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庸人之所以为庸人,无他也,好学不好学。(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鲍鹏山教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全称孔子诞辰纪念日。 宥坐之器。孔子:“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就是说,只有做到智高不显锋芒,居功而不自傲,勇武而示怯懦,富有而不夸显,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保持长久而不致衰败。这就是“损之又损之道。” (孔子主张,聪明高深的智慧,要用坦率来保持,遍及天下的功勋,要用谦让来维护;盖世无匹的勇武,要用谨慎来支持;富足四海的财富,要用节俭来守护。这就是抑制自满的方法。它说明盛极必衰的道理。) 攲器(同欹qi)(倾斜易覆的器具。古指改装过的汲水陶罐);攲侧(倾斜);攲案(一种可以躺着看书的斜榻。相传最早为曹操所作。)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史记·孔子世家》中讲过的这样一段故事: 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在老子与孔子师徒二人之间依依惜别的那段生动感人的场景中,乃师老子送给孔子那三句话。一句是“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其意思是说,一个人虽然“聪明深察”,但后来却又几“近于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聪明深察”,为人既冰雪聪明又善于深入观察问题有何不好?为何最终竟要落到“死”这步天地呢?这是因为他“好议人者也”,因为他好议论人、好评价人,因此被议论和被评价的人才要去陷害他、弄死他或至少说要置他于死地。第二句是“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其意思是说,“博辩广大”的人,既博学强识而又志向远大的人,往往却又会使自己的身家性命遭遇危险、自身难保。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发人之恶者也”,那是因为他经常要揭发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而“揭短”往往却又是最不得人心的。所以《弟子规》上面才说,“扬人恶,即己恶”。老子最后又说,“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字面意思上看,不过是说,“为人子者”不要总是老想着自己,而且还要想到别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同时,“为人臣者”也不要总是老想着自己,而且还要想到在你上面还有你的国君、你的上司领导,还有管得了你的人——而这大概应当说是中国古人的一点基本共识。 四十不惑。“不惑”的意思是:对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疑惑;对这个世界上的林林总总、光怪陆离都能够做出价值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四十不惑”是指判断力,尤其是指价值判断力。 什么叫价值判断力?就是对好坏、对错、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就是价值判断力。 即使是事实,有些事情也不能说,因为,除了事实判断,还有价值判断。 孔子的三个不谈: 怪力乱神不谈;(“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性(人性)与天道不谈; 死亡问题不谈:“未知生,焉知死?”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道德一旦极端化,会有取消自身的危险。所以,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所谓“以德报怨”,孔子是不提倡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对我们做了坏事,我们以恩德来报答他,那么,另一个人对我们做了好事,我们应该怎样报答他?假如对这两种人的报答是一样的,那实际上就是打击别人做好事的积极性,而怂恿别人做坏事。“以德报怨”还会使道德自身很尴尬,道德自身被置于一个或有或亡的危险境地。做好事也好,做坏事也好,结果一样,道德约束力没有了。 任何真理,推到极端,就是谬误。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修己以敬”,修养好自己,用一颗恭敬心来面对世界。“修己以安人”,修养好自己,安顿好他人。人生在世,就是要安顿好他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把天下都安顿好。 鲍鹏山教授:“人生到世界上走一遭,就是要安顿他人。” 对于人性,孔子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然而对于人性,有四种观点: 1.告子:人性没有善恶。2.孟子:人性本善。3.荀子:人性本恶。4.人性有善有恶。这四种观点中,前三种都认为人性相同;而最糟糕的是第四种,为人类的不平等提供了人性学上的依据。 对于如下两件事,孔子有不同于一般人的价值判断:1.子贡——赎人回来不去领取赎金,孔子批评;2.子路——救人得了奖赏一头牛,孔子赞扬。因为孔子关注的是道德后果。所以说,孔子“不惑”,指的是价值判断力。 “知之不足以为君子,不知无损以为小人。”(“知之,不足以为君子;不知,无损以为小人。”) 金代元好问曾写过这样一句诗:“鸳鸯绣取从教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有人改为:鸳鸯绣出从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尽人力而听天命。 “耳顺”的境界:听到逆耳之言不再大惊小怪——尊重别人的意见; 听到赞扬的话不会沾沾自喜——明白自己的斤两; 不论听到表扬或批评的意见,依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立场。 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去寻找家园。 人生总有一个起点,每一步都做得好,才能往上一个高度走,才能走上更高的一级台阶。一个人无论是做大人还是要干大事,都必须先要有一颗小心(谦卑心、恭敬心、敬畏心、责任心)。 和光同尘: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鲍鹏山教授:“我们总是想着把人生充满、做加法,实际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一个完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你有了什么,而更多的是看你没有了什么。”(如过多的欲望……) 君子有终身之乐,而无一日之忧。 没有爱不会有快乐。快乐的根源是什么?是爱。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好学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素质,好学才能有所成就。好学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很多快乐都需要有别人在场,有一种快乐只要有书就行,那就是读书。