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忘初心,我做教育三十年

 行走星尘 2019-01-22

张克运的教育追梦故事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长 张克运

    老老实实在教育的田野上耕耘了近三十年。跟农民种庄稼一样,辛苦劳累的目的是收获。但是,收成几多,却无法像农民那样辦起指头算得清楚的,也无法用衡器称量出来。个中滋味,只能个人明白。记得刚教书那年,风华正茂,意气昂扬,当老师,喜不自禁。父亲的影响,起了决定作用。至于为什么当老师?怎么当?当成什么样的老师?则是丝毫没有感觉的。估计今天的人大多也是这样的吧?然而,这么多的为什么没弄清楚,竟然顺风顺水走到今天,还收获了别人不知道的感觉和幸福,真是奇迹!

    但是,今天想来,收获教育的果实亦或人生的价值,跟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还是有关的。因为每到不如意和失落的时候,自己总能找到解脱的办法和理由,总是相信一切都会过去,总是认为明天的太阳一定是新的。初中时因为一次语文竞赛成绩差了,父亲于是丢下一句话来:“没有信仰和理想,做什么事收获也不大。”那时懂什么是信仰理想啊?稀里糊涂的。长大了,才明白人真是不能缺这个。难怪雅斯贝斯坚持“哲学信仰”,他说:“人若没有信仰,就根本无法生活!”他认为,哲学既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学,是什么呢?是人的信仰,是人通过理性思维达到信仰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传达。在我看来,人是无法避免哲学的,因而也就无法避免信仰。哲学永远与人同在,所以信仰、理想也一样。任何拒绝哲学的人,他本身就在不知不觉中实践一种哲学,因而任何拒绝信仰的人,他逃不脱的在不知不觉中信奉某种信仰。

    做教育的三十年,站在“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就是一个自作自受的过程,选择了教师,也就同时选择了这个职业的酸甜苦辣。我选择,所以我理应承受,正如柏拉图所言:“每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与神无关。”短短的三十年,其实只是我漫长人生历程的一小段而已,所有的收获和失去,都只是人生的附属品。对教育的这点哲学思考和实践价值,我也把它看成是在不知不觉中,因我的信仰、我的理想而获得的意外之财,关键是我感觉很惬意,很幸福,而这,就足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