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自“安史之乱”以来, 唐王朝遭到的最严重的打击

 睁眼的沙加 2019-01-22

这是一场发生在唐德宗年间藩镇叛乱的事件,在这场战争中,共有四人称王,两人称帝,故称四王二帝之乱。

唐德宗的一生充斥着四大矛盾,对藩镇割据的态度转换尤为明显,这场战争就源自皇帝对藩镇忽战忽妥协,来回摇摆的决策上。

事情起源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照以往的惯例,他的儿子李惟岳将继承父亲的职位和土地。德宗早想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根除对朝廷的威胁,为此,他不顾实际情况,坚决拒绝了李惟岳的要求,甚至不惜使用武力,打击联合李惟岳叛乱的魏博,淄青,山南三位节度使。

在削藩的最初阶段,朝廷取得了巨大成果,只剩下魏博节度使田悦还在负隅顽抗。

然而德宗利用藩镇打藩镇的举动,却令参与削藩的节度使们非常不满,四个节度使分别称王(冀王朱滔,赵王王武俊,齐王李纳,魏王田悦),并推选朱滔为盟主,联合起来对抗朝廷。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受到鼓舞,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形势迅速逆转,战火一下子从河北蔓延到河南,东都告急。

公元783年十月,德宗抽调泾原军去淮西前线平叛。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五千士兵在天寒地冻中跋涉多日,当疲惫不堪的他们终于赶到长安郊外渴望吃顿可口饭菜时,看到的却只有糙米和青菜!而依惯例,朝廷是有额外赏赐这种调防部队的。

泾原兵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先是抱怨,接着踢翻碗筷,大声吼道:”让我们去拼命,还不让吃好,不如我们自己去皇宫里拿!”一呼百应,士兵们立即涌向长安城。此时,姚令言正在向唐德宗辞行,闻听变故急忙出城制止,险些被箭射中。神情激愤的士兵们押着他冲向城里,没人理会他的阻拦与呐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

德宗吓坏了,这会儿赏赐什么都不管用了。泾原军多是百姓出身,看到百姓惊慌失措四处逃命便大声安慰:“你们不用怕,我们只抢皇宫的,不抢你们的财产!”百姓顿时安静了许多,将信将疑地望着这群乱兵,他们还真是说到做到啊。

就在泾原军闯入宫门的时候,百余名宦官簇拥着德宗等一干人仓皇出逃,一路逃到奉天(陕西乾县)。继玄宗和代宗后又多出一位出京避乱的大唐天子,亡命路上的德宗发出此生最大感慨:还是宦官忠心啊!

长安城里是热血沸腾,泾原军大肆劫掠皇宫,姚令言却是苦不堪言。身为节度使不能管制手下,谁会相信他是被裹挟的?谁会相信他是冤枉的?闹到这个样子,自己倒成了造反头领了,怎么办?怎么办?姚令言苦思冥想,只能拉出老上级了。

姚令言真是个悲剧人物,最终落个身首异处,唉,没法说。

姚令言找的人是曾担任泾源军统帅的太尉朱泚,由于受到弟弟朱滔的牵连被软禁在家中,朝廷逃跑时没顾得上他。原本还愁眉苦脸的朱泚听说要立自己为新君,顿时惊喜异常,生怕夜长梦多,当夜就住进了大明宫,不久做了大秦帝。

次年,为了坐稳皇位朱泚围攻奉天,迫于形势所逼德宗痛下“罪己诏”,公开承担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并宣布除朱泚以外,赦免李希烈等人的叛乱,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四王除朱滔有些波折外,各自上表谢罪取消手号,四王事件就此平息。

哪知李希烈自恃兵强马壮,反而称帝,国号楚;朱泚改秦为汉,二帝就此诞生。

二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一片好意从河北赶来救皇帝,德宗却听信谗言拒绝他入朝。热脸贴了冷屁股,李怀光盛怒之下联络朱泚,德宗不得不再次逃往山南西道的梁州(陕西汉中)避乱。苦巴巴地熬到七月,德宗才因为李晟打败朱泚收复京师而得以重返长安,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朱泚在逃跑路上被心腹爱将朱惟孝箭射,掉进地窖被杀;两年后,李希烈被其部将陈仙奇毒死。心腹,全是毒药啊!自此,“二帝”终告平息。

据说,德宗在离开京城后,曾打算逃往成都,可见他对是否能消灭朱泚和重回京师感到了绝望,至少是前途迷茫的。若不是李晟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的劝阻,他就真的奔向四川了。

德宗真是吓坏了,他怀揣着励精图治的梦想,看到的却是支离破碎的山河,“四王二帝”与“泾师之变”的发生,让他看清了藩镇的强硬,还有宦官们的忠心可鉴。

这是自“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遭到的最严重的打击。一旦遭受挫折就锐气顿减,本不该是帝王的气魄,德宗管不了这些了,得过且过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