所以好学之人,等于说是给自己找到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法国哲学家萨特:“伟大的历史人物由于他一直在影响历史,所以他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他不是一个死去的人,他只是一个缺席者。” 孔子的忠与恕。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艰难的人生,需要慈悲的情怀。善待别人,安顿他人,这就是慈悲情怀。 子钓而不纲,弋(yì)不射宿。(孔子只用竹竿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着的鸟,不射夜宿的鸟。)弋,用带绳子的箭射鸟。 有些人,世俗的事业也许并不成功,但是,他保持住了做人的本分。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社会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心灵的最高境界是安祥。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和道德融合的境界。(“从心所欲不愈矩”)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处事要灵活机动,不执于一端。 学习变成了生活方式,只要生活在继续,学习就在继续。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学习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门,第二个阶段是登堂,最后一个阶段是入室。(孔子说子路是登堂弟子。)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司马迁说他对孔子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吴桐祯老师:成语趣谈——成语“字字皆有本”,“语语皆典型”。举例: 画虎不成反类狗(非“犬”也):东汉马援告诫侄子的故事。“刻鹄(hu)不成尚类鹜(wu)”,“画虎不成反类狗”。 “一钱不名”: 指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说的是汉文帝和邓通的故事。蜀郡南安人,原是未央宫旁游乐船上一名船工,汉文帝曾经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在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貌若美玉的黄发少年,助了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那时黄发之人甚少,文帝遇见邓通时,邓通头上披着一条黄巾,便认为他是梦中少年,因而宠幸邓通,有十余次赏赐大量金钱,官至上大夫。有善相者说他“当贫饿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的在我,怎能说他会贫?”于是赐他严道铜山,准许他自行铸钱,由是邓氏钱布天下。文帝曾病痈,他经常为文帝吸吮患处。太子启入问病,文帝要他吸吮,启面有难色。后来听说邓通这样做过,十分惭愧,由是心恨邓通。及太子启嗣位为景帝,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出塞外铸钱,景帝就籍没他全部家产。邓通以致身无分文,寄食他家而死。 “半面之交”(非一面之交):东汉应奉记忆力极强,曾有一车匠开门露出半边脸看他,十多年后,应奉在路上竟能认出此人。后用为初识或仅见过一面之意:半面之交。 “至理名言”:明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 “知子莫如父”:说的是范蠡救子的故事。 举翮(hé):展翅起飞。振翮高飞。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曹操有一首诗回忆自己的童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徙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叫做三徙,所以孟子母亲的这种教育叫做三徙教。“过庭语”讲的是 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曹操是一个大气磅礴的人,我们去读读曹操的诗,就可以感觉到这种大气,所以古人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读曹操的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出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多大的气派啊!所以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指的就是曹操的诗,是非常大气。 三昧:(sānmèi)1、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 心专注于一境,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2、道教用语。道家以为,昏昏默默神之昧,杳杳冥冥气之昧,恍恍忽忽精之昧,合称三昧,此三昧能生真火。3、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精窍、要诀。如“个中三昧”;“唐李肇《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书,自言得草圣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远,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 不能报国平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 箕裘:jīqi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国祚:国运。祚:zuò 1、福,赐福:天祚。福祚。2、皇位:祚命(赐予皇位)。“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东都赋》 3、年:“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美国人口普查广告:“如果我们不知道社区有多少人,那我们怎么知道要建个多大的医院呢?”直接切中利益相关者内心,比较下“人口普查,人人有责”一类的口号,体现出公共行政两种不同思维。 “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肮脏”一词有两个读音,当然也会有两种解释,如下: 1、肮脏:读ang zang(读第一声),意指不清洁、不干净。又比喻为不光明的、丑恶的。近义词的:龌龊、污秽、恶浊。 2、肮脏:这一词在古汉语里又读为kang zang(都读第三声),指高亢刚直。如“风尘肮脏”: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又如元好问《古意》诗:“楩楠千岁姿,肮脏空谷中。” 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是表示不阿不屈的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他很坚强,在很困难的时候也不低头,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非常倔强地生存下去。