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女,1977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理学博士。1999年7月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现为中国生物医学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生理学会理事、湖北省神经科学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科学家科普团成员。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0余篇,。从事生理学及营养学相关课程教学、感知觉与脑认知方面研究的同时,长期致力于科普创作、宣传教育与公益活动等。 学习工作经历如下 1994年9月-1999年6月:湖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2年9月-2005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2006年9月-2009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 2012年9月-2013年8月: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 访问学者 2017年8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 研修 1999年7月至今:华中师范大学教师 就是这样一位美女老师为我们打开了“黑箱”——人类的大脑。她用36部经典电影解密了神秘的脑科学!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会爱上这本书的——《打开黑箱——通过36部经典电影解密脑科学》!! 还记得那个励志的阿甘吗?从小就把人生当作一块巧克力,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口是什么味道,在他眼里,一切很美好。智商报告只是参考,高情商才是制胜之道。 科学家霍金苦心孤诣地思考着宇宙最深邃的秘密,却是困于轮椅的囚徒。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却用充满激情的思索对抗死亡。你了解渐冻症吗…… 36部电影,每一部都是经典,每一部都给读者一个生命的命题,王欣老师带你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它! 通过36部经典电影,本书深入浅出地对脑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介绍,带领读者探索神秘莫测的脑中世界。主要内容涉及脑科学的基础知识、广受关注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渐冻人、老年痴呆)的常识,以及如何通过脑科学知识改善思维习惯、营造幸福人生。 本书具有两大创新点 (1)该书以神经生物学教材为蓝本,涉及的内容涵盖脑科学的各个方面,读者阅读后对脑科学会有较全面的了解。 (2)该书通过经典电影引出脑科学的某个研究方向,增加了知识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目前市场上未见此类关于脑科学的书籍。 央视推荐该书 本书序言 这个世界非常有趣,其中最有趣的就是人类拥有的大脑。探索大脑的奥秘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然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件困难的事。我非常欣喜地看到,王欣女士用36部经典电影作为切入点,将脑科学的知识讲得绘声绘色,令人兴趣盎然。相信读完这本书的读者会对大脑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并且受到启迪,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大脑。 我是在武汉科学家科普团的交流会上认识王欣女士的,她对于科普创作的热忱令我印象深刻。她从来不愿意简单重复地讲授知识,而是把严谨的知识、新颖的创意、内心的情感、浓厚的人文精神融入到科普书籍的创作之中。在这本《打开黑箱——通过36部经典电影解读脑科学》中,亦体现出她清新独特的文风和广博的知识底蕴。 这本书以科幻电影或剧情电影为切入点,向读者介绍了脑的基本功能、脑的相关疾病、脑的潜能开发这三大部分的内容。其中穿插有脑科学的研究历史、真实的病例以及很多和脑科学相关的趣闻。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贯穿了不少医学、心理学知识,从各个角度对章节中的具体知识点进行解读。书的内容详尽、讲述生动,不仅能培养青年读者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也能够作为广大中学老师乃至大学老师教学中的参考。 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普书籍的功能不是单纯地讲授科学知识,更应该让读者享受阅读的快乐,增进身心的健康。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关系的,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对事业、爱情、疾病、人生意义的探讨,令人耳目一新,也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正能量。书中所选取的经典电影,堪称艺术佳作,有兴趣的读者不妨通过这些影片获得更多的感悟。 王欣女士在华中师范大学讲授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课程,从事听中枢相关的科研工作近二十年,这些都为她的科普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紧张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她致力于科学传播事业,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科普作品6种,深受读者欢迎。