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再过两周余便是春节,慕名而来的数十位中医人风尘仆仆从各地赶至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师承中心”)。 慕何人之名? 岭南经方大家黄仕沛是也。 岭南经方大家黄仕沛 一身心思予中医 拳拳之心系仲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亚圣”孟子早在几千年前就点出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中医也是同样,为何学中医、如何学中医等问题亦是关键问题所在。 那么,学习中医应当持何种态度? 师承中心首场粤语教学文化沙龙中,黄仕沛主任开始娓娓道来,当代学习中医的态度有二种——“我要学”和“要我学”,在谈起当年参加中医学徒班的故事后,黄主任着重强调学中医一定要投入。 黄仕沛主任讲授《伤寒论》 对于《伤寒论》的解读,黄主任主要为学员们分享了以下三点: 一是,怎么学习《伤寒论》? 二是,《伤寒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三是,《伤寒论》在临床中怎么应用? 清代徐灵胎认为《伤寒论》“此书非仲景依经立方之书,乃救误之书也”,而《四库全书目提要》则写道“仲景书但得其一知半解,便可起死回生”,对此观点黄主任也一一进行了解析。 此次文化沙龙,黄主任中气十足地连续不断的四个钟头,学员们在过程中也未有丝毫懈怠,紧随黄主任的思路汲取知识。 “学习了《伤寒论》后,一定要应用到临床中去,如此,才能把仲景学说传承下来。”这一句由衷地劝谏,饱含了黄主任对于仲景学说的拳拳之心。 伤寒解读路万千 黄氏见解在此处医案对于为医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黄主任在此次文化沙龙中,为学员展示了三个临床病案,带领学员们从病案角度,思考应当如何学习《伤寒论》。 对于如何学习《伤寒论》,黄主任甚是赞成陈瑞春教授的谆谆教诲——“我们研究《伤寒论》走了很多冤枉路”、“总是希望把《伤寒论》说得更透彻一点,说的更明白一点,有时候不免为注而注,失却了注疏的本意。所以对初学《伤寒论》的同志,你不要看张说李说,陈修园的注解是陈修园心中的《伤寒论》,柯韵伯的注疏是柯韵伯对《伤寒论》的理解,这都不能代表张仲景的本意。” 文化沙龙现场 黄教授指出,在《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依据六经立方,仲景书其实是临床实录,是可以复制的,疗效可以重复的。正如曹颖甫先生在《伤寒发微·凡例》上说:“鄙人以考验实用为主要,间附治验一二则,以为徵信,非以自炫,特为表明仲师之法,今古咸宜,以破古方不治今病之惑。” 由此,黄主任感叹道,《伤寒论》就是辨证论治的典范! 黄仕沛主任教授《伤寒论》 在四个钟头的沙龙中,黄主任精神矍铄地为学员们点出了大部分人认识《伤寒论》、学习《伤寒论》、应用《伤寒论》的一些误区,并以《伤寒论》中干姜的用法、关于麻杏石甘汤的思考、白虎汤的是与非、大承气汤、木防己汤证、蜘蛛散的应用、还魂汤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中医世界乾坤万千,对于仲景《伤寒论》的研究甚多,经方大家亦不少,研读《伤寒论》的路上需要老师领进门,师承中心特筹办此次文化沙龙,特邀黄仕沛主任为学员们的学医之路、经方之路助力,一同朝着“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中医药人才目标前进。 黄仕沛主任与学员合影 了解更多,后续精彩名家讲座尽在公-众-号-,师承大家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