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惠王吞蛭”话寒菹

 369蓝田书院 2019-01-23

    寒菹(音ju)一词见于《楚惠王吞蛭辩》。《楚惠王吞蛭辩》一文摘自东汉王充《论衡·福虚篇第二十》: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大意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楚惠王在一次进食御膳时,发现腌酸菜中有一条水蛭,他就夹起把它吞下去了。之后,他出现腹痛,以致不能进食。该文曾被选入《医古文》,很多书籍都将寒菹译为腌酸菜。

    记得80年代初(1983年)笔者在荣昌县古典医籍学习时,教我们医古文的是一位中学退休语文老师,他叫林万峰,时年60余岁,高度近视眼,白发秃顶,平生不得志,时常口吟陶郎(渊明)《归去来兮》辞,我们背后称他为老夫子。他在讲述《楚惠王吞蛭辩》寒菹一词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基本上都作“腌酸菜”解,这种解释大家(包括林老师)都觉得于理不通。因为腌酸菜在我们这里(重庆)很常见,在农村很多家庭都能自己腌制。具体制作方法是将青菜,俗称奶奶菜或包包菜晾晒干以后,收取加如适量食盐搅合,几天后洗净晒干放入坛中,吃的时候或切细炒青海椒(辣椒),或蒸烧白(将猪的三线肉用油略炸后加作料切片放在碗底,再将腌酸菜切细放在面上蒸熟,再翻过来即可。)像这种情况通过这样的工艺制作,根本就不存在吃到蚂蝗(水蛭)。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不能释怀。但是在80年代末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当时我还在峰高区(镇)卫生院工作,每天都要看四川日报(那时重庆市还没有直辖)四川大诗人、作家流沙河在该报连载关于野菜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关于寒菹的考证,他通过考证,认为寒菹就是四川侧耳根,即鱼腥草。当然他的考证有很多有力证据,现在已记不得了。但是寒菹即是侧耳根却十分在理。战国时期今之湖北、重庆一带即属楚国势力范围。侧耳根生长在田边,低洼潮湿地方,蚂蝗很容易爬在它上面。侧耳根春季出土,叶嫩根脆,将它挖去出来洗净,拌盐,再加食醋,辣椒面等调料即可食用。其味道鲜美,清香可口,具有清肺热开胃作用。由于文化的传承,巴渝(成都重庆)大地至今人们都有生吃侧耳根习惯。由此看来,姑且不论大作家流沙河的考证如何有据,单就当时楚惠王生吃侧耳根吞水蛭也是情理中的事。

    鱼腥草出自《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鱼腥气,故俗称鱼草”。《苏沈良方》:“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似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

   【别名】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侧耳根(《遵义府志》),猪鼻孔(《天宝本草》)。

   【分布及生长】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

    鱼腥草不但是味美菜蔬,更具有较高药用价值。鱼腥草古名蕺菜,亦称侧耳根、猪鼻孔。因其新鲜茎叶中有一股强烈的鱼腥气而得名。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能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药汁如淡淡的红茶,仔细品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并无苦味及腥臭,对胃也无刺激。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1530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药理研究】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临床报道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流感、肺脓疡、癌性胸水、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化脓性关节炎、习惯性便秘、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丘疹状荨麻疹、慢性咽炎、肛肠病、前列腺炎、红斑狼疮、血管瘤、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等。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成药制剂有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等。又如复方鱼腥草片(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引起咽喉疼痛、扁桃腺炎等。

    鱼腥草还有抗癌作用,《分类草药性》说本品“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消膨胀”。其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癸酰乙醛)。通过实验将鱼腥草用于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癌细胞有丝分裂最高抑制率为45.7%,可防治胃癌、贲门癌、肺癌等。癌肿合并感染及腹水、腹胀者食之尤宜。

据分析,鱼腥草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癸酰乙醛、月桂醛、甲基正壬酮、香叶烯等;并含蕺菜碱、钾盐、槲皮甙、异槲皮甙等成分。与入药的鱼腥草不同,食用的鱼腥草讲究新鲜,烹饪时最好用大火炒熟或凉拌,凉拌侧耳根是民间的一道传统佳肴。

   【临床应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开胃消食。前人用之为治疗肺痈要药。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临床应用本品有所发展,常用于肺脓疡、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痢疾、尿路感染等疾患。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同用于肺痈吐脓(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的肺脓疡),痰热喘咳。用于热毒疮疡时,可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若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疔疖红肿痒痛,亦可单用本品制成搽剂,外涂患处(如《中国药物大全》提及的皮炎宁)。鱼腥草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时,常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同用;亦可单用鱼腥草,不仅治疗热淋,尚可治疗白浊及白带。用于大肠湿热、泄泻痢疾时,多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配用,也可与山楂炭配伍,治疗热痢(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的细菌性痢疾)。

   【食用方法】凉拌,将新鲜鱼腥草冼净,用开水略烫,加入适量食盐、酱油、米醋、椒面、椒油、姜末、葱汁、麻油等调味品拌匀。煮粥,将鱼腥草水煎取汁煮粥,或是等粥快熟时放鱼腥草适量,稍煮即可食用。炖肚:鱼腥草适量塞入猪肚内,炖至猪肚烂熟服用。泡茶,将鱼腥草放入锅中,炒至可捏成粉末时,晾凉备用。每次取适量,开水泡饮。此外,还可在炖肉、煮面时放适量鱼腥草同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