作为她的好友和科普团战友,我很高兴为本书作序,也希望她在科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馆长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长 徐世球 我们先看看本书的目录吧—— 《打开黑箱——通过36部经典电影解密脑科学》目录 第一辑 你拥有的无价之宝 1万物之灵与大脑PK / 电影《人猿泰山》 2从神经元到神经网络 / 电影《入侵脑细胞》 3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人性是善是恶 / 电影《幽灵公主》 4自我意识的形成 / 电影《我是谁》 5没有痛觉就完了 / 电影《黑侠》 6问大脑什么是爱情 / 电影《多巴胺》 7令人销魂的成瘾 / 电影《门徒》 8大脑中的相对论 / 电影《星际穿越》 9 “永不消逝”的脑电波 / 电影《源代码》 10极端情绪与头脑风暴 / 电影《沉默的羔羊》 11到底谁被谁催眠 / 电影《催眠大师》 12智商报告的含金量 / 电影《阿甘正传》 第二辑 大脑究竟怎么了 13思绪轻轻关上门 / 电影《自闭历程》 14走近“裂脑人” / 电影《雨人》 15形形色色的嗜睡症 / 电影《深睡魔咒》 16原谅我无法忘记 / 电影《蝴蝶效应》 17天才与幻觉 / 电影《美丽心灵》 18我活在你的脑海里 / 电影《阿凡达》 19人人都有强迫症 / 电影《火柴人》 20神经系统与身体失联 / 电影《霍金传》 21同性恋的生物起源 / 电影《断背山》 22走出抑郁的阴霾 / 电影《时时刻刻》 23世界上最(不)幸福的疾病 / 电影《归来》 24无数大脑拒绝思考 / 电影《僵尸世界大战》 第三辑 我和未来有个约会 25下个世纪的人工智能 / 电影《我,机器人》 26当电极插入人脑 / 电影《黑客帝国》 27探索潜意识之谜 / 电影《盗梦空间》 28你也拥有无限潜能 / 电影《超体》 29精神分析与心智修复 / 电影《爱德华大夫》 30脑科学的禁区 / 电影《变蝇人》 31青春永驻与大脑翻新 / 电影《暮光之城》 32关于外星智慧生物的畅想 / 电影《独立日》 33我能听懂万物的低语 / 电影《神奇四侠》 34修行就是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 / 电影《非诚勿扰2》 35你要的幸福在哪里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36致3000年后的人类 /《繁星若尘》相关电影 究竟好不好?我们读读第一章 万物之灵与脑的进化 ——电影《人猿泰山》 《人猿泰山》改编自美国作家巴勒斯的小说系列。一对白人夫妇带着幼子到非洲殖民地赴任,途中遭遇海难,他们划着救生艇来到非洲的原始森林,在树上筑屋暂住。有一天,凶残的花豹害死了夫妇俩,眼看就要吃掉襁褓中的婴儿,母猩猩卡娜救了婴儿,并且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起名泰山。 泰山从小被家庭中的猩猩伙伴们嘲笑为丑八怪,为了取得大家的认同,他不懈地努力学习猩猩的一举一动,勇敢地去做大家不敢做的事情。长大后的泰山身手矫健,攀着树藤来去自如,他用智慧战胜了花豹,打败了狮子,成为真正的丛林之王…… 故事是虚构的,它在屏幕上经久不衰,满足着人类的好奇心和虚荣心:我们是最优秀的物种,我们比动物强,即使我们因为偶然原因和动物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也会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这个“万物之灵”,到底灵在哪里呢?当然是头脑灵活,比任何动物都聪明。如果泰山只有一身蛮力,不会使用武器,他不可能战胜比自己更强壮的野兽。泰山虽然在猩猩群中长大,但拥有人类的情感,包括对同伴的恻隐之心,这也是我们喜欢泰山的原因。 人和普通的动物不一样,根本差别在于大脑,在解密人类大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脑所归属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对机体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的进化程度,是将动物从低等到高等排序的重要依据。这不仅符合考古学对各类动物出现年代的推算(越高等的动物出现越晚),也大致符合食物链上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越高等的动物越占据生存优势)。 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和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如海绵)没有神经系统,它们只能够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适合就生长繁殖,环境不好就死亡。到了腔肠动物(如水螅)才出现神经网,这是最简单的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彼此之间构成疏松的网状,它增强了水螅捕食和躲避伤害的能力。 到了环节动物(如蚯蚓),神经元开始集中,形成了神经节,并组成了神经链。神经链的产生使蚯蚓有更敏锐的触觉和运动能力。蚯蚓可以根据树叶的形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拖拉,对窄树叶会抓其柄部,对宽树叶则抓其尖端,这样比较容易把树叶拖入洞中。 到了螃蟹、蜜蜂和蚂蚁为代表的节肢动物,神经链进一步集中,形成了三个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腹神经节。其中脑神经节特别大,已经有能力“领导”全身的行为了。螃蟹张牙舞爪、蜜蜂可以筑巢,蚂蚁可以背起比自己重50-60倍的食物,这些动物的动作灵活、具有复杂的本能,甚至构成了小型的“社会”。 五亿年前的地球是上述低等动物的天下。五亿年前的奥陶纪以后出现了高等动物。脊索动物文昌鱼首先分化出神经管,这是最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前所有动物被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即低等动物),此后所有动物被统称为脊椎动物(即高等动物)。脊椎动物又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到了鱼纲出现了比较成型的脑,到了爬行纲出现了比较发达的大脑半球,鸟纲和哺乳纲的脑功能越来越复杂精巧,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既然越高等的动物越聪明,越容易在生存竞争中获胜,为什么低等动物们没有被高等动物们消灭干净呢?我们不得不佩服自然界奇妙的生态平衡,赋予低等动物强大的繁殖能力,以及各种特化的“武器”(比如毒液或盔甲),使低等动物们也保留一定的生存空间。况且,高等动物也并非都是食肉动物,很大一部分以植物为食,避开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多样性和协调能力,构成了生物圈欣欣向荣的繁荣图景。 大约离今三百多万年前,地球上终于出现了会制造工具、从事劳动的人类。