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与癥病的鉴别及癥病治法/桂枝茯苓丸(妊娠恶阻)
现在说第2条,第2条讲的是什么呢?严格来说,是癥病与妊娠的鉴别,以及癥病的治法。
请大家看第2条原文: 《金匮要略》“妇人宿有癥[zhēng]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一类)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芍药 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和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笔记者摘自《金匮要略讲义》) 请大家注意,“癥病”的“癥”字,没有简写字,其他任何写法都是错误的,必须按照这个繁体字来写,才是我们所讲的癥积,癥块。 首先来说,原文里面涉及那个“衃[pēi]”,我上次讲瘀血的时候,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了,是瘀血的一种称谓,所以,[词解]说,一般的来指色紫而暗的瘀血,又作“癥痼”的互辞,就是说,这癥病是瘀血所致。
我们首先说 “妇人宿有癓病”- 就是她本来长有有形之块,现在有B超跟随,那很好说,是子宫肌瘤,还是卵巢囊肿,我说的都是良性肿物的范围内。 这个就是说,在没怀孕之前,已经长有有形之块了,是癥病。
结果现在出现了 “经断未及三个月”,和后面所说的, “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因此,癥病要和妊娠鉴别的话,首先得看经水断绝的时间。 另外,再看胎动的时间,和腹形大小是否吻合。
这个条文,实际上在胎、癥的鉴别上,它拿出了一个基本要点, & 首先得看月经经水的通利与否,时间的问题。 & 还有一个,就是说“而得漏下不止”。 癥病漏下,象子宫肌瘤,和肌瘤生长的部位相关的,有的在这长个肌瘤,长得挺大的了,月经照常,血量也不多,顶多有的可能有点感觉,也有的经血可能比原来量增加,但是,一般还保持规律,有的可能应和功血鉴别,就得借助内诊和B超下的观察,我觉得,有今天的中西医结合,在张仲景的原文上,就更好理解了。
“而得漏下不止”- 现在,有下血的,有漏下不止的,月经淋漓,就是量不算很多,但是不断,即漏下不止,若说崩漏,崩就是血量多,或者是兼有血块等,它这是讲的漏下不止,一般来说是淋漓不断,或者有血块,或者是经色深,那得具体分析,但这是和癥病相关的漏下不止。 “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为什么呢? & 作为妊娠三个月的话,应无胎动, & 胎动的时间是在妊娠4个半月左右,有的提前,就是4个月多一点就出现胎动,《西医妇产科学》里面它也讲了,一般是4个半月开始出现胎动,因这个不符合胎动时间。 & 而且位置比较高,到脐上去了,因此,是癥痼,是癥病所造成的。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这就是说,她月经闭止的时间,和胎动时间如果吻合的话,她就是妊娠。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如果是漏下不止,而且这种下血的时间,是在月经闭止三个月以后。 “后断三月”怎么理解呢? 我再说一遍,后三个月,又停经不行了,胞宫还是按月的长,因有漏下不止,她就是“癥痼害”所造成的。
然后提出,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 现在,就是来讲癥病的治疗方法,应该怎么样呢?若想治癥病见有下血,得去其癥,血才能止。
在历代医家里面,争议在哪呢? 一,是说宿有癥积,又妊娠了,就等于胎、癥共存,这个时候她出现下血,你也应该用桂枝茯苓丸,有故无殒,就是说,为了去其癥,来保胎儿,属于病情需要,桂枝茯苓丸可以投,这是一种观点。
第二种认为,条文要讲的是胎、癥的鉴别,对于这种癥病引起的下血,怎么治疗,用桂枝茯苓丸,去其癥,血就止了,因此,也把桂枝茯苓丸当作一种去癓的方药。
现在,两种观点,我觉得,第一种观点从理论上讲得通,但是,现在来说,确实,如果说癥病它不引起下血,不影响胎儿发育,可以和平共处,到生的时候,剖腹产,一起解决,尽量在妊娠期间,只要她没有病理表现,没有下血症,没有腹痛症,就让它和平共处,让它胎儿和母体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度过整个妊娠期,尽量减少用药,到生产的时候,剖腹产一起解决,胎儿取出,癥病切除。
要说有故无殒,现在我没有亲自实践过,但是,比方说死胎不下,我用过,胞衣不下我用过,桂枝茯苓丸确实能够消癥,能够排出死胎或者胞衣。 有一位妇女,她得了风心病,不能生育孩子,由于怀孕以后,使她风心病加重,心衰,紫绀非常严重,肝肿大也非常明显,必须终止妊娠,她自己非常的不心甘,希望医生能够配合保留胎儿,来找中医,希望能够用中药,既不伤胎,又能解决她的心衰问题。 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为了保住大人,为了她的生命质量,那就得是终止妊娠,因为那种情况下,用催产素可能也有危险,所以,西医也建议请中医治疗,我们就真的给她,用的桂枝茯苓丸(汤剂获效)。
