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描述的真气和基因的关系

  平凡的人 2019-01-22

治疗疾病的关键以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前提。现代科学在以分子,细胞为代表的微观领域研究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而中医属于中国古老传统医学,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从宏观或直观的角度来解释疾病,无法对基因等的微观世界有所认识。而宏观中必然包含了微观,现代科学微观研究的代表基因和中医的宏观认识有什么关系呢?
有诸内必形诸外,中医称之谓“藏象”。意思是说:内在的无法观察到的事物总能通过各种形态和现象将事物的本质反映出来。这就是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也就是说细胞、基因虽然是微观的,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只要这一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它就一定以其固有的形态和现象表现出来被人们所认识。那么,中国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观察和解释来自微观世界(包括基因、细胞 )的宏观的医学现象的呢?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成书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医学巨著。记载并总结了那个时期的医学成就,充分运用了古代天文、气象、解剖、数学、地理等学科的理论,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而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二十四卷八十一篇”及“ 灵枢十二卷八十一篇”。
从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所论述的内容上,可以看到以下的顺序排列。
首篇论述的是“上古天真论”,主要讲“天真”。
第二篇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调神’。
第三篇是“生气通天论”讲的是“生气”。
第四篇是“金匮真言论”讲的是“藏精”。
第五、六、七篇论述的是“阴阳五行”。
第八、九、十、十一篇论述的是“藏象”。
第十二篇论述的是“地势方域”。
第十三至三十篇分别论述了“疾病诊断方法”。
第三十一至六十篇分别论述了“腧穴与针刺疗法”。
第六十五篇论述了“标本”。
第六十六至七十四篇论述的是“五运六气”。
第七十五至八十一篇论述的是“治则与医德”。
“灵枢”八十一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医学中的相关问题”。
从黄帝内经素问的章节排列顺序似乎可以产生一些疑问。一般的讲,阴阳五行这一哲学思想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可是黄帝内经的作者为什么没有把阴阳五行放在篇首讨论,而却偏偏将“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这四篇文章放在篇首这样重要的位置上首先加以讨论呢?这不可能是错排,其中一定蕴含着更深刻的意义。



二、释“天真”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论述的是“上古天真论”。上古:指远古,即很远的古代。“天真”:天,应该指人体的先天。真,应该指人体的真气。


全句意即:在很远的古代人们就已经了解到了人体先天真气的存在。可以肯定的说:上古天真论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人体先天的真气。那么,依据是什么呢?


篇中有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沉溺于房事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其中“耗散其真”的“真”字指的就是真气。指出真气的耗散是引起人体早衰的根本原因。接下来又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气从之”直言真气。


真气控制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称之为“天数”,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天癸竭。”“男子八岁,肾气盛,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


其中关于天癸:天,指人体的先天,癸,属于北方水,肾主水,故又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明明白白的指出了真气的遗传生命体的作用是由肾(所藏之精 )来实现的。天癸,应指肾( 各种腺体 )封藏的精气。 


真气的外在表露是:“神”“气”“精”。亦即人们常说的精、气、神。精气神不是空洞的,三者都是以真气这样的微观结构作为基础的。


所以,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就论述了“神”。由于真气与天地相应,故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即四时:指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春三月,此为发陈;夏三月,此为蕃秀。调畅神志,以保养真阳。 ),秋冬养阴( 秋三月,此为容平;冬三月,此为闭藏,调畅神志,以保养真阴。 )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世间天地万物皆有真气,其形形色色的外部表露谓之神。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真字:指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的“根”与“本”,表露出来的是神。



第三篇论述了“气”。名曰:“生气通天论”。生气:生发的阳气,通天:与天相通,意指太阳。所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真气,含有真阴之气与真阳之气。它们的区别是:“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对人体有着“气化,卫外,固摄,推动,温煦”的作用。


第四篇论述了“藏精”。为什么篇名为“金匮真言论”呢?金匮:古人藏书的金属柜,真言:指珍贵的篇章。是说:“精”蕴含着人体精微的遗传物质(真气 ),对于生命太重要了,需要加以珍藏。故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又曰:“藏精于肝”、“藏精于心”、“藏精于脾”、“藏精于肺”、“藏精于肾”。


藏精于五脏这又是什么意义呢?原来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是由真气所化生的,真气亦藏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之中。


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在首要位置讨论真气,接下来以后的文章方才讨论阴阳五行以及五脏六腑,是在表明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真气控制着人体生长发育及生长壮老已,藏于五脏之中,因而内经并没有将真气单独归属于肾的提法。


