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花了二十年的草书,深得古人之妙,超越了苏轼和米芾

 非正式9299 2023-08-28 发布于辽宁

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以“宋四家”为代表。这四位书法家中,蔡襄年纪最大、声望最高;米芾广泛吸收了晋唐笔法的精髓,可以说对古法颇有心得;苏轼和黄庭坚的字体最为独特,将“尚意”之风发挥到了极致。一般来说,苏轼和米芾被认为是“宋四家”中的佼佼者,但在草书方面,黄庭坚完全可以与他们一较高下。

图片

黄庭坚本人非常自信,他从更早的先秦两汉时期汲取草书笔法,自认为悟到了草书的真谛,直言:“近来士大夫罕得古法……数百年来,只有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和我三人悟得此法可”,将自己与两代“草圣”并列,可见他的自信心十足。

图片

按照黄庭坚的说法,他完全没有把苏轼和米芾等人的草书放在眼里,而是通过作品来论证自己的能力。黄庭坚在学习草书时花了整整二十年,他回顾这段学习经历时说:“因此二十年来,我摆脱了俗气。”当苏轼看到黄庭坚写的《花气熏人帖》时,给了他非常中肯的建议,黄庭坚因此“领悟到了古人的笔意”。

图片

从那时起,黄庭坚就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一样,通过学习张旭、怀素、高闲,并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最终“领悟到了笔法的奥妙”。黄庭坚中晚期的草书已经超越了苏轼和米芾,当时就有人称赞他的草书是“天下之奇作,自宋兴以来,独此一人”。

图片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黄庭坚的草书真迹《临苏轼海棠诗卷》。从作品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他“模仿”苏轼的一件作品,颇具“挑衅”意味。苏轼和黄庭坚既是师友,书法上也相互影响。与原作不同,黄庭坚的临摹更加自由奔放、雄豪奇险。

图片

这幅作品充分展现了张旭和怀素《自叙帖》的精髓,用笔有力而有节奏感,行笔时有明显的迟涩效果,营造出字势跌宕起伏的效果。笔画时而厚重粗短,时而纤细纵长,每一笔都有立体感。黄庭坚的笔法方圆兼备,转折连贯、墨色浓淡变化丰富。

图片

《临苏轼海棠诗卷》的字形牵引纵横,笔画向四周延伸,形成放射状的结构,撇捺如同船夫荡桨,字形左窄右宽、倾斜变化明显。章法上疏密得当,上下连绵紧密,左右间距宽松,字的重心左右摇摆、间隔开合,让整卷作品充满了生气。

图片

这幅作品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奇崛遒劲,黄庭坚的笔随心走,墨色处理和笔法变化都展现了他的个性。另一方面,这幅作品也深谙古法,每一笔的力度、每一列的节奏都经过精心安排。

图片

《临苏轼海棠诗卷》下笔果断而沉稳,深得古人之妙,是黄庭坚草书的经典之作。但从这幅作品来看,苏轼和米芾也不是他的对手,用网友的话说,“甩了苏轼和米芾几条街”。

图片

现在,我们通过超高清1:1的复制技术,将黄庭坚的《临苏轼海棠诗卷》原作完美呈现,每一笔的细节都清晰可见,配以纯手工装裱,方便欣赏和临摹。特此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