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陆军学院千里野营大拉练桂林陆军学院,是当年全军7所陆军初级指挥院校之一。以分队战术、轻武器射击和器械体操闻名全军,编写的相关教材全军通用。其实,桂林陆军学院还有一项绝技独步天下,却令身在其中的我们所不齿,那就是脚上功夫——跑步。凡是靠脚的,不管是通过400米障碍、5000米徒手跑还是5000米越野跑,就像老干妈和马必龙,餐前便后必备!所以,当年的我们,很怨毒地骂母校是“跑步学校”。如今,母校已经更名了,但她赋予我们的魂,却永远烙进了我们的每一个细胞! 如果只有这些,那还不算得什么。最令人发指的,是每一名学员临近毕业必须通过一次练狱般的磨难——“战术综合演练”——江湖人称“千里野营大拉练”——简称“大拉”。全程500公里,走、打、吃、住、藏。说者眉飞色舞,听者心惊肉跳。 之所以令人发指,这是因为: 第一,这500公里拉练路线,就是红军当年突破湘江、付出沉重代价后的突围路线,全是翻山越岭,没有平坦大道。 第二,500公里全程靠脚走,没有足够的体能储备和坚韧的精神支撑,熬是熬不过去的。 第三,桂北的五月天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时而毒日高照、时而冷雨浇灌,十分变态。 第四,这是军校学员成为指挥军官的“投名状”,过不了关,就毕不了业,抬不起头。 关于大拉练,不少兄弟已经作了全景式描述。我2000年毕业于105队,回忆一些花絮以供谈资。 吃不完的酸菜鱼 我们冒着瓢沷大雨,吼着歌,深一脚浅一脚,终于于黄昏前抵达野营地——古坪。老天爷还算开恩,这时雨竟然停了。我们必须抢在天黑前挖灶埋锅做饭、搭设单兵帐篷。 小胖王琦兴冲冲地从给养车上领回两条巴掌大的罗非鱼和一陀黑乎乎的酸菜——这是我们全班9个人的晚餐。雨后的土地湿软,挖两个散烟灶不用费多大功夫,一个灶做饭、一个灶做菜。可柴湿了怎么也点不着,负责生火的阿牛哥韦经金气得大骂:“塔玛的,捡的什么鸟柴火,怎么也点不勺?!”无影脚郑杰从火箭筒弹药筒里倒出一陀固体酒精,得意地扔给阿牛。对于一路吃八宝粥、火腿肠走过来的我们而言,一顿酸菜鱼的诱惑绝对胜过满汉全席。单瘦高挑的康巴汉子王兴康像一头饥饿的雪狼,盯着烧旺的土灶催促:“快下锅,老纸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大块头李熙呛道:“就你这身板,吃撑了也是前胸贴后背。” 饭好了,帐篷也搭好了。在万众嘱目中,锅盖终于揭开,白花花的鱼肉、黑麻麻的酸菜、红彤彤的辣椒在锅中翻腾,把我们的胃搅得生疼。酸味辣味香味钻进鼻孔、直击味蕾。连肉带汤浇一勺淋在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上,绝对是人间绝味。全校唯一学日语专业的倪阿龙情不自禁地赞叹:“硕—嘎。”三下五除二,每人喝了一碗又一碗,战备盆就快见底了。 突然,大雨又倾盆而下,片刻间战备盆又多了半盆汤。班长盛醉丰大喊:“添火,再加点盐。”大伙用雨衣拢住灶,水开成汤,每人又盛了一碗,味道不减当初啊!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一会儿,战备盆又满了。班长用勺子搅了搅,问道:“来来来,谁还要再来一碗。”大家四散而逃…… 帐篷内外的冰火两重天 天色己晚,酸菜鱼的刺激慢慢过去了。为了明天的强行军,今晚得好好休息。可是,由于连日冒雨行军,大部分人的被子都湿了。饭后借着篝火烤被子,全班10个人只有6床被子能盖。看来只能3个人共用1个单兵帐篷了,2床被子盖1床垫1床,刚刚好。 说是单兵帐篷,其实是两张雨布用背包带搭成屋顶型帐篷,底下再垫一张雨布,两个口子扎上雨衣,四周挖上防水沟。原来容纳2个人的帐篷,这下钻进3条壮汉,显得十分拥挤,加上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干的,只能脱个精光、赤条条钻进一个被窝,躺下来翻个身都碰到肉。 桂北的五月,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骄阳似火,晚上冰冷如铁。睡觉时手脚一碰到帐篷冷得直哆嗦,但被窝里却阳气十足,3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的体温没有了衣物的包裹,全部弥漫在被窝里,热得发烫。我和小胖王琦、宁云奉睡一个帐篷,刚开始还嘻嘻哈哈开着玩笑,后来觉得多少有点尴尬,再后来迷迷糊糊睡着了,但时不时被雨声吵醒、被帐篷冷醒、被肉体热醒、被山里的野蚊子咬醒、中途被岗哨叫醒,一夜似睡非睡、似醒非醒。 明天,会是怎么样的呢? 不能不说的内裤 历届大拉练下来,都会有师兄的小诀窍传承下来。这些,是血与泪凝结起来的经验教训。 比如,迷彩服的肩膀内衬缝上厚厚的海棉——虽然穿起来像个笨拙的变形金刚——但比起抗压近50斤的基本单兵装备负重的现实需求来说,这算得了什么;比如,鞋子里垫上卫生巾,可防止脚底打泡,小卖部的阿姨们对于小伙子们买女士用品早已见怪不怪,甚至还会热心地推荐她们心仪的品牌;再比如,为了防止我们的“第二生命”——81-1式自动步枪灌进泥沙,TT就很管用。 这里要说的是另一款神器。拉练途中,迷彩服是不用洗的,反正湿了会自然干。内裤是不可能不换的,可换了没法洗,因为洗了也等不到干,丢了又怪可惜;也不能挂空裆,长途行军,天气炎热,加上汗水雨水交织,不穿内裤引起“钟摆效应”、必定磨裆。 