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家长跟我反映孩子在家里特别懒散。生活上,晚上睡得特别晚,而且让孩子刷牙洗脸比登天还难,前脚刚催完刷牙洗脸,孩子答应得好好的,后脚就躺在床上,衣服也不脱,盖上被子就睡觉。
学习上也是一样,特别懒散。晚上做作业,做了没有十分钟,就说特别累,想睡一会儿再做,结果一睡就睡到大白天。实在没办法,有时就催孩子做作业,结果孩子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就说自己不会,让家长协助,不爱动脑筋。 小林懒散的习惯在学校也有所显现,有好几个早上,发现孩子在抄别人的作业。上课的时候,不管老师怎么拍着黑板,强调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孩子还是不记笔记。 之前学校做教室清洁评比,刚好轮到小林这一组负责清洁,小组长安排小林拖地板,结果其他孩子都做完了,地板还没开始拖,原来小林想方设法的偷懒,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外面逛逛,一会儿要喝水,就是没看到做清洁…… 孩子懒散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思想上缺乏主动性,不愿意积极去思考问题.做事情喜欢依赖他人,缺乏责任心,同时在生活上没有规律,不爱讲卫生,逃避应有的劳动。 孩子为什么会偷懒散漫呢?主要是有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每个偷懒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勤劳的爸爸妈妈。
这样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失去做事的兴趣,而且会感觉别人帮助自己做事情习以为常,甚至可能导致孩子从内心反感劳动,什么都不愿意干,什么都干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依赖思想,做事情总希望父母帮她做完。 第二个原因、孩子依赖心较强有畏难情绪,内在驱动力不足,
有畏难情绪。可能是曾经可能受过挫折,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躲躲藏藏,没有信心不愿意接受挑战。 内驱力不足。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比如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只有孩子内心有这个强烈的想法,自己才愿意持续保持一种努力的状态,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结果。 这个内部动力就叫做内驱动力。当有了内驱动力的时候,不管咱们家长是否监督孩子做事情,她都不会偷懒。当孩子缺乏内驱力就容易有得过且过,做事情就不会认真。喜欢偷懒,只要能蒙混过去就可以了。 第三个原因、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周围环境的人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情缺斤少两,不果断利落。那么容易让孩子形成懒散的不良习惯。比如孩子周边的朋友如果喜欢偷懒,走捷径,孩子也容易依葫芦画瓢学。 第四个原因,咱们给孩子的要求太高
以上是孩子懒散的原因分类,当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懒于参加各种有益于自己的活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懒于去思考,不动脑。懒散是孩子成长的一大障碍。 那么如何让孩子改掉偷懒散漫的习惯呢?我总结了四个步骤: 第一、了解孩子偷懒的原因。
如果是孩子对这个事情不感兴趣,所以偷懒。那么咱们就应该从培养孩子兴趣的方法入手来改正孩子偷懒。 比如做作业孩子喜欢偷工减料,原因是孩子找不到做作业的兴趣。咱们就思考怎么让孩子做作业变得有趣?只做一个效率比赛榜,记录每天孩子做作业的时间,比前一天少花5分钟,就给孩子奖励一个“小太阳”标记。 比如之前小林不爱洗脸漱口,是因为他不喜欢哪个牙膏的味道,还有面巾的颜色。后来跟他妈妈沟通,给孩子换成了卡通陶瓷洗漱杯,另一种口味的牙膏,以及孩子喜欢的奶黄色的面巾,孩子就没有再在洗漱上偷懒了。 第二、给孩子塑造目标,让孩子动起来。
当孩子有目标的时候,做起事情来比没有目标更快速。所以咱们应该给孩子塑造一个孩子追逐的目标,注意:这个目标应该要和孩子的需要相结合起来。 比如孩子想要看书。咱们可以制定一个看书的目标:一个月看两本书。同时把这个目标分成每天看多少页书的小目标,比如第一天多少一页到多少页……孩子实现每个小目标会有成就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更有驱动力持续的做下去不偷懒。 比如小林不爱做清洁,后来整个班上做了一个清洁小标兵的评比,小林就特别的努力,为啥呢?为了拿到一个小标兵的称号……. 第三、保持孩子的内驱力,制定计划并且严格执行,未完成承担后果。
有了计划,就要监督孩子做,事情务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孩子如果散漫,不按照计划做,让孩子承担偷懒散漫的后果。比如孩子本来计划早起,结果懒床,那么会承受懒床的后果——迟到,更容易让孩子加深印象慢,避免再懒床。 第四、适当让孩子参与劳动。
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咱们可以想一想,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怎么会懒惰呢?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为大家分享《100个好习惯》系列81——孩子表达能力差,怎么办? |
|