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的书法具有艺术性吗?

 三平斋 2019-01-21

黄庭坚书法具有“去俗”、“韵胜”的艺术风格。

黄庭坚,是北宋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虽为苏轼门下,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如此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黄庭坚,也逃脱不了“俗”的困扰。

他下功夫最深是书法,草书为其艺术成就最高,他的经典书论中,核心思想是“去俗”和“重韵”。黄庭坚的弟子范温在《潜溪诗眼》中这样总结老师的“韵”时说:“不俗之谓韵”,“潇洒之谓韵”,“简而穷理之谓韵”,“余意谓之韵”。

黄庭坚是如何“去俗”与“韵胜” 的呢?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旭)、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也有书记载,黄庭坚的笔法突飞猛进的关键,是他于“后游荆,得名本《兰亭》,始悟古人用笔意。”

以上说法,不论是否客观, 想必黄庭坚在“去俗”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是学习古人,变革古法,自创新法的过程。黄庭坚曾说:“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已意成,久之或不自识。”认为自已“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于“棘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掉,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又见到石扬休家藏的《怀素自叙帖》,“纵观不已,顿觉超异”才悟到了怀素笔法的三昧,脱去了“俗气”。

可见,他在汲取前人营养的基础上,“夺胎换骨”,才真正体会到“去俗”和“韵胜”,这其实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黄庭坚的行楷大字在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书法的基础上,参以《瘗鹤铭》,形成了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看似“习气”重重,实乃精气神皆佳,已脱俗气。

黄庭坚草书的成熟得益于张旭、怀素,但与旭、素的豪逸放肆有别,在龙飞风舞,超轶绝尘中,笔笔实在、劲挺,横画一波三折,或箨龙坼石,或轻梢遏云,妙兼数体,圆转卓绝。如图一,为黄庭坚《花气诗帖》,据说用一管硬毫笔作草,犹如刀削锥刺、如 “锥画沙,印印泥,”如同楷书作草,点画笔法精到,结体严谨,是为黄氏草书经典代表。而在《廉颇蘭相如传》中,更能体现“去俗务尽”的韵味。如图二中,他力求把创作的自觉带进狂草境界,圆转处瘦硬婉通,盘旋飞舞,满纸龙蛇,通篇得篆籀之笔。显然抒情不如张旭,意造不如怀素,正是“不失其度”,而营造“韵胜”之格局,避免了落入旭、素之俗套。图三、图四《诸上座帖》和《李白忆旧游诗卷》,已完全摆脱了张旭、怀素之束缚,笔力雄浑刚劲,笔势飘逸纵横,情急意迫,势如破竹,通篇神情潇洒,字间错位衔接,行距大幅摆动,产生强烈的的节奏和一泻千里之势。虽有人评论说山谷有刻意求工之作,难免亦偶见悉心经营之迹,实属为难,也并非俗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