三、 真气、基因、癌症
什么是真气?真气通过什么方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在人体中究竟哪些部位称之为真气?真气的功能有哪些?为什么说精、气、神是真气的外在表现?自黄帝内经开始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古人对“真气”的认识是朴素的。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而充身者也”。“天”:指人体的先天。“医宗金鉴妇科”解释说:“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谷生。”


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已经认识到了人有着一种由先天遗传而来的本元之气,促进着生命体的孕育和生长壮老已的过程。


对于真气以什么方式存在于人体之中,以及哪些部位称之为真气?自黄帝内经开始以后的医家提出几种看法:


难经第八难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认为真气存在于两肾之间。


难经三十六难亦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此又提出了真气存在于命门。“命门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清代医家赵献可就以此创立了八味地黄汤。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也认为“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难经第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为“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东汉医家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 》中解释腠理时也说:“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不难看出,古代医家依据黄帝内经在“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盛,乃能泻。”的说法,误将真气归入于肾中,就有了“肾间动气”,及“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以及“命门为水火之宅”的提法,认为肾中含有真元之气。
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从古至今,中医关于“真气”的本质依然是个迷,究竟“真气”是什么,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更深层次的客观解释。
直到19世纪60年代,伟大的生物遗传学家孟德尔提出了基因如何从一个复杂的生物体传递下去的遗传定律。20世纪中叶,由watson和crio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引发了一场革命,解决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学问题——细胞和组织的遗传组成如何决定其形态与功能。这些发现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揭开了中医关于真气的神秘面纱,确定了真气在人体的微观结构,以及精、气、神的作用等等问题。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尝试:


基因( 内经称之为真气,真气者所受于天。 )
1孟德尔意识到“.遗传信息是以微粒的形式从一个生物体传递给其后代的”,遗传信息即“基因”。(内经称之为精。现代中医解释为“精微物质”。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灵枢决气篇说:“常先身生,是谓精”。能够蕴含遗传信息(真气)的是“精”。 )
2.孟德尔的研究表明“生物体的遗传组成,可以划分为数百甚至数千个独立的信息单位,那些可观测的,表面的形态相应地也可以被细分为大量相互独立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基因型决定表型。(内经称之为“神”,灵枢本神篇说:“两精相搏为之神”,又:不见其增而物长,不见其衰而物亡,谓之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道生智,玄生神。”神即是外部可观测到的神韵的形形色色的不同生物体的形态(表型 ))。
3.细胞的分化。( 内经称之为“气”,亦即生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气归精,精归化。”“化生精,气生形。”阳气促使细胞的分化。)


由上是否可以推理:真气的微观结构是DNA、基因、细胞。而其遗传物质、表型、分化的表露则是精、气、神。


黄帝内经从提出真气为人生命的本元之气,到20世纪“DNA、基因、细胞”的发现,上下2000年,经历了一个人类从偶然王国到必然王国的一个伟大的阶段。从中可以看到2000年前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聪明的智慧。这也解释了黄帝内经为什么将“上古天真论”等四篇文章放在首要位置论述的原因了。内经对真气的论述虽然过于抽象,但它却是世界上最早对人体基因、细胞功能以及遗传特性进行的表述。

四、 真气、基因
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基因的主要作用是荷载遗传信息;并将所有的遗传信息遗传给子代细胞;基因通过影响单个细胞的行为来创建整个生命体的表型。


在中医,真气亦称元气,包括真阴、真阳、亦称元阴、元阳。真阴:濡养人体脏腑四肢百骸,充注于腠理百窍,为津、为液、为营、为血;真阳:温煦人体周身,运行于经络,为卫、为气、为视、为听。表露于外,则是精、气、神。癌症患者大多都表现为精衰、气弱、神疲。


西医认为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突变,由细胞功能失常引发的疾病,起源于正常组织,其病因:与遗传、病毒、慢性炎症、射线、生活方式(吸烟 )、化学物质等有关。并且从“原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与“p53蛋白的凋亡程序”以及“端粒活性”等的机理来阐述癌细胞的发生与增殖及永生化。


但是西医更多是从癌症的结果上去分析,知道了部分癌症是慢性病导致,但是对于慢性病的真正病因也难以追寻,因为西医缺乏中医的经络理论,脏腑理论,所以难以找到真正的原因。


中医在病因论述:外因的六淫之邪,内因的七情、气、血、痰、食,造成人体真气受损,真气受损,通过三焦,发于腠理而引发癌症。因此中医可以通过修复真气,依靠真气恢复人体的正常机能,从而消灭癌症,因此可以认为中医无癌症。

 本文鸣谢:温德友老师、冉献力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