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楼一建筑 | 昆山花园路公寓(附浸入式故事音频)

 cxag 2019-01-22


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四日,午后四时许,昆山花园路。尽管连排公寓的红砖外墙已经消减去了几分夏日的暑意,匆忙赶到的男子,额际还是微微泛汗。

这时,突然传来了异样的声响,男子向熟悉的窗口抬头望去,几个陌生的人影急剧晃动,一阵又一阵的撞击声透窗而过——

“不好,有情况!”

他当即改变了计划,从楼下径直走过,到了路口的那家商务印书馆,都不敢多做停留。

这名男子是周扬,左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当时的房间里,确实发生着激烈的争斗。

约摸十来分钟前,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的应修人,为了商讨工运的事情,带着连夜起草的罢工传单,来到了昆山花园路上的这处隐蔽联络站,三个月前,为了保证工作安全,丁玲同志住进了这里。

此刻的楼道还像往日一般平静,但等在门后的人,却已不是熟悉的同志,而是埋伏已久的中统特务。

原来,几个小时前,丁玲和潘梓年便已在这里被捕,移送到了别的地方。特务们留在现场,就是为了守株待兔。意识到危险的应修人,迅速挥拳与敌人扭打了起来,这便是先前周扬看见的那一幕。但应修人并没有周扬那么幸运,即便有之前在精武门练就的底子,以一敌多,终归还是寡不敌众,在打斗中不幸从窗口坠落,当场牺牲。

次日,上海《申报》等几家报纸不约而同地刊发了“无名男子坠楼殒命”的消息,“身穿灰色哔叽长衫,内衣上有怀表同一枚小指南针”,因丈夫彻夜未归而坐立难安的曾岚,靠着这枚指南针,认出了应修人,顿时泣不成声。上海文化界诸多人士,也因此得知了丁潘被捕的消息,在极端紧张的环境中,毅然联手,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文人营救行动……

“没有我们的血,决没有我们的胜利”,写下了这句诗的应修人,怀揣着那枚指南针,在文化信仰的指引下,凌空一跃间,定格了自己的生命,用鲜血完成了那场革命者的战斗。

今天我们走在昆山花园路上,这一排排一栋栋的建筑,没有在时间的洗礼中发生过多的变化,一如当年在这里生活过、工作过的文人们,在虹口这片热土上,在最动荡的岁月里,始终牢牢握紧自己心中的那枚指南针,追随着文化信仰的方向,为了革命事业,坚定不移地朝前努力着。


昆山花园路住宅位于昆山花园路1-10号。

昆山花园路住宅于二十世纪初由美商建造,具有早期古典式低层公寓建筑风格。沿街布置,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假四层。平面作矩形,立面连续券柱廊式构图,入口上方三层均建小型阁楼,复式“人”字形屋架,平瓦顶,阶梯形山墙。清水红砖墙面,红砖砌横竖向线条装饰,券式木门窗,有细腻的线脚纹饰。作家丁玲曾在此居住。现为民居。

1999年9月28日,昆山花园路住宅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