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肺癌领域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从4月份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到5月份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以及9月份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每次大会上都有着里程碑式的结果公布,为肺癌领域的进展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2019年1月7日播出的《中国医学年度网络盛典》肿瘤肺癌专场中,上海胸科医院周彩存教授针对免疫治疗在肺癌一线治疗领域众多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本文在此进行文字整理,以便全国读者进行交流。 周彩存教授 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在AACR年会上,KEYNOTE 189公布了研究结果。该研究入选非鳞非小细胞且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培美曲塞与铂类);对照组接受安慰剂联合化疗。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缓解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这是首个发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改善患者总生存(OS)期的研究,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预示着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强大潜力。 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 免疫治疗在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打响了第一枪,那么在肺鳞癌中表现如何呢?随后,在ASCO年会上,针对晚期鳞癌患者的重磅研究KEYNOTE 407公布了研究结果。数据显示,对于晚期肺鳞癌患者,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白蛋白紫杉醇与卡铂)与安慰剂联合同种化疗方案相比,可以显著改善PFS及OS,且患者缓解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周彩存教授指出,上述两项研究说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非鳞NSCLC和肺鳞癌中均能显著改善疗效,同时又兼具安全性和可耐受性,标志着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进入肺癌的一线治疗。 不同化疗方案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成功也引出了大家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免疫治疗对化疗方案有无要求?由于不同化疗方案的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例如紫杉醇需要应用激素进行预处理,白蛋白紫杉醇则不需要,而激素是免疫抑制剂,那么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激素是否会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 KEYNOTE 407为我们进行了解答,该研究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组与紫杉醇联合卡铂组相比,两组的缓解率均明显提高,OS显著延长。因此,常规预处理的激素对免疫治疗的影响是非常小,免疫治疗对于化疗方案的选择并不挑剔。 不同PD-L1表达状态的免疫治疗策略 PD-L1高表达:帕博利珠单抗一线单药治疗 KEYNOTE042研究对PD-L1阳性的患者进行了探索,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与标准化疗的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OS。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OS曲线高度接近重合。进一步亚组分析,即便PD-L1≥50%,免疫治疗组OS期及PFS期仍显著延长。该研究提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应成为PD-L1高表达患者的标准一线的治疗策略。 PD-L1不表达或低表达: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在临床中,有50%~60%的腺癌患者不存在驱动基因突变,治疗效果相当差,化疗依然是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那么,免疫治疗能否为此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呢? KEYNOTE 189研究给出了答案,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患者,PFS期、OS期及缓解率均明显提高,其中OS期可达30个月。周彩存教授总结道,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应该成为PD-L1不表达或者低表达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而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可以选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但是采用免疫联合化疗会收获更好的协同作用。上述研究无疑为我们指明了通往胜利的方向,如果成功转化到临床,将成为广大患者的福音。 2018年是免疫治疗硕果累累的一年,多项重大研究奠定了免疫治疗在一线治疗中的价值。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中国医者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肺癌领域能够有更多、更令人兴奋的研究数据出现,继续谱写抗癌治疗的新篇章。 |
|
来自: 生物_医药_科研 > 《12.干细胞、iP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