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这一段与太阳病的那个大青龙汤证是一样的,大青龙汤证就根本是还有里热,那就是太阳阳明,但是里热不盛,要是盛了,就是太阳病并发阳明,搁个太阳(疑为口误,应是“阳明”)中风,跟前面的大青龙汤证一样,那个说是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搁个中风,为什么呢,中风本应该汗出,大青龙汤不得汗出,搁个不汗出,就是不得汗出而人烦躁,是里热的问题,那么这一段就是那个大青龙汤证,由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这个证候,若此那个大青龙汤证盛了,腹满而喘,又有些实相,所以不叫太阳中风,而叫阳明中风,其实还是那一类,你看下面就知道了,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这是不汗出的脉, 在这个时候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这还是太阳伤寒脉呀,即伤寒脉,这里虽然病发于里,他里不会实的,而且应该先解表,就并发证头前讲过。这个就是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只是不汗出而烦燥,这个也不汗出,也得有烦燥,但是又加口苦咽干,腹满微喘,热比那甚,证型偏于阳明,腹满其实这个腹满哪,还是不是实,微喘,阳明病由腹,病实于里向上压迫,也能发生喘,这种喘必须用泻药,这里喘还是麻黄证,这个腹满,还是气不畅,而自觉满,其实不是有实物的东西那种满。怎么见得呢,看后头,这个时候我们用汤治疗的话还是吃大青龙汤。若误认为里实而下之,“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原来就腹满,这时候误下之后真腹满了,这是虚满了,因胃虚水谷不别,所以小便也难,都从大便走了,后头有的。所以说要“下不厌迟”,本大青龙汤证,即前面说了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那节,本条有口苦咽干,这个热更甚,但是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这还是个表实证,还得先解表。虽并发阳明,里还有热而不实,不实假如要是泻,则虚其胃,反倒要胀满了,由于胃虚水谷不别,小便难,他水都从大便走了。 第190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