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已有很多高校陆续放假了,很多父母至少也有半年没见到自己的孩子了,再见时多少能发现孩子们的变化。前天中午去姑姑家吃中饭,正好弟弟放假回家,已是两年多未谋面了,再见时确实长大了不少,声音更浑厚了,身体也更结实了,也会主动打招呼了,少了记忆中些许的腼腆,看来独自外出求学的历练还是有效果的。其实对于已经完成成人礼考入大学的这个庞大的群体——大学生们来说,从专业研究的角度发现,国内这个庞大群体的成长之路还十分漫长呢!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普遍还是独生的一代,他们成长的前20年中国的家庭教育还未像最近几年这么格外被重视,基本上也属于散养和经验养的一代,并未达到科学教养的高度。所以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在他们成长中都多多少少有遗憾和缺失,再加上家庭的物质条件比之前的几代都大有改观,所以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这代人独具的优越感、佛系认同、表达自由、追求独立、更加开放等好的特质,但同时也呈现出任性自我、缺乏同理心和真正的独立自主,难以包容和形成合作互助关系等负面的特质,这些势必会影响这代人未来的职业生涯。 不光是父母们,包括整个社会和国家都是非常希望能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高校大学生们都是将来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些成就和贡献的,至少也要让每个大学生对那个19年来刻苦学习的自己有个交代,让自己的人生能够有希望和幸福可谈。这可能是所有重视教育的人和组织最初的愿望吧。但事实总会挑战人类的美好愿望。我们并未看到所有大学生们都意气风发、摩拳擦掌的高昂斗志,也并未听到太多的大学生群体能建言献策、精诚合作、专研项目学术,反而接收到的尽是些负面的信息,诸如本科降为专科、大学生失联、自杀、溺亡、遭性侵等,一方面是媒体的故意炒作吸睛,但另一方面是不是这个群体本身也在内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呢?虽然外因很多,但内因来讲,本身也流失了很多与“大学生”这个身份相匹配的许多好的特质。 而由于整个社会群体也并未真正重视这个本该发挥巨大价值的精力旺盛的年青一代,所以象牙塔内和象牙塔外也缺少了彼此的了解和互通,社会大众或是父母们也并未对他们的在校情况有多了解,很多大学生害怕父母知道自己的日常,会把朋友圈作关闭或删除。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也是把“大学生”这个词和那些弱势群体的词放在一起讨论,到底是社会成人主动把他们弱势了呢?还是他们自己已经堕落了呢?这个问题同样要好好反思,也希望这个反思是双方的。 在2019年新的CWUR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号称中国顶尖的清华北大却要跌出百名之外了。所以作为中国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包括中国未来想要让孩子考入大学的千万父母们也要坐下来好好思考下关于孩子教育的这条路了。其实在整个制造人才的链条中,父母才是最焦虑和最无助的群体。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没办法跳出体制内去寻求其他出路;但又不得不在没有任何公平资源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孩子能突出重围跳入档次高点的龙门;再加上父母自身教育背景不够强大从孩子出身起就没办法执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势必除了拼命赚钱之外再没有别的法子帮助自己的孩子了。 仔细想来真是非常地不容易呢。所以在这里特别想和父母们聊聊,在这个寒假其实父母们也能为孩子的前途做点什么,好安了作为父母愧疚的心。对于已经上大学的家庭来说: 1、放假回家一周后,父母双方一起邀请孩子进行一次真诚的谈话。目的是父母需要了解孩子这个学期在校的各项表现以及取得的成果展示,包括专业领域、社团活动、各项竞赛比赛、社会实践、个人情感、兴趣爱好、实习经历等;孩子同时也需要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家庭事件、父母职业情况以及个人社会经历等。 过程中需要父母和孩子通过回顾这个学期的彼此经历让对方对自己有一个宏观和微观上的了解,既丰富了彼此的见识,也增加了彼此对应模块的经验和理解,同时最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这种总结性的、带讨论性质的聊天会让家庭的整体认知水平逐级向上,而不是停留在平均水平上。由于年龄的分层,各自的圈层不同,密集交流的群体社会背景、日常关注点都不同,同时孩子的专业也未必和父母的专业领域同属一个领域,各行如隔山,而对于孩子来说,也能在给父母详述半年来的经历中对自己进行一次正式的总结,最重要的是对于自我认知的再次思考对于个体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孩子们在父母面前不会那么的正式,也不用过于装,这种天生信任关系下的畅聊会是让家庭关系更加紧密的催化剂,对于孩子们来说看到父母如此正式用心也会非常乐于分享的。 除此之外同时也能提高孩子关注长辈、吸取人生经验的意识,而这种向外的主动关注和向内的有意汲取对于孩子进入社会后的成长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我们通常发现这种向上的有意识关注的能力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与生具有的。所以每次假期如果父母都能够同孩子进行这场对于家庭成员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具有质感的长谈,慢慢地您会发现意义深远。 2、为孩子创设主动接触社会的机会,对于不善言辞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示范引导和鼓励。春节是我们国人最注重且仪式感非常强的节日,在过节期间会组织很多亲朋好友的聚会,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场合中,也要让孩子有意识地去主动接触不同的人。 目的是通过与社会不同圈层的群体或个体接触来丰富孩子对于整个社会的认知,通过聊天的内容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历,把每次的主动接触都当做一次正式的田野调查来做,接触的对象当然不仅限于成人,更要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不要分性别。因为每一个个体背后都是代表着一代人或一群人,他们关注的点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更是差异巨大,最重要的还能获得相关行业的信息,对于孩子的职业选择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对于不善主动沟通的孩子来说可能刚开始非常困难,此时就需要父母在后面推一把或者帮做引荐,每次社交活动结束回到家,父母也不要忘记要和孩子进行针对性地沟通和看法的深入探讨,并且帮孩子做好谈话与礼仪的复盘。 相信每个假期孩子的收获与成长都是巨大的,这点不仅针对专业是人文社科类的大学生,同时也包括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们,其实后者更需要。 以上两个方法可能对于有些家庭来说比较难,特别是之前从来没有这方面意识的家庭来说,但谁又能说在当今这个时代,要想成长地更好,不需要深入地思考、长远的筹谋和不折不扣地执行呢!同时父母也永远不要放弃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因为家里只要有孩子,父母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永远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榜样示范,而要做未来世界领导者的父母,可能要求会更高!所以,家有大学生的父母们,趁着这个假期,迅速行动起来吧,他们未来的成就需要父母的给力,更需要自己的努力,而此刻的努力未必立竿见影,但长远的意义早已奠定,成功的教育从来离不开父母的自我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