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 暗蓝解读

 昵称52221680 2019-01-23
关于作者
盐野七生,日本最受欢迎的通俗历史作家之一。1937年出生的她,在16岁时偶然读到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从那以后就对遥远的古代欧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觉得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而自己的英雄梦只有在对远方、对古代世界的探寻中才能实现,所以最终定居意大利,寻访各地,研究历史,著书创作,这一晃就是50年。

关于本书
这部作品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为背景,将马基雅维利的一生娓娓道来,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水乳交融,深入剖析了马基雅维利思想的成因与深远意义。马基雅维利的确是在“不择手段”地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真正看明白了自己祖国的命运。

核心内容
在马基雅维利活跃在政治舞台之前,佛罗伦萨的政治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人民一方面想要民主,另一方面又期待着一位英明的君主可以主导一切,引领国家走向繁荣。从政后的马基雅维利凭借区区政府秘书的身份,为国家四处奔走,在这个过程里,他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国家想要繁荣需要怎样的条件。然而世事难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马基雅维利丢了官职,他自然不希望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都徒然无功,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希望为国效力,最终功败垂成。
前言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8万字,我会用大约28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为背景,看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一生的跌宕起伏,他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活动与实践,因何失败,以及他为后世留下了怎样富有价值的思想。同时,他所深爱的祖国佛罗伦萨,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起落。

众所周知,马基雅维利是现代政治哲学的“祖师爷”。他的作品《君主论》《论李维》等,都以清晰的思路、严谨的论证,揭露政治世界运行的机理,而被后世奉为经典,广为流传。然而另一方面,这位才华卓越的思想家,其思想却不被当时的人所认可,甚至时至今日仍会被人们误解。人们觉得《君主论》就是一本讲论权谋之术的“帝王手册”,而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也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代名词。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纵观马基雅维利的一生,他的确是在“不择手段”地,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可最终却功败垂成,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真正看明白了自己的祖国——佛罗伦萨的命运。佛罗伦萨的文艺气质,让这里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向往高贵和自由,这种类似于“仰望星空”的高雅兴趣当然不是坏事,但要始终如此,就会有跌落谷底的风险。马基雅维利明白这一切,所以在多数时候,他才要反其道而行之,用更现实的方式,为这座极其美丽的、富于文艺气息的“鲜花之都”提供合理的政治策略。他的这番心思,恐怕只有真正懂他、待他如“朋友”的人,才能理解吧。

有意思的是,在马基雅维利身后五百多年,还真有一个女人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为此,她决定远赴重洋,去探寻这位朋友走过的路。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日本通俗历史作家盐野七生。盐野七生的代表作是洋洋十五卷的《罗马人的故事》,而这本《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是她“文艺复兴系列”作品的第二部。有段时间,网上有一封辞职信特别火,辞职的理由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这位盐野七生女士早就这么做了。1937年出生的她,16岁时偶然读到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从那以后就对遥远的古代欧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觉得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而自己的“英雄梦”只有在对远方、对古代世界的探寻中才能实现。所以她最终定居意大利,开始研究历史,寻访各地,著书创作,这一晃就是五十年。

今天这期节目,咱们就来谈谈盐野七生的这部作品:《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这部作品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为背景,将马基雅维利的一生娓娓道来,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水乳交融,深入剖析了他思想的成因与深远意义。

这本书的重点有三个:一是马基雅维利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之前,佛罗伦萨的现实背景;二是从政后的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实践中的种种见闻与努力,他希望构建一个怎样的国家以及努力因何徒劳无功;最后则是失去公职的马基雅维利关于国家政治的种种思考,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究竟是什么,以及他为自己的祖国佛罗伦萨所作的最后一搏。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谈谈马基雅维利从政之前的佛罗伦萨。这是一座属于市民的城市,市民们一方面渴望独立自主,一方面又希望有一位英明的领袖主导政局,因而总在不同政体之间摇摆不定。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阿尔诺河谷的一块平原上,四周是丘陵。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就在这里建立了一座殖民城市。不过,佛罗伦萨的真正兴起,还要等到公元十三世纪。羊毛和纺织业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随着经济功能和实力的增强,佛罗伦萨一跃成为意大利的重要城市,渐渐与米兰、那不勒斯等大城邦平起平坐。由于佛罗伦萨一直都是一座商业城市,因此,由各行业自发组成的商业行会,在城市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里的政治权力也一度由各个商业行会把持,而随着1282年佛罗伦萨正式建立共和国,权力也交付到人们所信赖的贵族手上。

