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不是“监工”

 nmeqyhj 2019-01-22

罗义安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一位校长介绍说,他们学校坚持校长巡堂制度,并且在教学楼关键位置安装了摄像头,形成了人眼和“天眼”并用的立体式巡查网络,校长和值日领导一天两巡——每天至少四次巡堂,课堂教学监控做到了无盲点、无缝隙……

其实,校长巡堂并非该校首创。很早以前,国外就有学校采用这项举措。只不过该校校长创造了“升级版”,启用了“天眼”监控。

有人把“巡堂”叫做“走动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到办公室和教学楼巡视,了解教师的坐班情况、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状况。从这个意义上看,校长巡堂有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巡堂如果过于频繁,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一是容易引起教师反感。有的老师认为,这是对老师的不信任,因而存在抵触情绪;二是干扰课堂教学秩序。上课期间总有人在教室外面走来走去,甚至突然走进教室,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有一种说法:一流学校靠文化育人,二流学校靠制度管人,三流学校靠校长盯人。说白了,巡堂所采用的便是盯人战术,校长的角色异化为监工。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如果仍然过度采用“走动管理”,不仅管理方式陈旧,也是管理理念上的落后。

谁喜欢被实时监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而,校长与其剑走偏锋,扮演“监工”角色,不如转变治校理念,转换校长角色,调整管理策略,使校长角色回归本位,使学校管理回归本义。

首先,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心有尺规行不乱,教师敬畏规则,就会自觉遵守规则。因而,加强课堂教学监控与监管,落实课堂教学要求是前提。一方面要“立规矩”,制定课堂教学要求与制度,且要重视细节,明确课堂规范;另一方面,要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制度既便有刚性、有“硬度”,如果执行不力也将形同虚设。只有强化制度的落实力度,才能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因而,校长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走动管理”上,不如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提高制度的约束力,让制度成为教师心中的“尺规”。

其次,提高学校文化的牵引力。无论哪所学校,如果校风正、教风纯、学风浓,广大师生便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需要文化的引领。因而,校长应以文化建设为学校管理的引擎,提高学校文化的牵引力,用积极健康的先进文化浸润教师的心灵,引领教师发展。

再次,提高校长的影响力。艾森豪威尔说过:“领导力是一门艺术,就是让别人主动想去做一些你希望完成的事情。”校长是学校的“头雁”,校长的影响力决定着教师的执行力。如果校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老师就会主动去做校长“希望完成的事情”。校长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才能最终赢得老师的信任。

这里是中教传媒智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