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口渴的治疗

 山东中医竹林 2019-01-20

1、阳明经证之口渴:

阳明经证表里俱热,脉洪大,大汗出,热盛伤津,故口渴,用白虎汤辛寒清热,解其表里之热,热清渴自除。或阳明病表里俱热未解,进而里热炽盛,伤津耗气,虽大量饮水,仍不解其烦渴,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清热,益气生津,以解其大烦渴(124,137,81,120)。

2、蓄水证之口渴:

表邪未解,太阳之邪随经入腑。邪水结成蓄水证,膀胱气化不利,津液无以输布,故小便不利,渴欲饮水,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行水兼解表,使蓄水散,津上承而口渴止(80,81)。
3、少阳木火内炽之口渴:

往来寒热,胸胁胀满,不欲食而呕,属少阳病;木火内炽,津伤气燥故口渴,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去半夏,加人参合煎成四两半,栝篓根四两”,以和解少阳,生津止渴(87)。如系少阳病兼水饮内停,少阳枢机不利,疏泄失常,则三焦壅滞而失决渎之职,水饮停留,气不化津,故小便不利,口渴饮水,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解少阳,温化水饮(111)。
4、猪苓汤证之口渴:

阳明病或少阴病。阴虚水热互结,水津不布,津不上承故渴欲饮水,用猪苓汤以养阴润燥,清热利水,止口渴(138,167)。
5、湿热发黄之口渴:

阳明病,湿热内蕴,影响肝胆疏泄,胆汁外溢而发黄疸。水无下行之路则小便不利;热邪不得外散,郁蒸于上则但头汗出,身无汗,热盛伤津则渴引水浆,用茵陈蒿汤清利湿热,疏利三焦。湿热去,三焦通利,热清黄疸除,口渴止(142)。
6、湿热痢之口渴:

湿热之邪郁遏不解,影响肝疏泄功能,邪甚则气滞壅实,其秽恶之物欲急出而不得,故下利,里急后重。里有热邪,其口必渴,用白头翁汤清热燥湿,凉肝解毒。利止,湿热去,口渴除(180)。
7、大结胸之口渴:

大结胸重证,津伤邪热内结,致不大便、舌上燥而渴,胸腹之中,上、下邪气俱甚,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而拒按。与大陷胸汤泻热逐水而破结,使大结胸除,水布热清,津复则口渴止,但服大陷胸汤“得快利,止后服”,恐过剂伤正(106)。
8、阳明血证之口渴:

阳明血热致衄,热邪不在气分而在血分。则口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131),临床多用清热凉血解毒之方治疗,如犀角地黄汤之类。
9、霍乱之口渴:

热霍乱兼表证,表病及里,三焦不利,水液偏渗于肠则吐利作,津不上承则欲饮水。用五苓散分利兼解表。表解里和,吐利止,三焦通利,津承口渴止(184)。

10、肝邪乘肺之口渴:

肝邪乘肺,毛窍闭塞,则发热恶寒。木火刑金,津液劫灼,故渴欲饮水;肺失通调水道,水不得行则腹满小便不利。刺期门穴,以泻肝邪,肺不受侮,则自汗出,小便利,木火不刑金,口渴止(95)。
11、风寒兼水饮之口渴:

伤寒表证兼有宿饮,外寒内饮,壅塞于肺,则咳嗽喘息,气不化津而口渴,但此渴喜饮热汤。用小青龙汤外解风寒,内化水饮,使气机通畅,水津四布,口渴自除(70)。
1
2、少阴病之口渴:

少阴病,肾阳衰,阴盛于下,不能蒸化津液上承故口渴,欲引水自救(155)。此可参照《金匮要略》消渴一症,用金匮肾气丸补肾之虚,温养其阳,恢复其蒸津化气之功,则口渴缓解。
13、厥阴病之口渴:

邪入厥阴,致心包之火上炎,则为上热,消耗津液,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火不下达,肝失温养而下寒,则饥而不欲食,此为寒热错杂证。用乌梅汤寒热并用,生津止渴,使水火既济。津液生,口渴除(1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