还一个病例,就是死胎。 一位病人,也是心脏的疾患,是心肌病,她心衰不明显,但是,有气短的症状,包括她整个机体状态不好,因为妊娠反应很厉害,B超一看,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已经发生死胎了,表现的是什么样呢? 等于我看到死胎的鉴别,和咱们原来书上记载的一样,口气腐臭味,舌苔中心发黑了,很大一块黑苔,出气腐臭味,另外,她腹形和妊娠月份不吻合,小,不长了,所以,桂枝茯苓丸(汤剂)吃下去,死胎就下来了。 & 还有,就是胎衣不下,桂枝茯苓丸确实有这效用。
& 如果说胎、癥并见,说有故无殒,我没有试过,是这样的情况。
& 那么,对于子宫肌瘤,包括卵巢囊肿,桂枝茯苓丸现在有成药,但我认为,汤剂效果更好,甚至于可以说,桂枝茯苓丸和当归芍药散配合,效果更好。
& 包括宫内节育环造成的月经过多,月经不调,从水血互患上考虑,因为把节育器当作一种异物,异物刺激造成的局部瘀血和水肿,因此,用桂枝茯苓丸,化瘀利水,合当归芍药散,化瘀利水,不去治其炎症,没有任何一个清热解毒药,或消炎的药物存在。 但是,将刚才我说节育环的问题,当作一种由于金属异物,刺激宫腔内膜,发生的一种瘀血现象。因此,有很好的疗效,两方合用,比单一使用都好,而且汤药比丸药效果好。 对于有故无殒,我也提出个人的看法,关于这个方剂在命名上,比方说, & 在《妇人良方》里面,将此方叫“夺命丸”,刚才我讲了胎衣不下,救产妇,要不然失血过多会危及生命,不行,所以,《妇人良方》把这个方名,叫做“夺命丸”。 & 还有就是,《济阴纲目》把这个方子叫做,“催生汤”。 从命名上看出,对桂枝茯苓丸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你若具体看,这个方子的药量却很小,所以,有很多的医生,有些中医的妇科医生,他不相信这个方子。 我们已经从理论上给大家讲解,现在,我们来看方剂组成,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就这么五味药,而且是等分的,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兔屎大的丸,量确实很小,一次吃几个呢?看,食前服一丸,不知,最多加到三丸,量是很小的,药物选得又很平和。
我们来把这个解释一下,就其本义,从仲景选用的药物来看,方中 & 桂枝和芍药的配伍,我已经说了,是通调血脉,取其和阴养营的作用, & 丹皮和桃仁,是活血化瘀的作用,
& 茯苓,健脾利水,特别是茯苓配桂枝,已经几次讲到,它通阳利水,也有健脾温阳利水的作用。
既然是瘀积有形了,长成的癥块是有形之块,是癥病,那么认为,不能求之过速,特别是,如果是胎、癥互见的情况,更应该是“缓缓求之”,因此,它的药量就用得非常小,应该看条文全方的表达,是属于胎、癥互见,因此,不可能象鳖甲煎丸,大黄蜇虫丸那个丸药,药味又多,量和服法上,要求的又日三服或者酒饮服。
这就是说,尽管是有形之块,但是,它是胎、癥互见,所以,用蜜丸长期服用,以缓攻其癥,从小剂量开始,这就是要有故无殒,要保胎的。
假设说没有胎、癥互见,就是癥积,如果允许观察的,那一定得象现在,咱们有B超跟踪,有内诊配合,有的长得很快,2、3 个月就长得很大,她患者马上就感觉到尿频,尿憋不住,有失禁的情况,尽管是个良性的子宫肌瘤,一定动员她作手术。 药物,说我慢慢给你吃着,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实践证明,包括加用一些软坚散结的药,不能阻挡它长得很快的情况。所以我说,得因人、因病的情况,具体分析。
名老中医的妇科专家也这么说,原来如果咱们不懂西医妇科,固守田园,我们一定坚持这法则,我就这么开方,关于疾病发展到什么程度,你愿意找西医去手术,那你就手术去,但现在,我们应该增长知识,手术有利于她,那么咱们就鼓励她手术。 如果说允许观察,就用桂枝茯苓丸,或者配合当归芍药散,子宫肌瘤在2cm以内的,有的一个月之内,癥就没有了,特别是子宫肌瘤小结节,小结节都是在1cm 左右的,我认为,2cm以下的肌瘤,可用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等方,包括配合象穿山甲,甲珠这一类的药物。 我现在, 首先说,不用甘草,原因是你要祛瘀血,不要缓,可以量小,可以用蜜丸,不能用甘草。 第二,软坚散结的力量要加强,可以用海藻、昆布,包括荔枝核、橘核。 第三,就是再用化痰类的药物,比方,愿意用白芥子、天南星,这一类的药物,都有利于癥病的治疗。 也就是说,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和化痰药、利水药的结合,是与我刚才给大家交代的机理,相吻合的,因此,它就有很好的消癥、祛瘤的作用。
卵巢囊肿更是,它是囊性的,有的里面包裹着水液的,更需要桂枝茯苓丸和当归芍药散,那是化瘀利水法的代表方剂。 我现在要说,桂枝茯苓丸,它之所以能够消癥,具有消瘀化癥的作用,是因为它既有活血化瘀,又有消癥散结,还有利水渗湿三方面的功效,等于它把握住了瘀、癥、水,这三个病理环节。
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我说它从西医方面的理论,把握了三个理论环节, 一个是感染, 一个是梗阻, 一个是血运障碍。
现在要说,桂枝茯苓丸能治疗良性的肌瘤、囊肿,就是因为它把握住了, 一个是瘀、 一个是癥 一个是水, 这样一个中医认识的,三个病理环节。 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