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外媒|媒介素养 大概两个月前,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开设了一门在线课程,名为“新闻实验室教你读外媒”。 6周的课程下来,有两件事情非常出乎我的预料。 第一件事情是,有许多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报名参加了课程,并且在课程结束时说自己学到了很多。 我原本对这门课程的定位是“公民素养课”,也即,不管什么专业背景的都可以来学习。甚至,特意更多针对非新闻传播专业的人,因为课程中的不少知识其实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习中应该都已经覆盖过了。 不过,从课程结束时的反馈来看,这门课即便是对科班出身的同学也有帮助。比如,有同学说,通过跟着我们对每篇报道进行阅读训练,“我才终于理解了新闻真实性、客观性这个我大学专业课反复背了好几年的概念。” 在最后一天的结课仪式上,我和几位同学连麦聊天。有一位同学说,他们学校开设了英语新闻阅读课程,不过老师上课的方式是:给大家分配《经济学人》的文章,然后分组翻译,翻译好了做presentation——这更像是翻译课,而不是英语新闻阅读课。 我一直认为,外媒阅读的核心并非英语水平,而是两个英语水平之外的因素:一是媒介素养,也即,知道去哪里获取信息,知道如何分辨信息的真伪和质量,知道如何快速从一篇文章中发现核心内容,知道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二是对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读外媒对中国的报道时往往会觉得容易一些。这两点,也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第二件出乎我意料的事情是:有一些身在海外的朋友也报名了课程,并且非常认真地学习了课程。 我对这门课的定位是,让国内的人们掌握“开眼看世界”的方法。为什么已经在国外的朋友,还会来报名学习呢? 在结课仪式上连麦的时候,一位身在北美的新移民告诉我:这门课让她收获很多,以往她只会读微信营销号里面关于北美的新闻(很多是假新闻),发现自己了解的世界和身边当地人了解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直到认真阅读了外媒,她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活在一个泡泡里。 她发现,阅读外媒是海外华人融入当地的重要方法,乃至是重要前提。我连连点头:这也是海外华人真正能够参与到当地的公共生活、能够提高华裔在当地影响力的必备条件。 当然,除了以上两类人之外,我还是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到达更多生活在中国的、来自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因为,在这个日趋走向封闭的世界里,多一个人学一点向外看的方法都是好的。 这是一门授人以渔的课程。在第一期课程开课之前,同学们大多认为,阅读外媒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结课之后,这条曲线明显地向左移动了——更多人觉得读外媒没那么难了。 这条曲线的移动,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这门课的效果。 当然,更多的效果还是体现在同学们填写的结课反馈中——
这些学习成果,不仅仅是我们准备的课程和讲座内容带来的,更是同学们形成的学习社区带来的——每节课后,都有不少同学分享自己的笔记;在讨论帖下,有不少同学各抒己见;在直播课中,有及时的互动讨论。 再过几天,1月20日晚上,“新闻实验室教你读外媒”第二期的课程就要正式开课了。12月底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次优惠预售。有不少小伙伴反映:没有赶上预售。为了让更多的小伙伴以更优惠的价格参与进来,我们在开课前再进行一次短暂的拼团优惠活动:从1月17日晚到1月19日晚,三人成团,优惠价格和预售价格等同,还是199元。 |
|
来自: air1605 > 《公众号:新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