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嘉珉:中国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一)

 陈嘉珉图书馆 2019-01-21

“中国金州”黔西南州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民族习俗、传统工艺以及许多千姿百态、口耳相传、手手相递的民间艺术和技艺绝招,这些艺术种类世代相传,历经沧桑而弥足珍贵。其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成分,被国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堪称民族瑰宝。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黔西南州有5项被列入,它们是:戏剧类的册亨县“布依戏”、曲艺类的兴义市布依族“八音坐唱”、民俗类的兴义市布依族“查白歌节”、音乐类的贞丰县“铜鼓十二则”、手工技艺类的贞丰县“皮纸制作工艺”。

一、册亨布依戏

我的出生地册亨县,位于黔西南州东南部南、北盘江的夹角地带,南、北盘江在县境内奔腾交汇。册亨县东隔北盘江与望谟县为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乐业、田林、隆林三县相望,西倚安龙县,北与贞丰县接壤,总面2598平方公里。县境内居住有布依、汉、苗、壮、仡佬等20余个民族,总人口22.2万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74%

册亨县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主要流传于册亨县(其它分布地点还有望谟、贞丰、安龙、兴义等县市)的布依戏,在布依语中俗称“谷艺”,是以布依族音乐舞蹈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剧种。早在二百年前,布依族村民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就把一些优秀的叙事诗或传说故事编成戏剧进行表演,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布依戏。流传至今的布依戏包括传统剧目、移植剧目、现代剧目三类。传统剧目对话、唱词均用布依语,移植剧目和现代剧目使用“双语”演唱。

布依戏的音乐曲调有京调、起落调、翻演调、马倒铃、正调、长调、八谱调、反调、武打升官调、过场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伴奏乐器主要有尖子胡琴、朴子胡琴、笛、短箫、木叶、三弦、琵琶、月琴及大锣、大钹、鼓、木鱼、包包锣、小马锣等。布依戏表演时有固定的程序,一般由祭祀、请祖师开箱、降三星、打加官、正戏、扫台、封箱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戏是主体部分。正戏的剧目包括本民族剧目和移植剧目两类。本民族剧目以讲述布依族传说故事为主,有《三月三》、《六月六》、《罗细杏》、《人财两空》等,唱、白均用布依语。移植剧目主要从汉族民间故事移植而来,包括《玉堂春》、《蟒蛇记》、《秦香莲》、《祝英台》等,用“双语”表演,人物出场念“引子”、“定场诗”、“自报家门”时说汉语,演唱、对白、插科打诨时用布依语。布依戏中有生、旦、丑及大王、大将等分工,各角色的舞台调度都是三步或五步一转身,演唱过程中对面穿梭,形式活泼,风格质朴。《罗细杏》参1984年在昆明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录像调演,获得中央文化部录像演出奖,受到文化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有关专家认为布依戏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剧种。

布依戏主要由村寨的民间业余戏班加以传承。布依戏队一般每支由3236人组成。常规有剧目120余出,现有剧目仅80余个。传承和演出以自然村寨为基础、戏师为班头,各班每年春节期间必须为本寨或没有戏班的村寨演出,以禳灾祈福、驱鬼逐疫。

布依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完善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布依戏已经不易看到了,因为许多布依戏演员年事已高,又难以物色到合适的接班人,故而能演者越来越少。像我出生在册亨县坡妹镇,在册亨县读书、生活、工作近三十年,都没有看到过一场布依戏。现在册亨布依戏的传承人只4人,他们是:册亨县弼佑乡弼佑村3组村民罗国宗(男)、册亨县八渡镇乃言村2组村民黄朝宾(男)、册亨县者楼镇红旗村2组村民黄成珍(女)、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板万组村民陆振光(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