尽管如此,佛罗伦萨各行会的力量仍在国家的政治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直到马基雅维利时代,凡是有意进入政府担任公职的年轻人,都必须先成为某个行会的会员,才有参选资格。马基雅维利是律师的儿子,本来加入律师行会顺理成章,但加入律师行会需要有大学文凭,而马基雅维利不知为什么没上大学。所以,为了当公务员,他加入了当地一个名字很长的行会,叫葡萄酒酿造者及小酒馆客栈经营者行会,虽然他从没酿过酒,也没开过小酒馆或者是客栈。

只有行会成员才享有政治权利,可以跻身到政府之中,这固然可以保证支撑城市发展的各行会的实际利益,但同时也限制了佛罗伦萨日后的政治实践与发展。历史上的佛罗伦萨共和国始终内讧不断,以至于另一位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名人、《神曲》的作者但丁,将它形容成是一个不堪痛苦的病人,只能在病床上不停地变换姿势,好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这里面所说的变换姿势,指的就是变换政体,而不断变换政体的结果,就是让许多人都遭受到了被流放的命运。但丁就曾被流放,最后死在了意大利东北部的拉文纳。

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和政治沾边的家族,都有成员遭受这样的惩罚,不过,被流放者的命运倒不一定都是悲惨的,科西莫·美第奇就是个反例:他的家族当时已经十分显赫,经济实力雄厚,而他当时也是官运亨通,然而后来佛罗伦萨打了一场败仗,他被政敌攻击遭到了流放,流放了仅仅一年,他又被召回佛罗伦萨,因为他的政敌也被赶走了,新的议事会决定由他做领袖。这个科西莫就像是现实版的“王者归来”,不过这还没完,他还要演“无冕之王”——他把佛罗伦萨的政体从共和制改成了僭主制,一人独掌大权。

所谓“僭主”,指的就是个人以非法方式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一种政体。科西莫的无冕之王是名副其实的。当时的佛罗伦萨,表面上一直都是共和制,最高统治者叫“正义旗手”,是通过民选产生的,一年选举一次,相当于一年任期的“总统制”。科西莫并没有动手改变这一套体制,在他三十一年的僭主统治时期,科西莫总共只当选过三次正义旗手。但由于美第奇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佛罗伦萨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离不开他们的“赞助”,而其他国家在外交事务上只认科西莫一人,这就让科西莫对外完完全全就是佛罗伦萨的君主。这样一来,国内自然也没有人敢于反对科西莫和他的美第奇家族了。再加上科西莫的统治温和,对外力求和平,对内大力发展艺术,也就顺理成章地深得民心了。

实际上,这个科西莫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充分地把握了佛罗伦萨人的性格特点。一方面,佛罗伦萨人是商人出身,精于算计,对于专制独裁下“听命于人、任人宰割”的状态深恶痛绝,十分警惕专制君主的产生;另一方面,各个行会势力在政府中分庭抗礼,导致统治效率非常低下,纷争不断,这又是商人们最不希望看到的。科西莫的明智之处在于,他既保全了原有的民主体制,使市民们深信自己可以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又在背后操控整个国家,保证它的稳定与高效。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做一次总结。随着科西莫·美第奇临政,佛罗伦萨从“内讧时代”,过渡到相对稳定的“僭主时代”。作为僭主的开端,科西莫·美第奇充分把握了佛罗伦萨人的性格,选择了一种在当时最为合理的统治策略,为佛罗伦萨开创了一段和平时光。然而,这种面目不清的政体,以及更深层次佛罗伦萨人自相矛盾的性格,却为以后的诸多纷争埋下了伏笔。

在马基雅维利出生后7个月,统领美第奇家族和佛罗伦萨这个共和国的重任,交到了科西莫的孙子洛伦佐肩上。洛伦佐当时虽然只有二十岁,但才能非凡,执政不久便引领佛罗伦萨走进了全盛时代,而马基雅维利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尽管美第奇家族的地位也曾受到旧贵族的冲击,但凭借自身强大的统治力,洛伦佐还是能够转危为安。

