自己比作一动物,最终却死得很惨

 山地之仔 2019-01-20

上古时期,人类尚还弱小,在他们眼中,传说中的神灵奇物、自然界中的飞禽异兽就是强大的代表。在内心的渴求下,部落“图腾”应运而生,简单来说,图腾是人类对于大自然崇拜的产物,早期图腾主要以自然界中的生命为主,如中华民族的图腾即为“龙”。

随着时代发展,历史进入封建时期,图腾的作用进一步弱化,仅有一些原始部落保存着这种民俗民风。然而,图腾真的消失了吗?当然不是,图腾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由一个整体共识,渗入到不同的个体思想中。

换言之,受上古哲学文化的影响,后世的人将“图腾”转化为奋斗力量,有的人以雄鹰、鸿鹄、卧龙作为自己的奋斗志向,有的人则以千里马、老黄牛、蜜蜂作为自己的奋斗榜样,除此之外,还有狼、獒、猫等各类生物。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即:每类生物都有符合人类价值观的可取之处,后世乐于从它们身上挖掘优点,借以勉励自己。

古代选择以生物自喻者,数不胜数,历史名人亦不在少数,其中,即有秦朝丞相李斯。与陈胜“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迈相比,李斯却以“仓中鼠”作为自己的奋斗理想,这倒令人有些难以理解。

但你不可否认,李斯确实成功了,成为第一封建王朝的丞相,也算史上有名了。

李斯以“老鼠”作为人生理想,咱们且先看老鼠的特性,贪婪怯懦、行事偷摸,这与李斯为人倒有一些相通点。如果历史记载准确的话,那么,李斯以凄惨悲剧收场,也就可以理解了。学习“仓中鼠”,确实可以图一时之利,但是,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若不能及时摆正自身位置,必然会引来杀身之祸。”这正如老鼠虽能逞一时之快,但是,其终究会遇到人人喊打的一天。看到这里,您或许会疑问,为什么李斯会以“仓中鼠”作为人生理想,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据《史记》载,李斯在少年时期,偶然发现在不同的环境中,老鼠会迎来两种迥异的命运。这一发现,极大刺激了李斯内心,他始终认为:“是老鼠帮助他解开了人生疑惑,如果没有当日发现,或许他永远无法当上秦朝丞相。”

当时,李斯在当地一个郡县内当小吏,他目睹了吏舍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像吏舍中,老鼠偷吃食物风险极大,不仅面临人的追打,还要防止恶犬袭击,一旦被发现,唯有仓皇逃窜一条路。反观粮仓中的老鼠,俨然生活在桃源世界,有着享之不尽的粮食,且平常不会有人打搅。

两种不同环境所导致的不同命运,对李斯产生了极大触动。他领悟到哲学真理,暗叹人生不就是如此嘛:一个人未来是什么命运,首先,要看你将自己摆在了什么位置,像那些王侯将相与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区别?一个脑袋两条腿,无非就是地位的不同罢了。

想通了这点,李斯对于未来人生豁然开朗,不再满足于现状。在“舍中鼠”与“仓中鼠”之间,他要学习粮仓中的老鼠,获得享之不尽的“粮食”,体验一下不同生活。自此,“仓中鼠”的理想在李斯心中生根发芽,这一刻,他已然来到命运转折处。

李斯虽斗志昂扬,但也深知自身情况。

他作为普通的小吏,想要一跃成为“仓中鼠”绝非易事,肯定需要经过自身努力才可能达成。于是,李斯拜师儒学大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他很清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故而,在学习过程中,李斯都是针对性的学习,进展很快。

短短数年,他认为已经学成,便开始了闯荡生涯。

当时,正逢战国末期,李斯先是前往楚国,希望能够得到楚国君主的重用,然而,第一次便遭遇了闭门羹。失志之下,李斯叹息楚国不适合“帝王之术”,只好更换目标。可在这战国乱世中,诸侯杀伐征战多年,六国实力逐渐衰弱,都不是最佳的投奔对象。

那么,接下来,摆在李斯面前,只有最后一个选择,即:投奔秦国。

秦国是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根据李斯的判断,数年之内秦国必然能覆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他尤为激动,毫无疑问,秦国是他最佳施展“帝王之术”的国家,此生能否出入将相,就要依靠这次机会了。

李斯到达秦国时,正值秦庄襄王过世,其子嬴政继位。由于,嬴政尚且年幼,仅有十余岁,朝中大权便由相国吕不韦控制。李斯洞察形势,主动投至吕不韦麾下,成了一名门客。在秦国立住脚跟后,李斯即准备施展自己的野心,他想要以吕不韦为跳板,取得君主嬴政的赏识。

任门客期间,李斯不掩自身才华,畅言治国之道,很快就引起了吕不韦注意。吕不韦对这个想法独特的年轻人颇为赏识,很快将李斯提拔为“郎”。尽管获得了晋升,但李斯并不满足,眼下只是成功第一步,他迫切需要接触嬴政,为未来前途打下根基。

没多久,天赐良机,吕不韦命李斯前去游说嬴政,李斯趁此机会,施展“帝王之术”。将老师荀子教他的治国思想讲给嬴政,嬴政听后大为惊叹,对李斯赞赏有加。在此赏识下,李斯得到提拔,由“郎”升任为“长史”,没多久又提拔至客卿。

