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茶十六年,老鬼亲历的云南普洱茶浮沉

 老鬼问茶 2019-01-24
十六年,足以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

茶道里千家张南揽老师说,“对于一个待茶人,二十年算不上一个很长的时间”。就在这么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老鬼经历了普洱茶浮沉的两次轮回。

因此,写一个随笔将这些经历简要记录下来,到了将来那个“很长的时间”,再回顾一下,普洱茶的江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2002-2008年

2002年,第一次来到全国最大的茶叶市场---广州芳村。到了芳村才发现,哇噻!这里真是什么茶都有!

福建铁观音当时还非常流行,绿茶、红茶、乌龙茶,当然,还有已经处于上升期的云南普洱茶。香港茶楼喜用的寿眉,广东人比较熟悉,但至今还有很多广东人根本不知道那叫白茶。黄茶在当时几乎没几个人知道。

后来,云南普洱茶在广东迅速崛起。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港澳台。

八九十年代,港澳是广东的潮流风向标。港澳喝早茶的风气就是一种时尚,我们常说的“一盅两件”(一盅茶,两笼点心)说的就是港式早茶。

大量的茶楼涌现,大量的人来喝茶,带来了爆炸性的茶叶消费。

广东人开始从茶楼认识、接受普洱茶(那时喝的基本都是熟普),但尚未有存茶概念,喝多少就买多少。到了1999年,台湾的茶市崩盘,茶商转战大陆,普洱茶才真正开始喝上主角。

广东的东莞后来成为全国最大普洱藏茶地,这个年代东莞市开始大量引进台资、港资企业,有很多喜欢喝茶的台湾人和香港人来大陆做生意和生活,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还要提到1998年,即台湾茶市崩盘的前一年,阮殿蓉女士调任勐海茶厂厂长。阮女士上任后,勐海茶厂停止了其它茶品的生产,全力生产普洱茶。这似乎预示着普洱茶春天即将到来。

2002年那个时候,只要你愿意,是可以喝得起、藏得起绝大部分好茶、老茶的。现在价格几千元一片老茶,当年就是十几元到几十元,就算如今身价数万一片的“八八青”,当时零售也不过几百元一片(当然,那时喝几百元的茶是非常超前的)。

2003年之后,以云南普洱茶为首的藏茶热不断升温,茶价高歌猛进。一直到2006年下半年,比2002年狂涨价100倍的茶并不少见。

2007年出现有价无市,然后市场就崩盘了。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市场茶价已低于高峰期的1/10。到年末市场心态才开始回稳。

普洱茶市就像坐了第一次过山车,重新又回到出发点。

2007年的茶市崩盘,很多茶商真的从一夜暴富又变为一无所有,有的关门跑路。市场上遗留下大量库存,尤其是2007-2008年的茶品,大多是为只收不喝的人准备的,量大而质劣。

现在到芳村市场问一下有什么茶推荐,基本都会给你推07-08年的茶品,价格比09-10年的都便宜。可见,当年的崩盘仍遗害至今。

喝普洱茶的人在,普洱茶的江湖就在。2009年,普洱茶进入的下一次轮回。

二、2009-2018年

经过2007-2008年断崖式下跌之后,茶价回稳,09年后量价齐升,至2014年,茶价比07年高峰期还高出一截!普洱茶收藏再度火热。

虽然如此,2013年后半年开始,实际成交已然萎缩,最终形成2015年的价格下滑,2015-2016年是既无量也无价,茶商的日子不可谓不难过。

2009年杀出一骑黑马:“古树茶”,迅速占据普洱茶的高端市场。

随后几年,“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打着古树茶旗号的茶品铺天盖地,就似一夜之间拔地而生。市场从“古树概念”发展到“古树茶”,又变成了“概念古树”。

古树茶的兴起,是推动了一些小众品牌的实际发展。

古树茶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一旦被市场确认,就引发资本的集中进入,引起了新一轮以古树茶为中心的普洱茶涨价潮。

因为古树茶产量小,无法成为销量很大的大众品牌的主力产品。而小众品牌走小而精的路线,就十分合适。为了突出古树茶之稀缺、精品理念,市场继而有了“纯料”和“单株”、“茶王树”等概念。

对于大众品牌来说,高端茶品一下子就被“古树茶”攻陷!不跟进是不行了。

于是纷纷推出“名山古树”系列,走的拼配路线。拼配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怎样拼,拼的水平如何,有没有挂羊头卖狗肉?市场上又混乱了一阵子。

大众品牌也好,小众品牌也罢,品牌的口碑还是要靠时间来积累的,有道是:“日久见茶心”。

古树茶兴起的第二年,2010年,大大小小茶企奋进第三方电商平台,茶这个古老的行业尝试了线上销售。大批伪茶农活跃登台,“穿唐装的小鲜肉”在名山、古树前出演“这片茶山是我的”闹剧,到2017年“外公的茶”、“爷爷的茶”之流骗局屡被曝光,拷问着行业良心。

网络让更多的真茶农和伪茶农同时走到市场前端,电商的介入正在重构茶业的生态链。中小茶厂感到压力山大。而行业新态势也正在形成。

2014年,茶行业再次感到彷徨:茶价跳水。某些知名大品牌茶品价格遭遇腰斩!

这次虽然没有像07年那样崩盘,但经历过茶商们心里都会恐慌。进入2015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全国各大茶城的关店潮和要求减租事件,多次霸屏了我的朋友圈。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5、2016年,两个救市明星相继出现了!

首先是2015年大益强推“普洱熟茶”的举动,让一直低迷的熟茶振作了一番。这和我在13年判断该品牌必然再推熟茶的判断完全一致。

茶市的另一根救命稻草,是柑普茶在2016年的迅速崛起,为业界寒冬送来了一丝温暖。

但这两缕阳光恐难持久。

熟茶在强势宣传下出现短暂回暖,但制作熟茶“风险高,价格低”的基情并没改变,其在品质上和市场上还是会继续被边缘化。

至于2016年走俏的柑普茶,可以作为“混搭茶”看待,但要融入中国茶“品茶”的概念中并不容易,和也曾火过一把的柚子茶有点相似。

2017~2018年,从借势天气原因开始,“名山”茶毛料疯涨开始,后来又有芳村火灾,老茶也有了发挥的题材,天价茶再现普洱茶江湖。

喝茶的十六年,一路有过如画风景,也有过川壑之险。普洱茶现在南方市场的根深蒂固,坐拥宠大的消费群体。这几年各大品牌在北方也是开疆拓土,出现老茶南茶北调的新局面。

不过南北茶市场还是有较大的差别,普洱茶北行进度其实并没想象中顺利。除了不断提升品质,还得依靠多年沉淀的普洱文化和价值观。

这次以古树茶为主线的普洱茶轮回还未终结,我们还是继续喝茶,笑看普洱茶江湖的风云之变。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