然而随着洛伦佐过世,佛罗伦萨的政治形势急转直下了,接替洛伦佐的,是他二十一岁的儿子皮耶罗。在佛罗伦萨披着民主外衣的个人政治体制下,皮耶罗的才能并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共和国的命运。他先是为了自己方便,糊里糊涂地把政府办公地点从市政厅搬到了自家的美第奇宫,招来民众的反感,认为这是他即将开始独裁统治的讯号;而后他又在外交方面昏招迭出,令整个共和国失去了对意大利局势的控制,此时米兰大公国勾结法国,与那不勒斯进行对抗,这让皮耶罗不知所措,以至于最终引狼入室,让法国人攻进了佛罗伦萨。

美第奇家族被驱逐,萨伏那罗拉教士成为佛罗伦萨人新的领袖,这位以宣扬教旨为己任的布道僧,在佛罗伦萨人丧失自信时趁虚而入。萨伏那罗拉在佛罗伦萨搞起了“政教合一”的新政体,而习惯于病急乱投医的佛罗伦萨人也欣然接受了。等到萨伏那罗拉无力支撑共和国的繁荣,令它一步步走向衰落时,佛罗伦萨的市民们又迫不及待地将他推翻。

到这里我们可以再一次总结。到洛伦佐执政时,佛罗伦萨抵达了自己的鼎盛时期,但这一鼎盛时期完全是靠洛伦佐的个人才干维持的。佛罗伦萨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政体无论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它都要在表面上保证市民的民主参与,内在又需要一个超凡的领袖主导一切。于是,在科西莫和洛伦佐两位精明强干的领袖之后,佛罗伦萨又回到了此前的内讧时代,就像前面提到但丁所说的,要靠不断变换姿势来减轻痛苦的病人的状态了。

这就是马基雅维利登场之前佛罗伦萨的大致状况,就在推翻萨伏那罗拉统治的同一年,佛罗伦萨人决定进行大规模政府改组,马基雅维利正是通过这次改组获得公职,成为一名政府秘书。接下来,我们就随着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马基雅维利一同奔走。虽然官职卑微,但马基雅维利却始终怀有让佛罗伦萨重现辉煌的野心,他的这一目标一度近在眼前,但最终因一场意外功亏一篑。

第二部分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当时和马基雅维利一同竞选的其他三个人都是大学生,只有马基雅维利一个人没有学历。那么,佛罗伦萨人为何要选择这个年轻人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职位需要实践能力,他是第一手情报的处理者,要对情报做分析,呈献给内阁,辅佐内阁进行决策,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马基雅维利的洞察力在当时已经得到了认可。就在这次改组三个月前,佛罗伦萨驻罗马大使还曾写信,要求他分析萨伏那罗拉施政的影响。驻罗马大使肩负着与教廷交涉的重任,因而往往由大人物担任。一位大人物会向一个没有学历的年轻人寻求意见,足以证明他所受到的肯定。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年轻的马基雅维利对“治国之术”充满好奇,他渴望更多的实践,而他的实践,也在逐步丰富他对国家政治的理解与认识。他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去一个叫弗利的小城,商谈雇佣兵合同的事情。当时的佛罗伦萨是没有自己的常备军的,因而国防或是侵略任务,都交给通过金钱购买的雇佣兵来完成。马基雅维利的第一次任务还算顺利,随后他又被派往法国,希望法国人出兵为佛罗伦萨攻占比萨,这一次他碰了钉子。这一系列经历让他认识到国家拥有自己的常备军的重要性,这也成为他日后努力的目标。

马基雅维利政治实践的第二个重要节点,发生在他与瓦伦蒂诺公爵切萨雷·波吉亚会面之时。当时的切萨雷政治事业蒸蒸日上,在获得了法国人的支持后,切萨雷要求佛罗伦萨雇佣自己做佣兵队长,以这样的方式与同样和法国尚且友好的佛罗伦萨结盟,在避免正面冲突的同时控制这个国家。马基雅维利正是为此事前去与切萨雷谈判。切萨雷身上的特质给马基雅维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即给佛罗伦萨方面写信,用了很大篇幅赞扬这位新锐君主的方方面面。在后来的几年里,他又几次与切萨雷接触,切萨雷也越发成为他心目中完美君主的典范。切萨雷最终并没能成就一番霸业,而是遭遇多方势力联合绞杀,最终战死疆场。这也触发了马基雅维利更多的思考。最终,在《君主论》一书中,马基雅维利将切萨雷单独列举出来,把他树立成一个理论象征。

