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功养生学历史简况(三)

 毓真 2019-01-22

2019/1/8




气功养生学历史简况(三)


✲✲✲✲✲✲✲✲✲✲

(五)气功养生学的兴盛期—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60年)

萌芽于战国时代的导引专科,经过秦、汉六朝近8个世纪的发展,至隋唐时期在医学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医学专科。这一时期的三大医籍《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中,都有关于古代气功的详细记载。当时的太医署中,设有导引按摩科,这是我国气功史上最早的临床、教学机构。由于气功导引在隋唐官方医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所以对气功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促使涌现出一大批气功人才和专著。

由巢元方主持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著作,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部气功医学著作。载列证候1720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原因、病理、证候等。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在诸证后面不载方药,而多附有具体的养生方导引法。这部分内容曾先后为清末廖平和近代曹炳章辑录为《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内中汇集了养生方宣导法近400条。除小儿病外,其他各科疾病几乎都运用了导引法。这些宣导法包括了多种内容。以姿势来说有仰卧、侧卧、端坐、跪坐、踞坐、舒足坐等;以呼吸来说有练呼的、练吸的,有的还规定呼吸次数等;以练意来说,有内视丹田、存思五脏、存念、引气等;以动来说,有伸展手臂,有屈伸足部,有前屈,有旋转,有头部活动等。

《备急千金要方》是唐代孙思邈所作。该书各章内均有导引的论述,认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人身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善摄生者须调息方焉”。“和神调气之道,当得密室……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中,鸿毛著鼻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谓,目无所见,心无所思……。”此外,他还介绍了六字诀的具体运用、天竺国按摩波罗门法十八势、老子按摩四十九个动作。另据《唐书﹒艺文志》等史志记载,孙氏还有如《摄生真录》、《摄养枕中方》等多种著作。

在《外台秘要》中,王焘常于处方之前,先列导引吐纳的锻炼方法。如心腹痛及胀满痛,在方前说:“常静清,以鸡鸣,安身卧,漱口三咽之,调五脏,令人长生,疗心腹痛。”书中承袭了《诸病源候论》的养生导引诸法,并补充了若干锻炼方法。佛教发展至隋唐之际,进入了鼎盛时期,形成了许多宗派,其中天台宗创始人智椅倡导的止观法在隋以后的气功发展中具有一定影响,他的调身、调息、调心锻炼的分类法和数、随、止、观、还、净“六妙法门”,为后世练功者所重视。

在唐代,当时社会上一些知识分子颇重视服气、静坐等气功修炼。如柳宗元对服气方法就有相当了解,他在《与李睦州论服气书》中指出:有些服气书多美言是“不可传之书”,但不可照书去做,应有明师指导,否则有害无益。同时指出了李睦州服气以来“貌加老,而心少观愉”的原因就是“用斯术,而未得路”。

再是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静坐,颇多心得,有《静坐诗》为证:“灵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外融百骸,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俱空”。

(六)气功养生学的普及提高期—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

由于宋代印刷术的进步,促使气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大规模开展。一方面,由政府组织编辑医学方书和道教丛书中的气功文献,如《圣济总录》、《云笈七签》等;另一方面,也有些私人对气功古篇进行了整理注释和研究,如曹造的《道枢》以及各家对《参同契》、《黄庭经》所作的注释等。

《圣济总录》是北宋后期一部既有理论又有经验的巨,不仅博采众家之方,而且汇集了北宋以前的导引服气之法,分为六十门。其中《神仙导引》上篇,主要是保健功内容;《神仙导引》下篇,包括太上混元按摩法和天竺按摩法;《神仙服气》上篇,内有行气法、闭气法、行五行气法、十二时食气法、食五行气法、服六戊法等;《神仙服气》中篇,载取阳时法和真理六气诀等;《神仙服气》下篇,为服气法的专辑。

《云笈七签》系张君房奉命领校道书,于天禧三年编成《大宋天官宝藏》后又摘其精要而辑成。该书凡一百二十卷,其中“杂修摄”类,保留了许多北宋以前的气功功法和专著。“存思”一类,载有许多存思法和存思专著,并且保存了《黄庭外经》和《黄庭内经》两书的较早注本。

曹造的《道枢》共四十二卷,一百零八篇,大量汇集了南宋以前内丹、导引、行气的各家学说,如《真诰篇》是摘录了《真诰》一书有关导引、存思内容而成;《枕中篇》是摘录孙氏《摄养枕中方》而成;《黄庭篇》、《内景篇》、《外景篇》等,均为黄庭派内丹气功的专论。

在这一时期,各派气功有了较大进展,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导引派气功,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同中医理论的结合,《陈希夷坐功图》就是以中医理论中的运气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二是仿生导引新探索,如《道枢﹒圣胎篇》中的“摆风翅”等式;三是导引形式的日趋精简。行气派气功,其发展亦有三个特点:一是练功时间的改革;二是佛学渗入胎息理论;三是胎息、六气诀等功法的不断衍进。内丹派气功,继隋唐五代气功的兴起,此时进入了黄金时代,内丹研究风靡一时,据《通志﹒艺文略》等史志书目记载,内丹著作共达百余部。

宋元时期的气功医学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不仅使许多行之有效的传统功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新的验证,而且还发明了不少短小精悍的新功法,同时对气功理论也有探索。张锐的《鸡峰普济》中就有一段关于意气理论及功法的记述:“意者气之使,意有所到则气到,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必差”。

在金元四大医家的著作里,也不乏气功临床的记载。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到了用六字诀治病,并著有《摄生论》。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曾说:“……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及因劳倦而致的木旺乘土的病证时说:“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则谈到:“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

此外,宋代一些文学家如欧阳修、苏东坡、陆游等和一些理学家如程颐、朱熹等均有练习静功导引的体会和论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