自此,李斯一路平步青云,仕途坦顺,轻而易举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仓中鼠”。但是,就在李斯沉浸富贵时,一则“逐客令”打乱了他所有计划。

事情起源于韩国,当时,韩国派水利专家入秦,表面是为秦国修建水渠,实则是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使其丧失进攻六国的能力。间谍事件泄露后,秦国朝野震惊,有大臣向嬴政谏言,称:“眼下应立刻驱逐各国门客,以防生出祸患。”

嬴政觉得言之有理,当即向秦国境内的异国门客下达“逐客令”。

随即,命这些人在限期之内离开秦国,李斯作为楚国人,自然也在驱逐之列。得知“逐客令”一事后,李斯仰天悲叹,心中痛苦,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等于说好不容易拥有的一切,将全部失去,他又彻底沦为那个令人厌恶的“舍中鼠”。

李斯纵然有万般不愿,但又能如何呢,秦国态度坚决,他已无力回天,只好选择顺从。在临走前,李斯悲愤中写下一篇《谏秦王逐客书》,上交朝廷后,即动身离开。

或许是嬴政怕流失人才,又或许是李斯这篇文章打动了他,总之,在逐客令下达没多久,嬴政即宣布撤回,同时,派人将已到达骊邑的李斯追回。重回朝野后,李斯官复原职,身担重任。嬴政对他更为信任,拜封廷尉,让其负责国家政令。

不可否认,秦国能够覆灭六国、建立统一大业,离不开李斯的辅助。在历史上,李斯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富有谋略,头脑聪慧,深谙与君相处之道,擅于左右逢源,这也是他能够达成目标的原因。

李斯虽然以“仓中鼠”作为人生理想,但政治头脑还是有的,并非常人所理解的那般平庸。如“并吞天下,御驭宇内”的战略决策,其中,就有着李斯的帮助推动,另外,秦代实行郡县制、推行封建专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重大决策中,皆有李斯参与的身影。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四海的壮举,李斯同样居功至伟,那段时期,无疑是他的巅峰时期,成长为影响万世的“仓中鼠”,这点或许是李斯没有想到的。

李斯位高权重,其子女亦跟着享受荣耀,李斯长子李由被封为三川郡守,掌控一方富饶土地,李斯的几个女儿皆嫁给秦室公子为妻,而秦朝的公主也都嫁给李斯的儿子为妻,李斯成为了皇亲国戚。这一刻,李氏家族迎来最为荣耀的时期。

世人常说“盛极而衰”,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王朝,亦适用于个人前程。李斯家族在繁荣一时后,很快便迎来重大转折,不同于上次转折,此次转折是向着下坡而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崩殂。当时天下由于秦朝残暴统治,形势早已岌岌可危,秦始皇作为封建时代第一位独裁统治者,一旦身死消息传出,国家必然陷入动荡。李斯深知后果,遂选择了秘不发丧,尸体放在车内,百官如常奏事,饭菜依旧每日派送。

知道真相的只有赵高、胡亥等另外几个官员,在利欲驱使下,赵高等人利用这个机会,想要假传旨意,废兄立弟。大计能否成行,首先要看丞相李斯的态度。当赵高将篡位的想法告诉李斯时,受到了李斯严厉驳斥,他态度很坚决,称:“此等忤逆之事,并不是臣子所能讨论的。”

赵高似乎早有预料,要挟道:“你李斯无论是能力、功劳还是谋略,都比不上长子扶苏身边的蒙恬,如果扶苏成为皇帝,他肯定罢免你的职位,任蒙恬为丞相。按照秦朝惯例,丞相被罢免后,不仅要收回封地,还面临着诛灭三族之罪,你应该清楚拒绝的后果。”

李斯听后仰天悲叹,为了子孙后代,他最终向赵高屈服了。也正是从此刻起,李斯的弱点一览无遗暴露给赵高。

在秦二世就位时,赵高便时常以爵禄要挟李斯,李斯为了保住官位,一味委曲求全,低声下气,甚至不惜对秦二世阿谀奉承。自他不顾秦室基业,向赵高屈服起,李斯已然成为了“鼠目寸光”的典型,其后,他怯懦求全,胆小偷生,不就是“仓中鼠”的真实写照吗。

在那个“指鹿为马”的时代,李斯已然失去话语权,失去存活的价值。赵高在多次耍弄李斯后,设计了一个“通敌罪”,将李斯腰斩,灭其三族。可悲李斯“以鼠为志”,只换来风光一时,最终,仍未逃脱“厕中鼠”的命运,甚至更为悲惨,搭上了三族性命。

可以说,李斯的政治主张对秦朝的影响的确很大,说是他和秦始皇一起统一的六国,一点也不为过。虽说后来被赵高陷害而死,但也算是咎由自取。他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能看不穿赵高的心思吗?说白了,他有点太在意功名利禄,所以大意了,被赵高利用了。

高不胜寒,如果他知足退休,起码也能好好过个晚年。但最终结局,至于值与不值,权当仁者见仁了。

李斯的故居有两处:一是、故城东门里东西大道路北,在今河南省上蔡一中一带。二是、上蔡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李斯楼。李斯楼,是李斯的乡下故居,李斯被害后,其幼子在亲朋的掩护下得以幸免,藏匿在李斯楼。直到现在,李斯楼村的居民都姓李,自说是李斯的后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