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8 长垣惠民 邢庄 属于蒲东,以姓氏命名,邢庄村附近有仲由墓,过去曾经为长垣四致八景中的第三景。 丹庙 属于蒲东,山西洪洞县移民所建立,后来丹氏建有庙宇一座,遂定名为“丹庙” 贾寨 属于蒲东,原名贾墙,由山西洪洞县移民依墙而建村,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至1820年),此村筑有村寨,遂改为“贾寨”。 李墙 属于蒲东,原为史墙、童墙、李墙三个村庄,后因三村相连,且李氏人口众多,遂改为“李墙”。 文格垱 属于蒲西,相传此处有文王城旧址,这里有做塔,唤名土格塔,因在文王城中,意为“文王城的格塔”,简称“文格塔”,遂因谐音演变成“格垱”。 菜园 属于蒲西,这里原来是成立一个大户人家种菜的园子,后来种菜菜农在周边居住而形成村庄,遂命名为“菜园”。 陈河 原名陈枣河,此地原来有一条长满枣树的河沟,陈氏依沟而建村,遂命名。 西郭庄 东郭庄 属于南蒲,明朝初年为郭氏所建,后来因为爆发水患,村庄几乎被完全冲毁,到清朝时候又陆续有村名迁居至此,形成七片居民区,分别为:西村湾、郜胡同、闫街、捌头司、小辛庄、油坊街、翟大井,因郭氏在此建村,仍以郭庄命名。1954年新长公路经过此村,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为东郭庄、西郭庄。 王堤 属于南蒲,该村为清朝初年王氏所建,原来在公路西,1958年迁到现在的位置。 乔堤 属于南蒲,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乔氏建村于小务口堤上,因此而命名。为著名烹饪大师乔好文故里。 鲁山村 属于南蒲,原名鲁山固堆,因建在一个大的土堆上而命名,后来此土堆逐渐消失,但名称保留了下来,1958年前,分为郑、何、翟三片,因修水库而迁移,何、翟两片迁走而建成了排房村,郑片迁到此处成为鲁山村。 夹堤 属于南蒲,原名吕夹堤,因吕氏骑堤而建村得名。 后寺谷 前寺谷 属于南蒲,原为寺姑。因村旁有一座寺院和一座尼姑庵而命名,后来村民嫌这个村名不是很雅,就以谐音改为今天的名字——寺谷,后因该村人口渐多,又分为前寺谷和后寺谷两个村。 庄科 属于南蒲。别名小庄呼。建于明代,原名小庄富。清代此村名医辈出,声名远扬,但因方言混杂,呼富不分,一度讹称为小庄呼。1958年改为今天的名字。 朱庄 属于南蒲。原名梁庄,到了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至1820年),朱氏一族兴起,遂改为朱庄。 柳村 属于南蒲。村庄原来依柳村林而建,遂称为柳村。 殷庄 属于蒲北。别名焦寨。明朝天顺年间,村民殷秀做了四品大员,村庄势力渐渐增大,后来改名为殷庄。因村西有小殷庄,又名大殷庄。 吕阵 属于蒲北。原名吕家庄。清朝时,村民吕连昌在王堤口布阵堵截捻军,该村村民为了记念他,遂易名为吕阵。 西梨园 属于蒲北。又名小梨园。原名谷楼,为天津移民谷氏所建,后因居民多种梨树,人称小梨园。因满村乡有东梨园一村,将该村命名为西梨园。 南小谷堆 属于蒲北。原来村庙中有一座碑,该碑记载,村名为南小堌堆,“堌”是堤的意思,因该村位于防水堤上而得名。又有人提出,该村一带自古以来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很高,谷物堆积如山,即命名“谷堆”。 杜楼 属于蒲北。杜氏在此建村,村中有一 座楼,遂命名为杜楼。杜楼村为著名乒乓球 世界冠军葛新爱的故里,葛新爱在1979年 在第三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子 单打和混合双打(与梁戈亮合作)两项冠 军,并是获得女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 队员之一,她是邓亚萍时代之前的中国名副 其实的“乒坛女皇”。 七股柳 属于芦岗。原来村中有一棵大柳树,该柳村分为七股,后移民在此建村,遂命村名为七股柳。 浆水李 属于芦岗。原名姜李,由姜氏、李氏建村。由于地势低洼,旧时该村遇雨之后泥浆遍地。逐渐以其谐音演变为“浆水李”。又称浆李。为著名烹饪大师姜会元先生的故里。 东河集 属于芦岗。古时,挖河排涝注入濮水,当时东河集位于排水河西,该村东边临河,后又成集,遂称为东河集。 刘慈寨 属于芦岗。原为刘慈寨、王慈寨两村。据村中王、赵家谱记载,刘慈寨原名刘寨,系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孟岗乡赵庄赵氏移民所建。意欲长久安居,故以“留此”命名此村。后因谐音演变为“刘慈”。王慈寨系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孟岗乡苇园移民王氏所建。因两村相连,从1973年建立生产大队至今统称刘慈寨。 柿园 属于苗寨。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年),此处有一大片柿子园,久而久之,便成为村名。 东旧城 属于苗寨。别名张旧城,原名鲍堌,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为避水患,1204年,长垣县治迁移至此。明朝初年,长垣县治又迁回蒲城,由于这里曾经做过长垣县的县城,人民就将这里称为“旧城”。清朝咸丰年间,这里又遭黄河水患,旧城原址被充成河道,村民迁移至今天的东旧城一带。分别建立数个村庄,均以旧城命名。因此村居东,遂称东旧城。又由于此村张氏人口众多,又名张旧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