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医学论坛“丁香园”发表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文中讲述了三年前,内蒙古女孩周洋的父母误信权健“抗癌秘方”,拒绝了北京儿童医院继续化疗的建议,耽误了周洋的治疗,最终孩子不幸离世,年仅4岁。两年前的“魏则西事件”,因为轻信了百度搜索到的“生物免疫疗法”,魏则西的家庭在花费了数十万元后,还是没能挽留他的生命。一系列的事件让我们不禁紧张,怎样才能在求医路上少走弯路呢?
既然我们很难预测治疗的效果,那么寻求最规范的治疗无疑是一种安全的选择。就我国而言,200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三家联合委托中华医学会,由其各医学分会制定了相关的学科《临床诊疗指南》[1]。各个国家都有自己针对不同疾病的指南,这是“规范治疗”的基础。相对的,过度治疗是大家共同的忧虑之一。 什么是过度治疗 “过度治疗”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67年,流行病学家杰克·温伯格进行的调查显示,不同地区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这种选择并不完全依照临床指南[2]。这个发现逐渐引起大家对“过度治疗”的重视。国际上普遍称为“Unnecessary health care”,直译为:不必要的卫生保健。2008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将过度治疗定义为:过量的或花费过高的治疗[3]。 由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目前国际上的前沿理念为“精准治疗”,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不尽相同。但在任何一种治疗的使用之前,都应该有相应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支持。概括而言,超出治疗目的给予治疗可认为是过度治疗。
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 家属的补偿心理 家属会产生焦虑、抑郁等的情绪[4],所谓“关心则乱”,一方面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充分,一方面为了表达对亲人的爱,表现为盲目追求“最好”的治疗、用“最贵”的药,造成过度治疗。 医生对规范治疗不熟悉 医生面对的患者多与《临床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不完全相同,或由于患者及家属意愿、经济条件等原因不能完全按照指南进行治疗,或由于对指南的理解不够透彻,这都是可能导致无法完全按照指南进行治疗的原因所在。
过度治疗的危害 身体损伤 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为例,目前的过度治疗包括:对肿瘤直径<5 mm,无其他甲状腺癌高危因素的病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淋巴结清扫[5],这会造成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缺失,需要后续终身服药并检测甲状腺功能,给生活带来很大不便。除了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过度使用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经济和医疗负担 中国的肿瘤患者已经面临着很大的经济负担,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研究报告》,中国每位癌症患者平均每年总自付14万元,超出人均可支配收入1.75倍,用靶向药的患者平均每人每年自付22万元,超出人均可支配收入2.7倍。 过度治疗无疑将患者的经济负担再次加重。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在《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中国总卫生费用达到4万多亿,然而这其中30%是浪费的,属于过度医疗,这些消费质量堪忧,从当下的医疗服务来说,先不谈健康,目前对卫生服务的评价也是不足的。”过度治疗占用了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 心理压力 在求医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治病的药物数量、金额等标准去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当面对更多的手术、药物时,我们就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如果心理压力不能及时缓解,更可能进一步影响疾病的发展。 做个聪明患者,拒绝过度治疗 方法一:求医路上 前面已经提到,规范的治疗是在治疗目的下,医生严格遵守指南,结合患者病情合理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或免疫治疗等。然而作为患者,怎么能保证医生规范治疗呢?最可行的是,不要轻信广告宣传,不要轻信网络搜索的结果,到专业、规范的专科医院、专业的科室去就诊。 另外,由于病情的“个性化”,不同的专家可能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此时可尝试多学科会诊,增加规范治疗的可能性。 方法二:治疗时 在国际上,肿瘤治疗除了手术、放化疗等几大传统“武器”以外,“替代医学”也是被广泛使用的,包括针灸、草药等。我们对中药、针灸等治疗的接受度更高,大部分慢性病患者都会选择一些替代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替代治疗不能代替规范治疗。治疗方案需要医患双方共同确定,不能盲目依赖任何一种治疗。 另一方面,保健品正逐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明确规定:“(保健品)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我们需要谨慎选择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保健品,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服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不盲目购买,在服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 方法三:病情稳定时 在与疾病相处的每一天里,我们都应该注意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等。强壮的体魄才是抵御疾病的基石,这比治疗更重要。 饮食:我国卫健委2017年发布《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原则包括:适当运动、保持适宜的体重;饮食多样化、补充蔬菜水果;适当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限制精制糖的摄入及必要时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还要戒烟、戒酒、减少油炸烧烤等食品的摄入。 运动: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1周2次的力量训练。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降低很多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国内外一些研究显示心理压力的缓解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国内外诸多临床指南已经把心理干预作为推荐的治疗。推荐的方法包括医患及患者间的沟通、家庭和社会支持、肌肉放松和意念引导等。我们应该增加对疾病的了解,树立抗击疾病的信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泰戈尔《园丁集》中有一首小诗: “灯为什么熄了呢? 我用斗篷遮住它, 怕他被风吹灭, 因此灯熄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 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任的音节, 因此琴弦断了。”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我们自己的健康,适度的才是最好的。拒绝过度治疗,不等于不治疗。接受规范的治疗,才能让患者的生活更有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应用<临床诊疗指南>的通知》,卫医发〔2006〕139号。 [2] Alix Spiegel. 'More is Less'. This American Lif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November 5, 2011. https://www./391/more-is-less [3] Ezekiel J. Emanuel, Victor R. Fuchs . 'The perfect storm of overutilization'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8,299 (23): 2789–91. [4] 谢晋玲,邓文英,李宁,张弛,徐盈盈,杨欣怡,罗素霞.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家属心理痛苦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1):3500-3503. [5] 朱精强,雷建勇.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过度治疗与不足[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05):520-523. |
|
来自: 了无一客 > 《健康 医学科学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