在这里我们稍作总结,马基雅维利凭借自身出色的洞察力,才在政府中谋得职位。而在政治生涯的前半程,他主要负责的是外交方面的工作。通过一系列实践,他认识到依赖雇佣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见识到了切萨雷这样的完美君主,以及这样一个无可挑剔的人物在时运面前的局限性。这些都成为马基雅维利随后政治实践和写作的重要依据。

在结束了与切萨雷的交涉之后,马基雅维利回到了佛罗伦萨,等待他的,是这位病人的又一次改换姿势——由于外交方面屡屡受挫,经济上也受到很多限制,佛罗伦萨人决定改换政体。这一次,他们将正义旗手的任期从一年调整为终身制。

采用正义旗手终身制,表明了佛罗伦萨对于一个英明统治者的渴望。他们希望这位终身正义旗手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佛罗伦萨人还是害怕一人独大的状况,所以最后选了毫无野心的贵族索德里尼担任这一职务。索德里尼亲民、重法度,如果放在和平年代,倒还算是一位理想君主,但在乱世就显得过于中庸了。索德里尼的上台对于马基雅维利是个好消息,因为他要施行的改革,必须依赖于一个地位稳定的君主才能实现。于是,当索德里尼上任后,马基雅维利立即在各方游走,最终促成了佛罗伦萨第一支农民军的建立,并成功夺回了比萨。

组建国民军,夺回比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生涯也算到达了巅峰。尽管民众大多把功劳记在了领兵打仗的将军们身上,不过提出建议并为之四处奔走的马基雅维利还是在政界出尽了风头。尽管官职并没有变化,但马基雅维利的影响力显然与日俱增,并且在法国人再一次出兵意大利,进犯威尼斯,佛罗伦萨面临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时,帮助索德里尼度过危机。他的一系列外交决策,颇有切萨雷的风范。然而,就像伟大的切萨雷,最终也难以逾越命运设下的陷阱一样,对时局判断无比准确的马基雅维利,最终也败在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之上。

法国国王在取得大胜后突发重病,只好撤军。这就让站在法国人一边的佛罗伦萨人面临十分可怕的境地。原本已经节节败退的威尼斯人及其联军重整旗鼓,向军事实力仍旧十分薄弱的佛罗伦萨袭来。而联军之中还有一位佛罗伦萨人的“老朋友”——被放逐的前统治者皮耶罗·美第奇的弟弟,乔凡尼·美第奇。尽管遭到了放逐,但美第奇家族的势力仍在。这一次威尼斯联军中的西班牙军队,便是由美第奇家族组织起来的。面对这样的机会,美第奇家族自然不会放过。大军一路挺进佛罗伦萨城中,美第奇回来了,索德里尼政府倒台了,马基雅维利也随即被免职。这就是开篇我们提到的,让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抱负功亏一篑的转折点。

第三部分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生涯持续了十五年,从二十九岁起担任内阁秘书,直到四十四岁。在政治生涯的前半程,他四处游走,负责外交工作,并且通过一系列谈判与接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十分实用的治国构想。而在索德里尼上台后,他积极辅佐这位终身旗手,通过建立军队,为佛罗伦萨带回了短暂的荣光。他的外交决策很容易让人看到切萨雷的影子,判断敏锐、决策果敢,但人算不如天算,一场意外引发的连锁反应,让马基雅维利最终功亏一篑。

马基雅维利失去了公职,却不甘心就此退场。他一面著书立说,一面努力寻求复职的机会。他为共和国倾尽所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前二十九年是旁观者,随后十五年为了共和国“跑断腿”,马基雅维利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十四年了。退隐书斋这个出路其实并不坏,毕竟美第奇家族已经不比以往,狡诈与多疑取代了昔日的奢华大度。在美第奇家族重回佛罗伦萨后,他们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对马基雅维利进行了严刑拷打。离开“伴君如伴虎”的政坛,马基雅维利也不必为生计发愁。他还拥有一座乡下的庄园,足以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可马基雅维利并不甘心,他多次向美第奇家族示好,希望可以重新在政府任职。他的经典作品《君主论》献给了美第奇家族的年轻公子,他与“豪华者”洛伦佐同名,但却对马基雅维利的治国方略漠不关心,收到《君主论》便将它束之高阁。

