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传承的黄帝国家祭祀大典,清明节时如期在黄帝陵隆重举行。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全球华人用神七材料和青铜向黄帝陵共铸“中华神天鼎”。 辛卯清明节前,在黄帝陵新落成的仓颉造像。 2011年4月5 日,辛卯年清明节前,在黄帝陵的神天鼎下,延绵不绝的沮水河边,一座大理石仓颉造像和一组仓颉造字的大理石浮雕群在黄帝陵落成。人们不仅要问,“生于斯,葬于斯”的黄帝陵,为什么要把倉頡像也立在这里呢? 黄帝时代,发明指南车抗击蚩尤之乱,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蚩尤”的原型,另外,搞清楚的轩辕指南车形态极其功效。这就需要研究倉頡創立漢字体系,从释读漢字的造义,也就是倉頡造字之初所表述的字义,是漢字的造义。由于倉頡造字,倉頡无意造假,造字之初所表述的字义,才是漢字的真义。从“蚩尤”两字的字义中得出蚩尤是出没草丛的动物(豬),是野猪群落的称谓并非古代先民的称谓。轩辕指南車,是抗击野猪灾害最有效的武器。形似古代的囚車,轿子,正如囚字,囗人,人,在囗内,囗,指使用木头制作而成防护框架,人,在框架内,既可以移动,也可以刺杀野猪,也可以防止野猪奔跑冲撞造成对古代先民的伤害。所以,轩辕指南車,形似轿子和囚車。車,丰田,抗击动物野猪灾害,使得田里收获能够丰收之意。 文献记载:倉頡出生在陕西白水,与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同处于一个地域,所以,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戰也应该发生在这个地域,并不是指河北的涿鹿,相隔上千公里抗击动物灾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涿鹿,本义指很多豬和鹿出没的地方,也就是动物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倉頡創立了漢字体系,每一个漢字都是黄帝戰蚩尤涿鹿之戰时期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载体,所以,倉頡与黄帝同处于一个时代,一个地点,每一个漢字的造义都是最真实、最可靠、最直接的史料,我们只有掌握释读漢字造义的方法,就可正确解读这些史料。 将倉颉像放在黄帝陵也是强化黄帝与倉颉同时代、同地域的意思。漢字固化了漢字的造义,真义,我们只有掌握释读漢字造义的方法,才能获得漢字的真义。也许有學者认为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其实倉頡造字的过程也是倉頡造字思维内化的过程,我们研究漢字學是逆向思维,为什么这样字形结构表述什么样的字义,这样字形结构表述了什么样的逻辑,也就可以释读漢字的造义。 延绵不断地沮水河边,仓颉造字浮雕光耀后世。 发明养蚕缫丝织造技术的黄帝之妃嫘祖,文献记载嫘祖出生在四川的盐亭。嫘祖发明缫丝、织造等技术,从倉颉创立的漢字体系中,巾部文字、糸部文字皆有所体现。如黄帝的帝、市、帋币、带、帮、帛等,含有巾,特指蚕丝织成丝绸。常,尚巾,指倉頡造字时期是崇尚丝绸的时代特点。嫘祖为黄帝之妃,说明了嫘祖就不是出生在四川盐亭,死后也不可能归葬于四川的盐亭。 造字的倉颉出生于陕西的白水县,先秦时期属于秦国所辖范围,因此,先秦时期秦系古文与倉颉創立漢字体系存在源流脉络关系。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國,统一文字的小篆,就是以秦系古文为基础,规范整理后的小篆成为法定的全国通行使用的文字体系。同时,废弃了东方六国古文,这些措施有效的净化漢字源流史。由于倉頡造字,并且以字载史的伟大贡献,后人称倉頡为史皇,字圣。早在黄帝时代,黄帝戰蚩尤涿鹿之戰、倉頡造字,嫘祖发明缫丝、织造技术发明的丝绸,这些历史和文化在倉颉創立漢字都一一得到证实。 据《史记》记载:“(黄帝)以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得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炎帝与黄帝并没有阪泉之战,炎帝,指史前火耕先民的总称。炎帝时期就存在蚩尤之乱,也就是野猪灾害。炎帝,史前先民也曾做为抗击野猪灾害的努力,但是,没有找到有效的措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黄帝时期不仅发明轩辕指南车,而且,诏令天下,习武干戈,共同抗击蚩尤之乱,抗击野猪灾害。倉颉創造了漢字,成命世界万物,漢字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概念系统,增强了人类的凝聚力,创立人类的社会性。把中华民族带进了一个具有人类概念的社会性时代,人类的概念是指不断抗击动物野猪灾害、抗击自然灾害,抗击瘟疫疾病具有人性社会时代。