“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里面的“肮脏”就是kang zang(读第三声)。 “肮脏到头方是汉”是指面对邪恶始终威武不屈而高昂刚直的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得儿女消息》 作者:文天祥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刘"字为卯﹑金﹑刀合成﹐故用以代指刘姓。元亮,晋朝陶潜字元亮。典午即司马之意。此处指称晋朝。十二支中,午属马。晋姓司马,故称晋朝为典午。) 铢两悉称chèn: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铢两: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 1.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 2.比喻微小。 3.借指微小之物。 4.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 5.谓分出轻重。喻品评。悉:都;称:相当。 孤标傲世:孤标: 指山、树之类特出的顶部:孤标秀出|远远看到了那孤标似的山巅。傲世:谓轻视世人。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杭州西湖于谦祠林则徐题写的对联: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入京》(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咏煤炭》(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观书》(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香。 《岳忠武王祠》(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宋昌(秦末时期以家吏从高祖起山东,代王中尉。大臣既平诸吕,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以为不可信,愿称疾无往。昌独劝王勿疑,于是代王入即帝位,是为文帝。昌以功封庄武侯。):“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 梁灏hào: 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丧父。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景德元年(1004年),任开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其实是讹传。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羲舒:1.古代传说中的日神羲和和月神望舒的并称。指日月。2.指时间﹑光阴。 急景:急驰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时光。急景流年。 洪承畴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狭龊士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洪承畴做了清廷高官后,一次在阴历“谷雨”与客人对弈。其间丫鬟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道:“我道茶香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张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洪客人续下联,客人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禹锡:“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白居易:“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清明。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簪zān缨: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簪缨世族。 云礽:réng 1.远孙。 2.比喻后继者。 3.沿袭﹔因袭。云礽蔚起。 追远绍述:追远,①虔诚祭祀怀念祖先:慎终追远。 ②思念久远之人或事: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绍述,泛指承继前人所为。 悭:qiān小气,吝啬:悭吝。悭囊。悭涩。 缺欠:缘悭一面(缺少一面之缘)。 振聋发聩:kuì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久违謦欬:謦欬qǐng ké:咳嗽声,引申为言笑,谈吐。指长久没有听到对方的谈笑声。即很久不通消息。 捧袂:(pěnɡ mèi)袂,衣袖,袖口。捧袂:1.犹拱手。 2.指相见。 律吕: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共有十二个,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奇数为“律”、偶数为“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后也泛指音律或乐律。 临江仙(《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作者:【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宰相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廷杖削籍,远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卒死贬所。天启朝追谥“文宪”。著有《升庵词》。慎为明中叶文学大家,命运蹭蹬,老境凄凉。其词藻丽其外,凄咽于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停匀:均衡;均匀:乐曲节奏停匀|身材停匀优美。妥贴停匀。 蹭蹬:cèng dēng 1.险阻难行。2.失势貌。3.困顿;失意。4.倒霉;倒运。5.犯过失;失足。命运蹭蹬。 染翰:1.以笔蘸墨。翰,笔。 2.指作诗文﹑绘画等。 3.指写字。 4.指书写的墨迹。 嵯峨:cuó é 山高峻的样子:高山嵯峨。危峨。峨冠博带: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怡情悦性: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怡情养性:怡养性情。写诗填词,可以怡情养性。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元好问(号遗山) (放声高歌一曲,把酒连喝一杯,男子汉的行为举止,走到哪里算哪里,只求一个“是”字,不必计较一生遭遇的穷困或通达。男儿立身行事,重在一个“是”字,高歌一曲,气概万千;千杯下肚,豪情万丈,何必在乎成败得失。)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 碧梧:1.绿色的梧桐树。 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桑枢瓮牖: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