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种策略让学生真正爱上背诵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19-01-23
【关键词】背诵;策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58-02
  拜读了《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年第7期张久明老师的《让学生真正爱上背诵》颇为欣喜。“背诵”这种自古至今都有效的学习方式已逐步得到重视,但张老师的部分观点我不能苟同,现以苏教版二下的几篇课文为例,和张老师商榷。
  张老师的观点一:“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喜欢背书,就是觉得‘太麻烦了’,有学生写‘听到妈妈叫我背书,我就像头大了一样’。背诵的内容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程度,怎么能让他们喜欢呢?所以,对背诵的内容,应该允许学生选择。”
  观点二:“学生之所以不爱背诵,主要是因为背诵是他们的沉重负担,他们课后在背诵上要用去很多时间,这使他们缺少了自主活动的时间。”
  观点一认为背诵的内容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程度,我想这是对教科书的认识不够造成的。教科书是编委遵循课程标准的精神,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而精心选择和编排出来的,这样的内容怎么能说是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程度呢?
  观点二认为背诵要在课外进行,而且是学生的负担。为什么背诵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呢?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能让学生对背诵的内容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张老师的观点是“或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或比较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准确性;或吟诵文本,使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美与音律美。”这些方法对学习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含义或许更加有效。小学语文学习中背诵的指导,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贴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这样几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图画引导,燃起背诵兴致。
  《月亮湾》语言简洁优美,层次清晰,比喻形象生动,是一篇值得背诵积累的美文。因此,在带领学生背诵《月亮湾》时,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学习完《月亮湾》我们知道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画月亮湾。你们说,老师来画。”学生听到这节课是画月亮湾,顿时来了兴趣,显得格外兴奋。我写下课题,拿出彩色粉笔说:“同学们,开始吧,你们来说,老师来画,看老师有没有画出月亮湾的美。”学生都很期待看到老师画的月亮湾,一个个睁大眼睛,小脸通红。我开始引导学生:“月亮湾是‘我’的家,它是个……”学生齐答:“村子。”“好,我们今天就来画这个村子。”接着,学生慢慢说出了村子的前面有月牙一样的小河,我便画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学生看到我画的小河激动地说:“老师画得不像月牙。”可见,他们已经知道了“月牙一样的小河”的比喻含义。然后,我和学生从村子的前面、河上、河里、河岸、村子的后面一步步地完成了“月亮湾”这幅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一起根据黑板上的图画来背诵课文,我按课文描写顺序指着图上的景物,学生说出景物的内容。经过两次的看图说话,学生已能大体背出课文,最后让学生同座位互相指导背诵,巩固了背诵效果,加深了记忆。
  小学生的形象记忆占据主导地位,抽象记忆逐步发展,因此,我把抽象的课文转化成图画,让学生看图说话,再进行细致的补充。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背诵负担,又让他们感受到背诵的乐趣,同时积累了语言和素材。    
  2.游戏背诵,记忆与趣味共存。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活动,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的课文我采用的是游戏背诵法。如:《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极具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兴趣取向。但是,由于情节较为复杂,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指导学生记忆《蜗牛的奖杯》时,在班级举行了一场故事会,我这样引导:“同学们,《蜗牛的奖杯》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老师想先讲给同学们听听。你们要仔细听哦,看老师有没有讲漏了。”学生很喜欢听故事,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记忆这篇课文的兴趣。老师先试讲,做好示范,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讲故事的兴趣。老师讲完后,请学生点评,让学生明确目的以及要领,如语调的变化,肢体动作的配合等。然后,我给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结束后请学生上台讲一讲,比一比,看谁讲得最生动、最形象,最后推选出本次的“故事大王”。这种记忆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取关键词,寻找背诵线索。
  组织性策略记忆是一种精细加工,在记忆过程中,或将记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组织成各种类别,编入不同主题使之产生意义联系,或对内容进行改组以便于记忆,它适用于背诵逻辑性较强的课文。如:我在指导学生背诵《蚕姑娘》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蚕姑娘变成蛾姑娘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地找到了蚕姑娘变化的关键词,然后我把这些关键词串成记忆链“蚕姑娘―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发亮―吐丝结茧―蛾姑娘”。接着,我带领学生根据记忆链一起来回忆课文,师生一起背诵,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后,跟着老师背诵两遍后,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记忆链自由背诵,学生互相检查,加以巩固。
  4.思维导图,引导背诵。
  思维导图是友善用脑理念的一项重要成果,思维树的产生来源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关键词的掌握,因而更加适合学生的记忆。同时,思维导图充满了想象,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学生更乐于练习。学生画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身就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教师在此刻只要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情境,学生就能趣味盎然地完成课文背诵。这样的背诵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而记得更加牢固。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土桥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