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以社区管理创新为实现路径 内容提要 作为当代公民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主要空间,社区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文章以宜兴市宜城街道为个案,分析了新形势下宜城街道在创新社区管理领域所做的努力与探索,并提出以社区管理作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必须变“管控”为“服务”,以向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为核心,不断培育社区管理和服务主体,以实现社区居民自治为目标,在满足居民需求中实现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 基层社会管理; 社区管理; 管控; 服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而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实施载体。当原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全面转型中由传统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作为当代公民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主要空间的社区,就成为了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由此可见,立足社区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承担起服务本社区居民的重任是创新社区管理最根本的途径和要求。 一、宜兴经验:社区管理是实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宜兴市是隶属无锡市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当前宜兴市城市化率水平已经超过60%,位列江苏省前茅。2006年经过行政区划调整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通过撤村建居、村居合并等形式,开始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探索。在新一轮的社会管理创新行动中,宜兴市牢牢把握“服务”这一社区管理的本源,在街道与社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围绕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社区党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自治服务,全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社区和谐稳定,良性发展。 1、搭建社区管理的载体平台 社区公共空间是供社区居民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是社区居民可以无拘无束光顾、自由自在活动的地方。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社区公共空间可以获得各种社区服务和进行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完善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因此是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重要载体平台。宜兴从完善社区办公用房入手,改造社区的硬件 ……(新文秘网http://www.省略148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 注册 登陆 治组织,但是宜兴市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质上还是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推动的,社区居委会在极大程度上承接了街道下沉的行政职能,这就在实践中确认了街道对社区居委的行政领导关系,在实际上形成了社区居委在政府指导下实行自治的隶属关系,而这种关系也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的赞同和认可。这种领导机制,有利于政府对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介入,通过运用行政干预手段,有利于社区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也有利于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与此同时,为了不断强化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宜兴大力推进社区事务工作站的建设,通过设立社区事务工作站来承接下沉到社区的各项行政性事务。这样一来,尽管目前社区事务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仍然还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关系,但是却从制度设置上进一步明确了街道与社区居委的指导关系、街道与社区事务工作站的领导关系,从而理顺了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领导体系。 3、更新社区管理理念 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从街居制社区向自治社区的转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中,街道办事处顺利地实现了从经济建设者、农村管理者向城市治理者的转变,围绕社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来推动对社区的管理:街道服务于社区——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整体规划、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社区服务于居民——通过成立社区事务工作站把行政性事务从居委日常工作中剥离出来,还社区居民委员会与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居民服务于自我——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社区邻居节、睦邻节等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把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更多的志愿者队伍等社区组织中去,在社区居民中培养“社区为我、我为社区”的“自我服务”意识,为社区管理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服务意识自上而下的全面推行为宜城街道创新社区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4、培育社区管理主体 在实践中,宜兴立足实际情况构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社区自组织——市场企业主体——社区居民”五位一体的社区管理队伍。从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历史看,我国大中城市社区已经进入了由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化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协同化的转变过程。这就意味着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主体在不断扩大,从过去的大政府——政府包揽一切向多主体发展。一是发挥街道的公共作用。作为政府一级派出机构的宜城街道以社区事务工作站为平台,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行政性服务,以满足居民办理各类各项个人行政事务的需求。二是发挥政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社区成立党总支,小区成立党支部,楼道成立党小组”的党建模式完善社区党组织机构的建设,积极发挥党总支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和社区党员在提供服务层面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将生活在社区中的在职党员组织起来,面向社区群众提供免费的教育、咨询、医疗等公益性服务。三是发挥社区组织的自治作用。通过社区居委“由民作主”,逐步实现社区自治;通过社区志愿者组织提供助残、敬老等服务,完善社区公益性事务的管理;通过社区文艺团队组织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弥补政府在社区文化服务和管理投入中的不足。四是发挥市场力量的补充作用。宜城街道在实践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力量在社区中的分界,谨慎地引入市场力量为社区居民购买服务或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在宜城街道乐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造性地提出由企业出资购买说书等服务项目向街道老人免费提供服务,在缓解政府社区服务资金投入压力的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如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项目中,社区通过引入市场力量成立服务公司为居民提供低收费服务,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还带来了小额的经济收益。五是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街道在社区居委的统一组织下,在社区中大力培育社区睦邻点,壮大睦邻力量,由社区居民通过睦邻点自我协调居民关系、调解矛盾纠纷、提供邻里互助,社区居民成为实现社区和谐的主体力量。 5、以完善服务内容丰富基层社会管理内涵 面对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宜城街道在“把居民的需求满足好就是把社区管理好的基础”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外延、提升社区服务层次,为创新社区管理的内涵外延做出了实践探索。一是实现了行政性事务在社区的全面延伸和覆盖。通过社区事务工作站在社区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便捷地享受到社保、计生、民政等等各项行政服务。二是强化了精神文化服务在社区服务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开展“文化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发挥宜城文化名城效应,组好文艺团队、办好文艺演出,建设文化家庭、文化楼道、文化小区……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在社区中就得到了满足;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则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塑造了社区价值规范,社区更加文明和谐。三是完成了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的全覆盖。街道层面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全部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涵盖吃、住、娱、医等全部内容的、更为贴心和便捷的养老服务。四是完成了物业管理服务在老小区的全面铺开。针对街道老小区缺乏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情况,宜城街道在市场力量介入不足的情况之下,政府组织成立非营利性质的物管公司,依托市场化运作,为老小区居民提供便捷、低价的物业服务,一方面即解决了居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为社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就业岗位。 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社区管理为重要突破口的路径思考 健全和完善社区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在社区的有效衔接,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在社区的良性互动。对照这一目标,从宜城街道的社区管理创新实践来看,为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管理和服务需求,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仍需以提升社区服务为路径来实现。 1、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多元治理主体结构 在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中,其责任应该由政府、社区以及社区社会组织来共同负责,这就要求政府要致力于发动一切社区治理力量,扩大社会责任覆盖面,指导和监督各个社区管理和服务主体的运行状况。而构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多元治理主体结构最关键的一环就在于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在西方国家的社区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中,社区发展的各项服务性工作一般是由社会组织具体操作实施的。社会组织可以在社区是实行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的主要载体,主要致力于推动社区服务功能的开拓、服务体系的建立、帮助政府摆脱社会事务的具体服务工作,积极沟通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为居民的政治参与和表达民意提供服务。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完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在社区管理特别是社区服务具体工作事务中的压力。在宜兴社区建设中,由于受农村社区传统的乡土社会生活方式、熟民社会管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组织本身就存在先天发育不全的缺陷,除了社区居民的文艺组织、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的社区自愿者组织以外,其他社会组织特别是服务性组织相对缺乏。在这一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唯一提供者,面对纷繁多变的居民需求,政府与社区面临的管理和服务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社区中的居民已经习惯了有事找亲友、有事找政府,即使有社会组织,如果没有政府地授权或者参与,往往也很难得到他们的信任,没有形成向社会组织获取社区服务的习惯。居民的这些意识这在无形中更加增大了政府和社区在社区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工作负担。 由此可见,加快引导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并吸纳其成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门,成为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成立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社区服务实务来引导社区居民不断转变观念和行为,从而为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发挥越来 ……(未完,全文共7939字,当前仅显示418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
|
来自: 昵称20561161 > 《党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