这款神器就是——纸、内、裤,它轻薄、透气,它方便、经济,它还节约、环保。我买了2打共24条,16天是够用的了。 第一天行军40公里,有点小磨裆,涂上点蓝油町,基本不碍事,晚上换一条新的。 第二天行军40公里,竟然就真不磨裆了,效果果然杠杠的。 第三天,白天烈日炎炎、汗水如注,临近黄昏,穿越林地时下起瓢沷大雨。晚上钻进帐篷,脱下迷彩裤准备把用旧的纸内裤扯出来,咦,我的小内内呢?它竟然不见了!只剩下一条橡皮圈挂在腰上!难道它像我的那只爱情鸟,飞走了?哦,原来,我的小内内,它被汗水和雨水揉碎后从裤管里冲走了! 梦幻的极限行军 5月9日,我们抵达在兴安境内,完成战术课目演练后,第二天在县城休整1天,参观红军渡过湘军战役纪念碑园,组织军民联欢晚会,晚会上有一个节目,由美丽的护士妹妹们表演的歌舞,歌曲名叫《姐姐妹妹站起来》,其中有一句歌词怪让人感动的:“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还有一个人人爱,姐妹们跳出来,就算甜言蜜语把他骗过来,好好爱,不再让他离开……”其时正值感情低迷期,听了还是挺振奋的哈!当晚睡了一个囫囵睡,我们这支疲惫之师精神焕发,重整行装再出发。 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接下来的这段路程,会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 5月11日早上8时,部队开拔,目标:华江。距离:80公里。时限:22小时。方式:极限行军。 一路上只有急行军,强行军,奔袭……途中没有大休整,没有补给,携带的只有出发地配发的3瓶八宝粥、4根火腿肠,1陀牛肉干、1块压缩干粮,壶水里我自己放了糖和盐——难喝,但管用。 更加苦逼的是,这80公里路几乎都是水泥路——当年红军走的小路如今都成了平坦大道。水泥路硬实,脚板走得生疼。没有了丛林地的绿荫遮蔽,白天太阳直晒,浑身流油;下午大雨滂沱,外面虽然穿着雨衣,在大雨之下也是然并卵,浑身淋透。每个人背着沉重的背包,又湿又闷,各种装具的绳带虽然经过处理打成披挂式的绳结,但勒在前胸后背还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只有每次休息10分钟的间隙,直接仰面躺在背包上暂时减轻一下负重的压力。 走到22时左右,体力已经基本透支、精神极度疲惫,队伍的行军速度逐渐慢下来。再走2个小时,我们的意识逐渐模糊,双腿机械地向前挪动。目标在哪里?还有多远?这些已经不在我们思考的范围内,心中只有一个意念:前进。 从来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如此漫长。我们行走在路肩上,左边是急驶而过的大货车,右边是道路的排水沟。我们与货车之间只隔着一道不到30公分的水泥坎。安全?去他的,老纸现在只想躺下。 再往下走,眼前开始出现幻觉,前面兄弟的背包时而变成一块大面包、时而变成一头青面撩牙的怪兽、时而变成微笑的姑娘。我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睁着还是闭着,绵延几公里的队伍没有一丝声响,偶尔“扑通”一声,那是有人倒在路边的沟里,不用人扶,自己又摇摇晃晃站起来。 我们就像一队行尸走肉,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赶着肉身,灵魂已然出窍。最慢的一程,行军1公里竟然用了1个小时,那是在蠕动!队干部来回巡视,不断吼叫:“不要睡着了,打起精神来,还有XX公里就到了。”最想听到的声音就是:“原地休息。”此刻连膝盖都懒得弯,直接往后躺,身子落在背包上、还可以接上刚才的梦。最痛恨地声音就是:“继续前进。” 凌晨3点,终于见到了华江的灯火,那是希望的曙光,精神终于开始重新振奋。凌晨4点,我们比预定时间提前2个小时抵达目的的。 现在回想起来,最辛苦是是尖刀班,整个行军队伍中唯独他们不能睡着走,我们只是跟着走! 若干年后,当我再次站在湘江河畔,再次凝望着那条曾经让我们痛不欲生的苦难之旅,不由得感慨万千,从心底涌动起一种自豪!同时,也真正明白了“大拉练”的真谛。 大拉练,是一道成人礼式的分割线,跨越这条分割线,我们褪却了几分学生的稚气,多了几分军人的刚毅! 大拉练,是军官出炉前的最后一道淬火,我们在这道淬火中,从肉体到精神都得到凤凰涅槃般的升华! 大拉练,是一种红军精神的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红军传人奋勇前进、永不言败! 大拉练,是母校送给即将成为指挥军官的我们的一份厚礼,鞭策着我们在往后的从军路上,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负重前行、一往无前! 大拉练,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它启示着我们,人生如同拉练,翻越一座山,总还有一座山在前方等着你。但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翻不过去的坎! 感谢赋予我军魂的母校!感谢残酷的大拉练!感谢淬火的青春! |
|
来自: dengxuzhao >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