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 马 桥 记 蜀志云:郡城北十里有升仙桥,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女下。”桥名以此。成都知县山阴余元煜以碑属书刻之并为记曰:夫士之用世,庸惟赤车驷马哉?赤车驷马以为荣,国家所以不得士用也。当汉武疲于瓯粤、朝鲜、燕齐、朔方,西通大秦,中外骚扰,赂遣赠送,万里相奉,方营宫苑,娱珍玩。力屈(jué),则事盐铁算,车船羊马,入物补官,出货除辠,葢刓敝极矣。而长卿以陵云之才,猥与骞、蒙辈衅边秏赋,其用世如此,则所谓赤车驷马,骄妻妾耳,无具也。予遘时不及长卿,而海内多事,则棘焉。过斯桥也,惴自省,毋甯长卿同诟乎?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朔日,成都府知府嘉鱼刘心源篆 刘心源,湖北洪湖人,曾任四川夔州知府、成都知府、西督粮道、按察使、广西按察使等官职。 1912年1月10日领导了湖北保路运动,辛亥首义成功后被举为湖北议会议长,国会会员,湖北首任民政长,湖南巡按使,为官四十载,清正廉洁。
他有许多墨迹被刻成石碑供后人欣赏。 最为著名的就是三峡的瞿塘峡口他书写的“夔门”二字。 据说,1958年,毛泽东考察三峡,对此二字观赏良久,赞不绝口,嘱文物部门妥为保存,至今仍为三峡一景。 都江堰伏龙观《离堆》刻石,武侯祠《出师表》石刻,都是刘心源手笔。 碑文记载,碑记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成都知府刘心源撰并书,监刻为江苏武进刘鼎元、四川奉节张朝墉、湖北武昌张仲和。 碑文大意记述了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字此桥。指出汉武疲于四方开疆拓土,营造宫苑。而长卿(司马相如)以凌云之才经略治世,而有赤车驷马。撰书人自思才智不及长卿,而海内多事,过斯桥也,惴惴自省。 往 期 经 典 回 顾 更 多 精 彩 请 关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