人类原本和动物一样生活在大森林里,自从学会了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和钻木取火,脑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举例来说,鱼纲中鳗鲡的脑仅占体重的0.005%,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脑占体重的0.5%-1.0%,而人脑占体重的2.0-2.3%。更重要的是,低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只有数百个神经元,而人脑神经元的数量达到140亿(也有说1000亿),比银河系中的繁星更浩瀚,犹如一个具体而微的宇宙。 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经历漫长的演化,成为生物界的主宰。当今世界,无论狮子老虎、大象鲨鱼,在人类面前不是沦为动物园中的宠物,就是在越来越狭窄的生存环境里勉强求生。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人类独蒙上天垂爱,地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物种的脑可以和人脑匹敌吗? 哺乳动物当中有一些相当聪明的物种,比如海豚。海豚的脑重约1600克,占体重的0.9%,它的神经元总数以每立方厘米计算和人脑相似,行为水平上也可以证实是目前地球上智力最高的机体之一。但是,海豚为什么没有进化得更加完美?很大的原因是海洋生活造成的限制——没有灵巧的双手用来制造工具。 再说以黑猩猩为代表的类人猿,脑占体重的0.7%。有的科学家进行了统计,人和猿在解剖方面有623处共同点,在脑的结构上有396处共同点。猿的大脑皮层发展得更为复杂。它们已经有较高水平的感知能力,有哭和笑这类面部表情,会利用某些声音进行交际,会利用工具来取食。甚至在经过一定训练后,会使用手语。它们为什么没能进化成人类?也许和食性有关,它们只吃植物和少量昆虫,而吃鱼类等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脂类的食物对人类大脑的进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和环境有关,它们停滞在原始森林里过于安逸,而不像人类的祖先那样走出森林,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物竞天择;也许落后于人类一步,就再也没有进化成人的可能。 我们幸运地降生为人,拥有重达1200-1600克的脑。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我们用大脑PK,也用大脑相亲相爱。这令我不由联想到人脑中无数的神经元,有兴奋的,有抑制的,彼此构成数以万计的连接点,形成庞大的难以计算的神经网络。我无意描述人类社会的浩大广阔、气象万千,只想给读者贡献一本“头脑的使用手册”,以便在有限的生命里收获更多的幸福。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构建了哲学、宗教、法律、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这些知识是无数人大脑中智慧的结晶,也使得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自身以及所处的社会。人类社会历经腥风血雨,一路向前发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向未来迈进。有时候,我们要停下来想一想,好好地想一想…… 古希腊的阿波罗神殿的门柱上刻着智者的箴言——认识你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存在?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就让我们从大脑开始,重新认识这场生命。 我们再看看王欣老师的教学经历 主讲的本科生课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必修课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专业必修课 《神经生物学》专业选修课 《神经生物学实验》专业选修课 《生技大实验》专业选修课 《脑的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通识课 《实用营养学》素质课 《人体科学》素质课 主讲的研究生课程: 《神经生物学》 《认知生理学》 《神经解剖学》 《比较生理学》 主持和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持); 2008 2.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生科院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参与)2016 3. 校级通识课立项:脑的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通识课建设(参与) 2017 4.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点带面”式生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参与);2007 5.校级精品课程立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参与);2007 6.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型教学试点课程立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参与);2007 7.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参与);2007 8.统编教材项目:《神经生物学实验技术与科学思维》(参与);2003-2005 教学评价: 自工作以来,教学工作量饱满,平均每学年在280学时以上。教学测评分平均在90分以上。曾获校教学竞赛三等奖(2002)、华中师范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2006-2007)、学院教学竞赛二等奖(2007年)、学院年度考核先进(2005、2010、2016)、指导的本科生(胡勇)毕业论文获2007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福利来了!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一定想得到这本书,通过经典电影看看神秘的脑科学。那么,现在桂子先导联合王欣老师免费赠送这本书,只要在留言区留言,点赞前15名的均赠送这本书(邮费自付)。 还犹豫什么?赶快到留言区留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