今天,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尊奉黄帝为人文始祖,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抗灾除恶的人类文明、团结统一的抗灾除恶的民族,是一个以人类社会文明为荣的民族。 据《陕西通志》记载:早在伏羲时代,“伏羲氏命朱襄造书契,以代上古结绳记事。《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造六书。命子襄为飞龙氏、造六书。一曰象形,二曰指事,三曰转注,四曰会意,五曰谐声,六曰假借”。倉頡造字的原理与《易》并不相同,倉頡造字只有一个原理,就是仿生學、仿豕學、仿豬學的象形原理,也只有一个孳乳字--家,只有一个字根--豕。如果不能理解倉颉造字仿豬學的象形原理,释读漢字的造义是不可能的事情。象形原理是根据象字造义决定,象,并不是指动物象,而是,指仿豬! ![]()
![]() 漢代时刻蚩尤的形象,就不是指古代先民,而是指动物 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象形。我们只有承认,相信,确信,并且证明倉颉創字的史实,也就可以释读倉颉造字之初所表述的字义,才是漢字的真义。 荀子在《解蔽篇》:“好书者众矣,倉颉獨传者一矣。”,只有倉颉創立漢字体系,在秦国所辖范围流传下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小篆,是漢字史上的关键节点,上可以溯源,下可以沿用至今漢字体系。只有漢字具有完整的源流脉络史。
据《洛南县志》记载:仓颉在此,“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境内之扈山相传曾为仓颉造字处,所造28个“兽蹄鸟迹”文字,现藏于县博物馆,为稀世珍宝。” ![]() 这28个古文,实际上是后世的伪作,因为根据倉颉造字仿豬學象形原理无法释读这样的古文。后人将这28个古文翻译,现代漢字,当然现代漢字皆可以通过倉颉仿豬學象形原理释读其本义。其本意与黄帝时期时空特点有关,与黄帝戰蚩尤历史事件有关。 据后世专家学者研究,仓颉为创28字可是费尽了心思,因为伏羲时代朱襄所创文字并不齐备,还不能够记载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要用一个一个的文字连续起来记载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要用一个一个的文字连续起来叙述一场惊天动地的事情,并不是我们今天想象的那么简单。黄帝经五十二战做为天下共主,荆山铸鼎创立中华可谓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当仓颉用28字把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记载下来的时候,当仓颉用摩崖石刻把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刻在玄扈山的时候,在仓颉故里的白水县,也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据《白水县志》记载,仓颉作书,夜晚鬼神为之哭泣,天降粟雨。因此,白水县在古代曾被称为粟雨县。 仓颉和黄帝一样,享受世代中华子孙的祀奉和香火。 文字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交流沟通的桥梁,也是全人类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现在的考古资料来看,被誉为“黄帝城”的杨官寨遗址,是现今以来发现规模最大的城市。这个城市有一条长达1945米的环壕,而挖掘这样一条环壕会产生10亿立方的土。在这个被列为2008年的中国考古之首的杨官寨遗址里,还发现了精美的文字。由于这个遗址和黄帝同时代,因此我们可以说,早在黄帝时代,仓颉所造的文字是非常精美的。而文字、青铜铸造、城池、国家体制是世界评判文明的标准。文字作为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只有用文字记录口语形成的书面语言,才是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刘宏涛,联合国科学与和平贡献奖获得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域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帝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汉字网学术顾问。其著作《黄帝功德大典》于2008年被黄帝陵永久性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