马基雅维利创作《君主论》,是为了证明自己仍有敏锐的洞察力,足以为政府效劳。这部作品对种种不同的政体加以分析,并且阐述了一个良好君主理应具有的条件。他称颂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切萨雷,将他奉为典范,而在政体的选择上,马基雅维利决意抛弃共和制,认为唯有像切萨雷这样的统治者才能救佛罗伦萨于水火,这招致了诸多非议。马基雅维利甚至认为,只要是有益于国家的行为,即便违反了所谓的道义和民主,都可以称得上是英明之举。这种不择手段的发言为他招来了无数骂名,也成为他被人们认定成“不择手段者”的直接原因。

马基雅维利还有另外两部重要作品:《论李维》和《战争的艺术》。其中,《论李维》继续围绕政治制度展开讨论,而《战争的艺术》则以文学性的笔触,假托老将法布里齐奥之名,把战场策略娓娓道来。《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为表明自己的心意而呈献给当权者的作品,但他却把后来这两部作品献给了对于他复职毫无帮助的年轻人,或许也体现了他在这期间心态上的变化。

然而,就算是做了年轻人的导师,马基雅维利也从未远离过政治。他随后还接下了委托,撰写《佛罗伦萨史》。这部作品从佛罗伦萨建城,一直写到了洛伦佐·美第奇去世,同样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巨著。凭借这部作品,马基雅维利得到了罗马教皇的赏识,他趁机向教皇陈述了自己的国防自卫军理论,同样得到了肯定。于是在教皇的推荐下,马基雅维利终于得以重新回到政府,在教皇下令组织的“城墙加固委员会”里担任了委员长一职。官职小到不能再小,却让马基雅维利兴奋无比。

让他更加兴奋的事情还在后面。几年之后,罗马遭雇佣兵洗劫,教皇被迫屈服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这段历史被称为“罗马浩劫”。其间,马基雅维利随教皇军一同出征,尽管遭遇了败绩,但佛罗伦萨方面却传来了美第奇家族再遭驱逐的消息,这让马基雅维利归心似箭。他希望能在新政府谋得职位,继续为政府效力,然而事与愿违,这一次市民们并没有选择他,马基雅维利因此大病一场,两天后便撒手人寰。

刚才这一部分我们讲到,在美第奇家族回归佛罗伦萨之后,马基雅维利遭到迫害,失去了公职。在归隐书斋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方面完善了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仍在谋求复职,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在他的思想里,他肯定君主的价值,宣扬切萨雷式的统治者,认为即便是有违道义,有损民主的行为,只要对国家有利,便是值得采取的行为。这一观点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直到今天仍遭到许多误解,马基雅维利也因此被认定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然而,视“共和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渴望帮助自己的祖国。而佛罗伦萨人最后拒绝他重新担任公职,却是因为他在美第奇执政期间未表示任何反对意见,反而有一些谄媚之举。市民与马基雅维利都是爱国者,但二者爱国的意义,却相去甚远。

总结
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佛罗伦萨兴起于公元十三世纪,商人活动一直是这个共和国发展的主导因素,商人行会在政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行会林立却导致权力分散。佛罗伦萨人一方面希望能让权力集中,以提高统治效率,另一方面却又担心专制政权侵害自己的利益,因而始终在不同政体间摇摆不定。充满个人魅力的科西莫与洛伦佐,以披着共和外衣的僭主统治为佛罗伦萨带来了辉煌,然而当个人才干不足的统治者上台,佛罗伦萨又回到了内讧时代。

马基雅维利正是在佛罗伦萨废除僭主、试图重建共和统治的时候登场,在政府中担任秘书一职。通过外交实践,他认定佛罗伦萨需要有自己的军队,更需要有一位像切萨雷那样的君主来统领大局。于是在索德里尼上台后,他四处奔走,终于为佛罗伦萨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且让佛罗伦萨在外交方面取得了相对有利的位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让他的全部努力化为泡影。随着美第奇家族复辟,马基雅维利也被逐出了政府。

失去了公职的马基雅维利,一方面在乡下写作,整理自己的治国思想,完成了《君主论》《论李维》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令他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称颂,却也不断遭受着误解;另一方面,他也在努力尝试回归政府,为共和国效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并不在乎统治者是谁,只要有利于共和国,他便会努力为统治者效力。他是个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当过小公务员,但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个不顾一切的爱国者,这正是盐野七生为自己的朋友马基雅维利所勾勒的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