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A330是空客公司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研发的新一代双发中远程宽体客机,商载能力控制在200-300座之间,用来取代该公司之前研发的空客A300和A310两款客机。在研发A330客机的同时,空客公司还动手研发了一款四发中远程宽体客机,这就是空客A340。在空客公司当时看来,凭借大型的A340,和“稍小”的A330两款主打客机产品,就可以对老对手波音公司的波音747、767和757三款中远程客机形成碾压态势,从而占据国际客机制造市场的主导地位。 对于A330的项目,空客公司主力推进,1994年1月就开始交付客户,投入到商业运营中,在中国市场,空客A330累计销售了近350架各种型号,主要投入到国际干线运输和国内干线运输航线。 空客A330的出现,的确成功打压了当时波音公司的767和757两款客机的市场,不过在此之后,一方面空客公司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投入精力去研发四发大型客机,造就日后的A380,暂时性忽视了双发大型客机市场。另一方面,波音公司的商业纠错和翻盘能力超级强。
对于空客的这种举动,波音公司对市场的认识就比较有前瞻性,航空运输领域,并不能一味的追求大型客机。从九十年代开始,波音公司就放慢的对四发大型客机的研发,转而重点研发双发大型宽体客机。面对空客公司A330和A340项目表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波音公司稍后推出的两款主打产品是波音777和波音787.其中波音777商载能力从250座可以扩展到550座,波音787商载能力从240座扩展至340座。波音777于1995年投放市场进行商业运营,波音787于2011年投放市场进行商业运营。 因此,其实波音公司是用波音777去争夺空客A340以及超大型A380的市场,并且事实证明,这一竞争效果极佳,空客A340被挤得最后停产,A380的销售量始终保持在100架左右,而波音777却销售量高达2000架,其中在中国市场卖出去了180架。 正因为如此,空客公司才开始向市场投放A350客机,在未来争夺波音777和787的市场份额。 的确从数量上来看,在国内市场上波音777的销量要低于空客A330的销售量,但是两者之间的商载能力是不一样的。 其实A330和波音777所面对的市场并不完全一样。 空客A330目前主要有两个版本:A330-200和A330-300。A332的载客人数在220~270人左右,最大航程13000km;A333载客人数更多为250~300,但航程不及A332,大约在11500km。 (上图为东航A330-200) (上图为南航A330-300) 波音777目前市场上主要有777-200ER、777-200LR和777-300ER三个版本,波音777-200ER/LR的载客人数和空客A330-300相近,但是航程要比A330-300高出很多,其中772ER最大航程13000km,而772LR的航程可以达到16000km。在A350-900ULR问世以前,772LR是远程能力最强的民航客机。而777-300ER就完全是另一个级别的飞机了,它的载客量在330~380人左右,高密度布局可超过400人,航程可达14000km。很多航空公司采购773ER是用来代替老旧的波音747的。 (上图为法航波音777-200ER) (上图为国航波音777-300ER) 所以空客A330和波音777并不能完全算同一级别的飞机。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绝大多数航班的航程都在8000km以下,选择载客量稍小的A330来执飞调配更加灵活,运营成本更低,自然A330就更受青睐。只有像国航、东航和南航这样大型航空公司,采购了若干777,专门用于执行远距离大客流的洲际航线的,比如上海-纽约、北京-洛杉矶、广州-纽约。 不过,近年来波音787的风头有超过A330的趋势,787是波音公司研发的一款中型远程客机。其中波音787-8的载客量略小于A332,但航程可以达到14000km。波音787-9载客量介于A332和A333之间,但航程也能达到14000km。至于787-10虽然最大航程稍短了一些,但是载客量却要比A333还要多一些。国内三大航外加上海航、厦航、吉祥、东海航空都采购了波音787,并且近两年国内787的交付数量连年上升,预计到明年交付数量将超过A330。说不定过不了几年,波音787将取代A330,成为中国航空公司中保有量最多的宽体客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